正文 第25章 建頤和園費用可以買10支“北洋艦隊”(1 / 2)

醇親王最近有點兒累、有點兒煩。

已經到了快封印的時候,還有上百萬銀子的開銷沒有著落,而旗營將弁向來逢年過節,都要靠醇親王周濟,年久成例,也得一大把銀票,才能應付得了。公私交困,幾乎又要累得病倒。

累倒還不怕,最使醇親王心裏難過的是,三海工程將完,重修清漪園的工程亦已開始,兩處工款又積欠到150多萬,隻發半數,亦須七八十萬。

重修清漪園的工程是1884年開始的,慈禧原本是想重建毀於八國聯軍的圓明園,但測算之後費用太大,需要白銀3億兩。所以改議重修清漪園,預算費用是白銀1億兩,相對花費少很多。而清漪園也改名為頤和園。

慈禧的如意算盤是,頤和園工程預計是5年完工,那時光緒皇帝正好18歲,她就可以第二次(第一次在1873年同治親政之時)結束垂簾聽政,讓光緒皇帝去處理日常朝政,自己就可以住在頤和園,遙控軍國大事,頤養安和。

頤和園工程預算費用是白銀1億兩,這是什麼概念?這筆巨款,可以用來組建10支“北洋艦隊”還要多。

當日本明治天皇勒緊褲帶餓肚子來籌集日本海軍軍費之時,當日本皇娘為購買那條最新科技的世界最快的巡洋艦吉野號戰艦而捐出僅有的一點兒首飾之時,大清帝國的海軍衙門總理大臣醇親王,卻在想盡辦法,挖空心思為他的主子挪用海軍軍費去修遊樂的園林。

這樣的對比實在是太強烈、太驚人。

慈禧太後聽了李蓮英的建議,責成醇親王轉告李鴻章借洋債,卻又不願背一個借洋款修園的名聲,隻好以興辦海軍學堂為名,秘密囑托李鴻章設法。

李鴻章亦知道此舉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不敢明目張膽地進行,隻關照天津海關道周馥私下探問,這一來事情就拖遝了。好不容易到了臘八節才有消息,彙豐銀行願意借80萬,年息6厘,兩年還清;法國東方銀行肯借100萬,年息5.75厘,照英鎊折算,分10年償還;德國德華銀行亦願意借100萬,年息隻要5.5厘,期限亦比較長。然而不管哪一家銀行,都是等運河解凍,才能將銀子運到天津,那是春暖以後的事了。

為此,醇親王特地派專差到天津,傳達口信,要李鴻章無論如何在封印以前,湊齊80萬現銀,趕運進京,否則就會耽誤“欽工”。如今又是10天過去,尚無消息。

於是慈禧太後特地召見醇親王,詢問究竟。醇親王不敢說實話,一說實話必遭嗬責,心一橫,大包大攬地說:“款子一定可以借成。不過洋人辦事,絲毫不苟,所以就慢了。反正年前總可以取到。”

慈禧太後問道:“莫非真要等到大年30方能發放?”

這近乎責備的一問,將醇親王噎得氣都透不過來。隻不過供她一個人遊觀享樂的費用,倒像比發放軍餉還重要似的,心裏真想頂一句:“這筆款子本來就可以不必借的!”然而心念甫動,便生警惕,自己替自己嚇出一身汗。

“怎麼著?”慈禧太後又在催了,“總得有個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