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世民聽了劉洎的話,令馬周、劉洎、岑文本、褚遂良輪流去東宮給李治上教育。
之後,李世民埋怨一個太監,下令把他殺了,李治諫止,李世民開心了,說當年我得到魏征,朝夕進諫,今魏征亡,劉洎........繼之。兒子在我麵前,看到我喜歡諫言,也跟著喜歡,故有今日言語。這是學到了我的性子。
大喜,升劉洎為侍中,劉洎正式拜相。此時劉洎不知道多少歲,但也應該五十來歲,蕭銑時期他就是黃門侍郎了,總不能二十幾歲的孩子當這麼個官兒吧,最少也得三四十歲了,貞觀又十七年,現在估計得有個五六十歲了。
前文說過,李世民是很想改變現在的局麵,重新回到貞觀初期的,於是他就召見李績、劉洎、褚遂良等人,讓他說自己的過錯。
李績這個人,我不用介紹,也應該知道他說的了什麼,褚遂良跟他一樣,都說:“千錯萬錯,哪有父親的不是,君王的過錯。”
唯獨劉洎不然,他說:“如今臣子們上書,你特麼動不動就是責罵,導致臣子們一個個都不敢上書了,這難道不是閉塞言路麼?”
李世民聽後,對他說道:“下次一定改。”
所以,我說過,沒有權力的諫言,就是一紙空談,劉洎和魏征最大差距就是,魏征敢於用自己手上的權力,言行合一的阻止李世民,但劉洎不敢。如果劉洎也敢這麼玩,那又是一句:會須殺此田舍翁了。
但現在,誰還能身著朝服,恭賀李世民得到一位直臣呢?
但即使劉洎沒有邁出那一步,他還是沒有能善終。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出征高句麗,李治定州監國,劉洎兼任太子左庶子,檢校民部尚書,輔佐皇太子監國。
這個太子左庶子很多人不知道是幹嘛的。就是東宮的門下省。左庶子就是侍中。右庶子就是中書令。東宮沒有尚書省,尚書省權力太重了,不跟著李治一起去定州,而是在京城由房玄齡執掌。
去之前,李世民對劉洎說:“我今天遠征,讓你輔佐太子,國家大事,社稷安危,寄托尤為之重,你應該知道我的意思。”
劉洎說到:“陛下不必憂慮,朝中大臣有作奸犯科者,臣立馬將其誅殺。”
李世民有些不喜歡他的狂妄,說道:“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你性情太過剛健,恐怕因此大禍臨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什麼都特麼往外說,一點兒秘密都沒有,絕對讓人算計。
不久之後,李世民還朝,這一年,李承乾病故,客死他鄉,李世民甚至連最後一麵都沒看上,這對於父親來講,太過殘酷,於是李世民一病不起。
貞觀十九年末,李世民重病,召馬周、劉洎入內議事,這個時候,召見太子左右庶子,不用想也知道要交代什麼。但具體交代什麼,史書沒寫,起居注也沒有寫,隻有天知道了。
但是出來之後,為李世民撰寫《起居注》的褚遂良問劉洎什麼情況,劉洎慟哭流涕說:“快死了,”
褚遂良因此誣告劉洎說:“沒什麼擔心的,現在趕緊效仿伊尹、霍光的故事,輔佐少主登基,國家自然安定。”
李世民病好之後,問劉洎,劉洎叫來馬周與褚遂良對峙,馬周佐證,但李世民依舊賜死劉洎。死前曾向有司索要紙筆,想要自言,但有司懼怕,不敢給,於是在劉洎死後,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情,有司盡皆論罪。
這件事情,疑點重重,《新舊唐書》都說是因為褚遂良和劉洎不對付,褚遂良才誣告劉洎。
但是兩人要真的不對付,劉洎會把這種事兒告訴褚遂良麼?褚遂良會走上去問劉洎,而不是問馬周麼?司馬光認為,褚遂良這個人,性情耿直,剛正不阿,不太可能誣陷一個人。
我和司馬光先生持有同樣的觀點。
劉洎在大牢裏,索要紙筆,有司不敢給,那麼有司在懼怕什麼呢?李世民在之後將有司盡皆論罪,那麼李世民是知道劉洎是冤枉的,又為什麼處死呢?而且,當時馬周作證,李世民為什麼寧願相信一麵之詞,也不願意信有人證的劉洎相呢?
所以,關鍵點我還是認為,就在那個帳中,李世民到底跟他到底說了什麼,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但是馬周跟劉洎,都死的莫名其妙。
馬周二十一年患上消渴,二十二年就不治身亡,糖尿病有這麼快的發病期麼?你就是天天抱著白砂糖當飯吃,也不至於這麼快吧。更何況當年還沒有砂糖這種東西,蔗糖也難吃的厲害,誰沒事兒抱著甘蔗水的凝結物天天吃,而且中原地區連大米都不吃,吃的是粟米、小麥,也就是小米。
有不少學者認為,劉洎對於李泰的態度是擁護,而對於李治,則是不太感冒,但李治監國之時,劉洎身居要職,合不來,又怎麼會讓他官居至此呢?隨意找個理由,將他免官,何必要背上一個錯殺大臣的名頭呢?
而這一年的李泰,身處今日湖北丹江,身無實權,身居要職,已經逐漸成為李治親信的劉洎會傻到重新擁立一個廢王麼?
結合前文說的,劉洎心裏藏不住事兒,有什麼說什麼的任人物個性來看,很顯然,他的一番言論,擊痛了李世民的內心。
此時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李世民的嫡長子,客死他鄉。此時的李世民絕對沉寂在李承乾病故的悲痛中,但也一定會想到另一位自己十分寵愛的兒子——李泰。
所以,我有個大膽的猜想,聽一樂就行,下文具有強烈的唯心主義。
李世民之所以殺劉洎,很大原因是因為劉洎不願意重新擁立李泰。
前麵說過,三子一弟中,唯有李泰是最冤枉的。貞觀十九年,李承乾病故,李世民白發人送黑發人,送走了自己最愛的兒子,身體急轉直下,對於李世民來講,李承乾隻要不是直接參與謀反,做了這種驚動天下的大事兒,他就是把魏征砍了也不能廢太子,楊文幹謀反李淵都能保下李建成,李世民難道就保不下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