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杜如晦傳(3 / 3)

並且這個時候,杜如晦依舊管理著東宮兵馬,也就是說軍政大權為一體,房玄齡頂了天也就是個行政最高長官,杜如晦此時卻是實權上的最高長官,按照現在流行的權力換算,杜如晦才是當朝首相。

對於這樣的人,蕭瑀也是不怕,你一天掌權,我就彈劾一天,在蕭瑀的思想裏,臣子的權利,絕對不能達到君王的二分之一,但是,然並卵。杜如晦已經此刻已經懶得吊他了。

他此刻是忙的屁股挨不著板凳,當然這個時候板凳並沒有流行。

這個時候的杜如晦和房玄齡一起掌管著官員升降,台閣規模,禮儀典章,李世民一道命令,他倆就得半夜三更爬起來,或者半夜三更根本就沒回家。事無巨細,必須親自決斷,每一份下發的詔令必須親自過目。大權在握,也難免蕭瑀會彈劾他。

公司有個副總裁,天天辦公室淩晨一兩點還亮著燈,你會覺得他作麼?不,你隻會覺得,真特麼能幹,你甚至都不好意思比他先下班。

於是二人被時人並稱良相,至今宰相仍然首推房、杜。

這一年,杜如晦大權在握,從一個京城少爺,成了國家最高行政長官,但他並不學房玄齡,不敢為自己謀私。

他依舊記著高孝基的知遇之恩,以高孝基有識人之能,為其樹神道碑,以紀念其崇高的品德。處淤泥而不染,濁濃墨而不黑。

杜如晦有個叔叔,名叫杜淹,杜淹對於杜如晦兄弟十分不滿,反正家族內部互看不順眼是常有的事情,杜如晦有個弟弟叫杜楚客。杜楚客曾被王世充捉拿,而杜淹正巧從事王世充,這個時候他讓王世充殺了杜如晦的哥哥,他哥哥叫什麼史書沒有記載,反正就是殺了,並且囚禁了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幾乎要把杜楚客給餓死了,但杜楚客卻沒有一點怨言,連埋怨的臉色的都沒有。

隨後王世充被平定,杜淹坐罪,杜如晦哪裏能忍他,直接就要砍了喂狗。可杜楚客卻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當然原話不是這麼說的,反正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勸誡杜如晦不要骨肉相殘,邊勸邊哭,以至於快要哭斷氣,杜如晦於心不忍,終於是動用權利,放了杜淹。但這人不識好歹,居然跑去侍奉隱太子李建成,結果因為楊文幹造反,被免出京。不過,他的才學還是有的,之後被李世民收為己用,官拜禦史大夫。

但有道是: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或許是陰陽互補惹來了天道的嫉妒,蒼天似乎不允許李世民同時擁有二位賢才。

貞觀三年冬,杜如晦身染重病,致仕還家。李世民多次請人登門診治,自己也經常溜達去杜如晦的家中,還讓李承乾時不時就帶著名貴的藥材前去探望。

可是,根據我對李世民的研究,他看過的病人,一般都很難活下來。

貞觀四年,這一年,是李靖北拒匈奴,風雪定襄的一年,這一年,唐王朝從此走向了欣欣向榮。

在李靖大破突厥,斥地陰山至大漠數千裏的捷報傳回長安的那一日,杜如晦病逝。時年四十六歲。帝聞之慟哭欲絕,廢朝三日,贈司空,徒封萊國公,諡號為成。

而還有一人,或許比李世民更加傷心,房玄齡在此刻,失去了他的互補之人,從此,房玄齡開始孤身一人,愈發的謹小慎微。

杜如晦死後深受追思,李世民往往看到關於杜如晦的事情,就會不免哀傷,時常賜一些金銀珠寶到府上。在一次獎賞房玄齡之後,又念叨起了杜如晦,因為聽說鬼神害怕金銀,於是他便讓房玄齡拿著一條金腰帶,送到杜如晦的靈前,希望惡鬼不要找他。

這位賢相的一生,是短暫的,可他的事跡,卻千古流傳,在君主有難,生死存亡之際,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與房玄齡一並,冒死進京,為李世民細心謀劃。在軍旅生涯中,為李世民剖斷如流。又在貞觀初期,賢治朝綱,與房玄齡共輔貞觀。

他是貞觀的築基之人,可他卻沒看到貞觀大廈的興起,他所做的事情,他從來沒有看到過結果,但他依舊做了。

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做了,但是沒有結果,不要急,可能隻是來的晚了一些。我們看不到,我們的子孫,後世的人們,總能看到,或許有朝一日他們記不清我們的名字,但會將我們把一個時代,共同稱之為——盛世。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房玄齡跟杜如晦連死後的遭遇都一模一樣,杜如晦之子杜荷參與李承乾謀反,被誅。

死前仍然昂首挺胸,毫無悔意。要是李承乾能登大位,他或許還真能封個千古忠臣。可是現在嘛,隻能說個死不悔改。所以,不以成敗論英雄,僅僅存在於童話故事裏。

而杜楚客,因為擁立魏王李泰,被廢,永輝年間客死他鄉。杜淹死的比杜如晦還早,貞觀二年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