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貞觀十年以前,李世民對於周圍夷狄的治理政策,一直是扶持傀儡,絕不輕動中國之兵。
蘇子卿沒有好大喜功,崔敦禮也沒有,他仍然時常出使各國,但這一回,他變得低調了,他不願意挑起兩國紛爭,依舊保持克製,但也因此,並沒有什麼大功大事。
我們常說,無為而治,無為而治為什麼能成為一個理想型的治國理念,便源自於此,隻要和平,即使我不被史書所記,即使我名聲不揚,隻要國家安定,人民安居樂業,這就足夠了。
再一次看到崔敦禮,是貞觀十六年的時候,這一年,薛延陀大盛,這個昔日被唐朝當做傀儡,扶持在草原的部落,似乎逐漸要脫離唐朝的掌控了。
這一回,在說崔敦禮之前,我們要說這一傳的第二位主人公。
在唐朝,經過南北朝的胡漢同化,又經過貞觀四年的突厥滅亡,此時的唐朝,對於民族融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曆史作用。
在突厥滅亡之後,李世民聽從了溫彥博的諫言,選擇將漠北草原的大部分胡人,以及突厥舊部,遷徙到離唐朝十分近的邊疆地區,大約在今內蒙古境內,這個策略源自漢武帝對於匈奴的策略。
他的好處很明顯,那就是唐朝不用再頻頻對草原用兵,有了這些唐朝邊疆胡人的緩衝,中原文明也不用直接麵對漠北其餘的遊牧民族
他的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會疲勞中央的管理力量,對於遊牧民族的管理,會成為中央的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於是唐朝的都護府誕生了。李世民為了不加劇中央的工作,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唐朝對於他們隻負責冊立君王,和調和關係,你的皇帝不是皇帝,我冊立的皇帝才是皇帝,你的戰爭不叫戰爭,我同意的戰爭才叫戰爭。這便是天可汗。
李世民之後至玄宗,唐朝曆代君王都有天可汗的稱呼,玄宗後無。但除了李世民其餘皇帝我個人認為,僅僅存在於書麵形式。包括高宗。
這一政策相較於漢朝是完善了許多的,在減輕中央壓力的同時,又讓胡人成了漢人的長城,以夷製夷,這也造就了,貞觀一朝,除了四年滅突厥,八年滅吐穀渾以外,一直長期沒有大的戰爭,中原百姓一直處在一個相對平和的國度,直到貞觀末期,李世民才開始大的征戰。
但是在武則天時期,這一政策被破壞了,從唐朝版圖變化也能很明顯看出來,慈溪才割了幾畝地啊,看看我千古一帝武則天,出手那叫一個闊綽。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原因在武則天傳裏會提。
而契苾何力,也就是這一傳的第二個主人公,便是因為這樣的製度,歸降唐朝。
契苾何力出生在鐵勒部落的一個可汗世家,鐵勒也就是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但這個民族長期被匈奴、突厥、鮮卑等不同的民族所統治,跟生活在底層的奴隸差不多。
貞觀四年,唐滅突厥,契苾何力率領本部人馬六千餘戶,來到了甘肅一帶,契苾何力歸降唐朝,李世民封其為左領軍大將軍,並且冊封了他的母親。
這對於時代受到壓迫的鐵勒和契苾何力而言,簡直是久旱逢甘霖,李世民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是能給黑暗裏的人,送去他們最為需要的東西,窮人送錢,奴隸就送地位。
於是,契苾何力從此刻開始,發誓,若有深恩不能報,男兒何苦走一遭?
在他歸降唐朝四年之後的貞觀八年,唐朝經過貞觀君臣的勵精圖治之後,開始著手夷滅吐穀渾。契苾何力率本部兵馬從之。
貞觀九年,薛萬均薛萬徹兄弟孤軍深入赤水,被吐穀渾圍困,身中數刀,險些身死,千鈞一發之際,契苾何力僅率親衛殺到,大破吐穀渾軍,這才救了薛萬均薛萬徹兄弟。
可這倆兄弟並不打算感謝一個胡人,經過貞觀四年之後,唐人看胡人,跟看奴隸沒有太大區別,唐人普遍認為,胡人是要靠著他們才能活著的,這很不好。
於是,再這樣的背景下,在李世民遣使慰問李靖官兵之時,因為契苾何力功勞在薛萬均之上,薛萬均十分不滿,甚至覺得羞恥,他說道:“契苾何力不過是白撿了一個功勞,如果不是他,我們早就大敗吐穀渾了。”
這話聽著太傷人了,我救了你,你卻汙蔑我搶了你的功勞,我知道你瞧不起我,可你不感恩我也就算了,為什麼要如此毀壞我的名聲,讓別人覺得我是一個搶功勞的人呢?
