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也許,真正的愛就是這樣,不會管你是否青春年少,是否美貌如花,真正的愛,就是這樣,我愛你,但與你無關。真正的愛,其實就是內心那把炙熱的火,一定要熊熊地燃燒到成為灰燼,無論,你是蠱惑它,還是想要熄滅它,都無法阻止。
威廉·巴特勒·葉芝(1865~1939年):亦譯“葉慈”、“耶茨”,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複興運動”的領袖,也是阿貝劇院(Abbey 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被詩人艾略特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
葉賽寧:
唯有相思最珍貴
她深深陷入了對他的愛中,
再也不能自拔。
19歲時,她聽到葉賽寧朗誦自己的詩歌,頓時,被他那憂鬱的氣質、澎湃的熱情吸引了。她深深陷入了對他的愛中,再也不能自拔。
從此,每逢他的詩歌朗誦會,她都買票必到,每次,都買4排16座。
終於,他們相識了,她激動不已,連話也說不出來。
他們在一起談論、玩耍,可是,他隻是把她當成姐妹、朋友、紅顏知己,唯獨沒有當她是情人,沒有把她當成女人來愛她。
葉賽寧遇見了舞蹈家鄧肯,愛的火焰立刻熊熊燃燒了,他們國籍不同、語言不通,葉賽寧26歲,鄧肯43歲,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愛得如火如荼。葉賽寧跟著鄧肯去了歐洲,留下她,撕心裂肺,肝腸寸斷。可是,她依然等著他。
終於,那一場愛之火熄滅了,葉賽寧和鄧肯的婚姻僅僅持續了一年多,兩個人就分手了。
葉賽寧帶著一顆受傷的心,回到了她身邊。她又開始給他校對文稿,跑編輯部,陪他聊天,讓他開心。幸福和寧靜重新眷顧了她。
隻是,天生激情的詩人,是不能忍受平靜而蒼白的生活的。
他又愛上了托爾斯泰的孫女。
他給她寫了一封信,要跟她分手,然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葉賽寧墜入了愛的旋渦,他和托爾斯泰的孫女迅速地結婚,搬進了她的大別墅中。短暫的衝動與幸福過後,葉賽寧再一次失望了。托爾斯泰的孫女並不是他想要的女人,她容貌俏麗、活潑開朗,但是,她並沒有什麼藝術見解,性格也有點嬌縱,沒有溫情。
對愛情失望透頂的葉賽寧,從此喜怒無常,暴躁無比,患上了憂鬱症。
在他30歲的那一年,葉賽寧來到了一家旅館裏。淩晨時分,他咬破手指,寫下了一首絕命詩。然後,他用一根皮帶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她聽說了這件事情,並沒有悲傷到失控,而是冷靜地料理著一切。
一年之後,她來到他的墳前,跪在那裏很久很久。然後,她掏出一把手槍,自殺了。
她隻留下一封遺書,說:對我來說,一切最珍貴的東西,都在這墳墓裏了……
這個為葉賽寧殉情的女子,名叫別尼斯拉夫斯卡婭。
謝爾蓋·亞曆山大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年):蘇聯田園派詩人。
惲代英:
下一世,我做女來你做男
他的深情癡愛,
卻永遠留在了人間。
惲代英的婚姻是包辦的,新娘子沈葆秀過門的第一天,他和她聊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新房,自己在書房裏讀書、做筆記、睡覺。
她委屈萬分,可母親說,他是讀書人,要跟你互相了解呢。
果真,時間長了,他看出了她的善良、可愛。
惲代英的家裏有8口人,大哥瘋瘋癲癲,一個小弟有病,父親、繼母需要照顧,葆秀性格溫順、手腳勤快,把一大家子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不僅如此,葆秀琴棋書畫樣樣都通,還會一些詩文。惲代英漸漸地愛上了葆秀,感覺到老天爺賜給自己一塊珍寶。
不幸的是,過了不久,葆秀為惲代英生了一個男孩,自己卻離開了人世。
惲代英自責自己耽誤了妻子。他跪在地上,向嶽父發誓他一生永不再娶。多少個夜裏,惲代英流著眼淚想念葆秀的一顰一笑,他把她的遺像放大,在上麵寫上詩句,說自己心如古井。他恨不得來世自己做個女子,嫁給葆秀,也嚐嚐生孩子的痛苦,來補償今生對她的虧欠。
每到星期天,惲代英就帶著自己的日記,來到葆秀的墳頭,一邊垂淚,一邊摸著妻子墳頭的長草,他給自己改號為永鰥癡郎。後來,他還刻了一塊圖章,上麵寫著“葆秀忠仆”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