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最令年輕人興奮的字眼。《贏在中國》、《我為創業狂》、《創業大本營》等創業電視節目的播出更是點燃了他們的熱情。然而,創業絕非易事,李開複建議年輕人在接受了各種職業訓練後再行創業。
相對於在電視節目上擔任創業導師,李開複更願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創業者。雖然創新工場能夠直接參與的項目有限,但其意義更多的在於模式的創新以及創業經驗的推廣。對於李開複來說,創辦創新工場是一次創業,其中的每一步也值得創業者學習和借鑒。
星期一 認識你自己
有了團隊、經驗、經曆和點子,也有了錢,實際上,你依然隻有十分之一的成功機會;沒有經驗,那就可能是千分之一了;沒有經驗也沒有團隊,那就是一百萬分之一;沒有經驗沒有團隊沒有執行力,那成功的可能性就是零了。所以,第一個問題,你是否渴望創業;第二個問題,你是否願意努力、拚命、辛苦。
——2009年10月,李開複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古希臘戴爾菲的阿波羅神廟的入口處寫著一句醒世語:“認識你自己。”創業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和經曆,有的人適合於創業,有的人並不適合。所以,在創業前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是否做好了準備,而不是固執地認為別人能夠創業成功,自己也不會失敗,一時衝動或者趕時髦地投入創業。
創業是對個人能力的全方位的考驗,並非你擁有了創業成功的基本條件,例如團隊、經驗、經曆、點子和錢,就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當條件不具備的時候,成功率就更低了。因此,創業不僅是素質的比拚,也是對心理的考驗。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艱難險阻,除了要追隨自己內心深處的直覺,認識自己也至關重要。
行動指南
評估自己的資源和機會,以及自己願意付出的努力。
星期二 先實踐,後創業
我不讚成大學生馬上創業。要多實踐!想創業的學生,最好的方式是,畢業後不要急於創業,先加入一個剛創立的公司或者自己覺得理想的公司積累經驗。2~3年的正確經驗足夠了。同時注重培養自己的情商,學會與人相處,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摘自2008年9月李開複與湖北大學學生的對話
背景分析
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工作和創業二者的關係或許可以用戀愛和結婚來形容。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先工作,在各方麵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再進行創業,也有人選擇先創業,但這種“先結婚、後戀愛”的方式,或許更多地是因為創業者在決定創業時沒有能很好地認識創業而犯下的“美麗的錯誤”。
創業是偉大的事業,但是這個偉大的事業是由瑣碎的事情、困難和問題組成的。要創業成功,除了應具備熱情和勇氣之外,還要有解決瑣碎的事情、困難和問題的方法和經驗,而這些方法和經驗往往是在真正進入社會後,通過工作積累出來的,缺乏了實踐的積累,一個人的創業之路會困難得多。
李開複所說的2~3年的正確經驗也是因人因創業項目而異的。不同創業項目所需要的技能各不相同,如果項目的起點較高,不妨借此積累自己的資源。
行動指南
從模板公司積累足夠經驗後,再考慮創業的事情。
星期三 為客戶創造價值
放棄自己的學業,去開公司,基本上我是反對這個事情的。因為創業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因為你創一個公司,你的目的是要幫助用戶製造有價值的東西,做這麼一件事情不是一個沒有經驗的人能夠很輕易成功的。
——2001年,李開複做客央視《對話》節目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創業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在創業初期,創業者往往身兼數職,這也要求創業者對每個項目、公司的各個環節都有一定的了解,這對創業者的要求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