於是契苾何力當即暴起,提刀就要結果了薛萬均,諸將連忙阻攔,這才沒有讓雙方直接內訌。
李世民在得知此事之後,直接召見了契苾何力,在契苾何力說完事情原委之後,李世民大怒,要直接將薛萬均貶為庶民,讓契苾何力了接替他的官職。
這時,這位胡人說道:“陛下萬萬不可,若因我一胡人,而廢軍中漢將,則必然使胡人認為,陛下重胡而輕漢,這樣的言論一旦掀起,則軍中胡將必然因為陛下的此番行為,從此輕視漢將,這就會致使邊疆大亂,國家不穩。”
契苾何力的言論,讓李世民為之動容,也讓他看清了契苾何力的為人,於是,李世民下令,讓這位外族番將,戍衛十分具有曆史意義的玄武門。這便是告訴天下胡人,若有忠於國,君王亦可待為親信。並迎娶宗室女臨洮縣主。
而契苾何力,對於這份官職,毫無怨言,他每年會回家一次,其餘時間,便在長安居住,為他的伯樂盡忠職守。
貞觀十六年,一次回家省親的契苾何力,突然聽說他的部落要歸降當時已經十分強大的薛延陀,他十分驚訝問道:“唐為君父,待我等甚厚,為何叛之?”
他的部落之人卻說:“老夫人與都督都已前往真珠可汗,大勢已去,你一同前往吧。”
可契苾何力誓死不從,他的族人就將他綁了起來,扔到了真珠可汗的帳前,讓他跪下,契苾何力誓死不從,伸直了雙腿,抽出佩刀,麵向東方,怒喝道:“豈有唐烈士而受屈虜庭,天地日月,願知我心!”
隨即割下自己的左耳以明心誌,真珠可汗欲要殺之,其妻諫止。
此時的李世民得知契苾何力叛逃的消息,十分驚訝,不過隨即他就說到:“何力之心,我所皆知,必為饞誣之言。”
可朝臣們卻認為:“這些戎狄之族臭味相投,契苾何力加盟薛延陀,如魚得水。”
李世民仍然不聽:“其人之忠,有如玄鐵,不可捩轉!”
這位英明的帝王,對於自己的人,看的那是相當的準。
恰逢此時,有使者入宮,向李世民彙報了契苾何力的情況,李世民聞契苾何力之舉動,潸然淚下,謂左右而言:“其人如何?”
隨即命崔敦禮入使薛延陀,並許新川公主,欲要換回契苾何力。
崔敦禮的外交藝術是有的,此時的新川公主還在長安,連個信兒都沒有,僅僅是口頭承諾,崔敦禮卻憑著這麼一個空口盟約,將契苾何力給救了回來。
可契苾何力回來之後,李世民就對李世民說道:“陛下不可與婚於薛延陀。”
李世民卻說道:“我已經答應了他們,身為天可汗怎麼能反悔呢?”
契苾何力說道;“我並非是要阻攔通婚,而是想讓陛下拖延婚期,我聽說自古有迎親之說,陛下如果就如此將公主嫁到薛延陀,與送有什麼區別呢?何不敕令薛延陀前來接親,即使不到長安,也應該到靈州。真珠可汗生性多疑,必然不敢來,如果他不能與陛下通婚,則其下屬必有二心,膝下二子又不和睦,等真珠可汗死後,必然動亂。”
李世民從之,真珠可汗果然懼怕有詐,不敢來,遂廢。兩年後,真珠可汗死,二子奪嫡,薛延陀內亂。
我們常說,好人有好報,契苾何力這樣的好人,肯定是會的得到長生天的眷顧。
貞觀十九年,契苾何力隨軍出征高句麗,契苾何力為前軍總管,屯兵白岩。不久,遇到了高句麗軍隊的包圍,一共一萬餘人。
而此時契苾何力又有多少人呢?沒錯,還是那個熟悉的數字——八百。這個數字在曆史上的各個時期,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是契苾何力很憤怒啊,我來打你,你敢還手?欺天啦!
於是率領僅僅八百人殺入敵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一時之間,高句麗軍一萬餘人居然無法突破這八百人的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