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接著滅道(1 / 2)

說實話,劉威滅佛之事,可以說是預料之中,也可以說是預料之外。

雖然自從他開始宣揚創世神化的哪天起,就有人已經料到了劉威必然會打壓佛教,但誰都沒有想到會來得如此迅捷、如此猛烈,以及如此的迅雷不及掩耳。不過,正當成都城中的百姓對滅佛一事尚且毀譽參半的時候,劉威的又一道聖旨確是讓這些人再次跌碎了一地的眼鏡。

開元元年冬月十九,帝旨:征召成都全境六縣之內的所有道士,三日內必須前往成都北門的軍營集合,違抗者嚴懲不怠。

南宋之時道教興盛,雖然巴蜀之地本為道教原本發祥之地,但道士們多喜歡清淨無為,也不以發展信徒的多寡來判定功德豐減,因此宋代的道教道觀除了極少數是按照當地政府官員和百姓的要求興建在市內的之外,多數都建設在城外。雖然道士們受的香油並不比和尚們的少,但他們卻不敢牛逼的在城裏大勢購地興建道觀。

當然,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完全是因為兩種宗教所麵對的受眾群體有巨大的區別。宗教的傳播就好比是做市場:佛教的入門淺,隨便給老百姓忽悠一下,說點佛經故事,再拿什麼十八層地獄和七極浮屠打個比方就可以傳播起來,因此可以佛教是專門做低端市場;而道教自然也就不存在和佛教爭奪客源的本錢,道家講究的是清淨無為,什麼人會尋求清淨無為?當然是那些吃得飽,穿得暖的人了!

因此,道家自然做的是高端市場。

所以,當劉威大索全城,將整個成都的和尚一網打盡之後,豐富的收獲不得不讓劉威把目光放到了和佛教打了千年對台的道教上來。經過仔細的調查之後,劉威也算是心中有了點底子:眼下全成都市內共有道教的道觀五所,其中以最大的青羊宮為首,不過在人數上卻還沒過千。而成都郊外還有道觀六座,人數確然也是不曾過千,就算把他們全部弄來,在數量上也無法和佛子們持平,因此這才下旨征招附近六縣。既然打了佛子,也就順帶收拾收拾下這些“牛鼻子老道”吧,反正是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

不過這一次,劉威可就沒有派出大軍前去拿人,隻是派了軍士送上聖旨,並派出公安軍前往地方,協助防守道觀,防止道士們離開後有宵小之輩“乘火打劫”。

當然,這不過是某人想監守自盜的借口而已。

又數日,各縣的道士陸續抵達。

這一次成都北門外的新營裏,共計索拿了和尚萬多人,又召來了道士八千餘名,算是把成都方圓三百裏的釋道兩教給一網打了個幹淨。

而道士之中,也跟和尚一般是分有派別的,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正一和全真兩教。

全真教,又稱全真道或全真派,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支派,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間由王重陽在河南終南山所創。王重陽仙遊後,由他的七位弟子輪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繼承了中國傳統道教思想以外,更將符錄、丹藥等及思想以外的內容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更因隨同成吉思汗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壯大。

全真教因創始人王重陽在山東寧海自題所居庵為全真堂,入道者稱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教創建於金大定(1161——1189)年間。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鮮明,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禪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內丹修煉,反對符籙與黃白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

全真教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住道觀,不得蓄妻室,並製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這一點和正一道很不相同。在金老先生的《射雕英雄傳》裏,不單隻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很愛國。但原來曆史中的全真教由於地處當時金國的國境,所以在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掌門之時,都承認金國的政權;王處一更曾應金世宗的邀請進宮講授道學。直到宋、蒙合滅金國,全真教才向南宋朝廷效忠,但另一方麵又派丘處機及十八弟子北上向成吉斯汗講道。

不過眼下西川之地,全真教的勢力也才是剛剛拓展過來,合成都全境之內,也不過隻有全真道觀兩所而已。不過,在丁祁整理呈報上來的資料上,劉威卻看到了兩個名字,一個是尹誌平,就是強奸了小龍女的那位。不過他現在已經將近八十,還是全真教的掌教,雖然不知道金老先生與其相隔八百餘年,會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是看看眼下他在蒙古混得風升水起,卻顯然是個漢奸之流。

另一個是李誌常,雖然他的名氣沒尹誌平大,但也全真七子中的第七子,是劉威記憶中深有印象的,在《神雕俠侶》最後章節中露了一小臉兒,書中寫本來想讓他當北方的主將,但周伯通要當,對他說:“誌常,你敢和我爭這主將做麼?”李誌常躬身道:“弟子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