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第四周(2 / 2)

盡管當時李開複在Twitter上以輕鬆的語氣介紹自己的病情,但他後來在談論創辦創新工場的想法時提到:“我6月份生病躺在床上,看到生老病死,大徹大悟,決心創業。”可見,那時李開複的痛苦遠甚於感冒引起的不適,即便如此,李開複還是堅持工作,不得不說,他的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行動指南

時刻關注公司利益,盡力而為。

星期四 專注

昨天參加頒獎活動,坐在某互聯網老總旁邊,一個個娛樂明星頒獎後,驚訝地發現還有人對娛樂明星比我知道的還少。

——摘自2010年1月22日李開複微博

背景分析

雖然從事的是信息最靈通的互聯網行業,但是包括李開複在內的許多互聯網公司的老總卻對互聯網上正在流行的東西知之甚少。不僅僅是娛樂新聞,在2004年轟動一時的馬加爵事件爆發不久,有記者詢問李開複如何看待這一事件,以為他會有一番精彩的論述,李開複卻是一副茫然的表情,困惑地說:“馬加爵是誰?我不知道啊。”李開複弄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才針對這一事件寫了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

李開複們不了解互聯網上流行的事件,正是他們精於工作、忠於職守的證明。互聯網對於他們和一般網友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對他們來說,互聯網是工作的手段和工具,甚至就是工作本身;對一般網友來說,互聯網更多的是工作之外了解各種消息、娛樂休閑的手段,對網絡的態度不同,造成的結果自然也不相同。

行動指南

關注和自己工作相關的內容,做到既精業又敬業。

星期五 應該有比薪水更高的奮鬥目標

其實我覺得金錢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我覺得我希望做的工作就是能夠每天鬧鍾還沒響就想跳起來上班的那種工作,如果我回顧一下我人生中有幾次有這樣的工作的體驗,我覺得一次當然是在穀歌,尤其是穀歌中國創業的那兩年的時間。

另外一段當然是在中國微軟研究院的那兩年的時間,我覺得我最喜歡這兩段時間一方麵是因為從無到有做出一番事業,第二是我可以跟一批我自己挑選的而且我非常喜歡的人在一起工作。

——2009年9月,李開複接受騰訊科技頻道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從SGI到微軟、從微軟到穀歌,李開複職業生涯中的兩次重要轉折都與中國有關。雖然外界猜測李開複的這兩次跳槽都讓他身價倍增,但是據李開複接受采訪透露,他非常不喜歡和人講價還價,每次和太太去買東西,李開複都會躲起來,讓她講價。在這兩次跳槽中,他自己也都沒有主動提起薪酬的問題,重要的是,通過這兩次換工作,他可以回到中國,實現父親的“為中國做些事情”的願望,也達到其“影響力最大化”的目標。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為了薪水而工作隻是人們最低層次的需要;而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和要求。對於職場人來說,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糊口,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經驗,創造更多的價值,才是人們實現自身價值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徑。

一個以薪水為個人奮鬥目標的人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從來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人在職場,應該有更高的奮鬥目標。

行動指南

思考“自我實現”對自己的意義,有計劃地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