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第二周(2 / 2)

如果說李開複在學校學到的是獨立、思考、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在走出校園後,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就是李開複在職場中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尤其是企業文化,通過對優秀企業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學習和了解,可以提高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行動指南

吸收優秀的企業文化,將其轉化成自己的理念。

星期四 自己動手

在Google,任何人都要親自動手處理自己的事情,連CEO也不例外。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企業文化,Google公司的研發人員才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研發一體的創新理念。

——摘自李開複文章《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領“網絡生存”的新型創新》

背景分析

在穀歌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剛到公司上班的秘書小姐在一台傳真機麵前不知所措,這時候來了另一位準備發傳真的人,他耐心地幫助這位秘書把傳真發了出去,並教她如何使用這個機器。秘書十分感激這個人,就問他怎麼稱呼,他說自己叫施密特(穀歌的CEO)。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CEO都要自己發傳真,那要秘書幹什麼?實際上,我們應該關注的並不是是否自己發傳真,而是其中反映的穀歌的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文化。

無獨有偶,美國總統林肯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當一位參議員見到林肯時,他正在擦自己的皮鞋,這位參議員很驚奇地問:“總統先生,你是在擦自己的皮鞋嗎?”林肯回答:“是的。可是我的朋友,你又在擦誰的皮鞋呢?”

如果你讓別人為你擦皮鞋,你也要準備好為其他人擦皮鞋。而在一種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文化下,養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的習慣,更有助於職場成功。

行動指南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及時處理自己負責的事務。

星期五 創新加實幹

著名的Google New s其實是源自一位工程師的“靈機一動”:他希望看到最熱門的新聞,但又不滿意門戶網站編輯的篩選結果,於是就親自動手,實現了一個由軟件自動編選、排序的“新聞中心”。這種創新加上實幹的企業文化直接影響了Google公司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方式。

——摘自李開複文章《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領“網絡生存”的新型創新》

背景分析

一個互聯網產品的研發要經曆市場調查、產品設計、開發測試、產品封裝、市場推廣等諸多流程,因為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工程師們對最終用戶的反饋也不會特別快。尤其是在市場調查方麵,這個過程不僅困難,而且耗時長久,很有可能在得到調查結果後開始做產品時,所得到的數據已經過時,被競爭對手遠遠地拋在了後麵。

在穀歌,有許多“靈機一動”開發出來的產品,例如李開複提到的Google News和在2008年春運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春運地圖”,這些產品都是工程師在很短時間內利用穀歌的資源,迅速開發出來的產品。除了工程師的“靈機一動”的創新,穀歌自由的環境和提倡實幹的企業文化也是這些產品能夠快速推出的重要原因。如果隻有創意,而缺乏實際行動,或者雖然很想開發新產品,卻得不到公司的支持,這樣的創新都隻能是空中樓閣。

行動指南

用遠見指導創新,用行動和智慧開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