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第四周(1 / 2)

星期一 使命感與創新

崇高的使命感將激發人們的創新精神,增加科研經費則可以吸引世界級的大師,這都是中國公司獲得Google式成功的必備條件。

——摘自李開複2006年在“新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壇”的演講

背景分析

從2004年起,穀歌開始推廣圖書搜索項目,計劃為全球圖書做一份卡片式目錄,使得每一個用穀歌搜索的人都能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圖書。這是一個旨在把“世界上所有圖書都數字化”並提供給人們免費查閱的浩大工程。完成這個龐大的工程可能需要1萬個人工作一年、耗費12億美元,而在5到10年間,這個項目恐怕都不會為穀歌帶來任何收入(這一項目在2009年末甚至引發了中國作家們的抗議)。

然而這卻是穀歌創新體係的一部分。穀歌是一家商業公司,但它並非時時刻刻把商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穀歌“整合全球信息”的使命感,也使得其員工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不一定按照商業收益去做產品規劃。李開複也表示,締造穀歌式的奇跡,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個包含使命、機製、文化、人才的創新體係。圖書搜索項目帶來的崇高使命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創新思維。

2006年6月,穀歌中國正式加入這一項目,推出了圖書搜索與中國出版社的合作計劃。

行動指南

在高度認同企業文化的基礎上,用企業的使命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

星期二 創新也要入鄉隨俗

本質上我認為創新本身不分國界,一個創新的模式可以在任何一個國界形成。但是可能會有一些水土不服,要做一些調整。

——2008年4月,李開複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在李開複剛剛就任穀歌中國總裁時,麵對記者的采訪,他曾經表示,未來穀歌中國發展的關鍵在於本土化,除了人員本土化,產品要符合中國國情,甚至福利也要本土化,總部在辦公室放洗衣機的福利在中國員工看來沒有任何必要,一些總部沒有的福利項目例如按摩,則是穀歌中國員工可以享受的。

除此之外,李開複認為穀歌中國的創新也需要本土化。他的目標是將穀歌的優秀文化複製到中國來,但這的確行之不易。比如說在總部自由的環境下,員工可以愛說什麼就說什麼,直截了當溝通,在談創新、談項目時這是一件好事;但是當公司已經作出了一個決策的時候可能還會有一些人完全反對,這對創新未必是有益的。此外,不同公司如蘋果、微軟和穀歌,在創新上也會有自己的不同模式,穀歌中國究竟采用何種模式進行創新,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這也造就了穀歌中國以“融彙中西”為特色的創新機製。

行動指南

根據實際情況,對創新活動進行適當的修正和改進。

星期三 授權才能創新

特權本身跟授權、放權就是一個矛盾,所以你要有特權,你就不能放權。這樣的話,員工就不認為自己被授權,可能使一個創新模式垮掉。

——2008年4月,李開複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在一些公司中,創新是某個特權群體的行為,但這種特權群體的創新需要滿足幾個特定的條件:特權者(例如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本身一定是一個非常有創意或者能發現創意的人;特權者需要得到大家的服從;他要能夠激發大家的激情。這樣的條件實際上是很苛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