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Y(2)(1 / 2)

就這樣,他整整為她守了10年。10年裏,家人和朋友天天勸他再娶,有好心人還給他說媒,可他從來沒有動心過。

這10年裏,他常常去葆秀的娘家,照顧家人,輔導葆秀的弟妹學習。葆秀有個妹妹葆英,在葆秀去世的時候隻有12歲,惲代英給她補習功課,供她上學,給她寄自己主編的雜誌,他把葆英當成自己的親妹妹。

可是,葆英卻不這麼看。

惲代英在黃埔軍校任政治主任教官的時候,一天收到了一封葆英的信,葆英大膽地向惲代英吐露了自己的愛。

在葆英炙熱的情懷下,他們終於結合了。在婚禮的前夕,惲代英帶著四妹來到了葆秀墳前,跟她說,葆秀,我要跟四妹結婚了,希望你能同意。說完,淚如雨下。

可惜,惲代英隻和葆英生活了三年,就犧牲了。

可是,他的深情癡愛,卻永遠留在了人間。

惲代英(1895~1931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原籍江蘇武進。

楊憲益:

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頭發變銀白了,

可金子的心是不會變的。

21歲時,楊憲益考上牛津大學。他眼睛細長,舉止文雅,喜歡古典文學。

格萊迪斯比他小4歲,是個金發碧眼的漂亮英國姑娘,不過,因為父親是傳教士,她出生在北京,在那裏生活過6年。

愛上了楊憲益,格萊迪斯也愛上了中國文學,她幹脆改學中文,成了牛津大學攻讀中文學位的第一人。而他也因為對她的愛,而改學英國文學。

人人都不祝福他們的婚事,雙方的母親甚至以死要挾。

可是,誰也阻擋不了兩顆燃燒的心。

1940年,他們回到中國。她改名叫戴乃迭。

當時,整個國家千瘡百孔,水深火熱,他們的生活也是顛沛流離,窮困潦倒。戴乃迭因為是外國人,更是常常遭到懷疑。

後來,他們來到國立編譯館,在梁實秋的支持下,把中國經典著作翻譯成英文。從此,他們一起翻譯了《資治通鑒》、《離騷》、《紅樓夢》等大量的經典著作,因為相愛,因為心靈相通,他們默契而高效。

可這美好的時光總有盡頭,災難終於降臨在他們身上。

1968年春天的一個夜晚,他們被捕了,從此開始了4年的牢獄生活。他們在一個監獄裏,卻從沒有見過麵。

1975年,他們的兒子自焚而亡,她悲痛萬分,從此鬱鬱寡歡。她迷戀上了瘋狂工作,也迷戀上了煙酒,希望在醉生夢死中忘卻這種徹骨之痛。不久,她就患上了老年癡呆症,誰也不認識了。

鬱風畫了一幅她的畫像,上麵寫著:金頭發變銀白了,可金子的心是不會變的。

1999年,戴乃迭離開了這個讓她痛也讓她愛的世界。

心碎腸斷的楊憲益,把鬱風畫的戴乃迭的畫像掛在臥室裏,每天癡癡以對。他寫了一首詩悼念亡妻: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結發糟糠貧賤慣,陷身囹圄死生輕。青春做伴多成鬼,白首同歸我負卿。天若有情天亦老,從來銀漢隔雙星。

從此,楊憲益再也沒有翻譯過一篇作品。他們曾經一起牽手前行,可是她鬆了手,他就再也不會向前走一步了。

就算是老天,也會為這樣的愛動容吧?

楊憲益(1915~2009年):生於天津,祖籍安徽盱眙(今屬江蘇省淮安市)鮑集鎮梁集村,中國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詩人。楊憲益曾與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譯全本《紅樓夢》、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國曆史名著。

袁隆平:

我就是一片樹葉

一個人如同一粒塵土,

無論怎樣飛揚,怎樣喧囂,

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

一個丈夫,如同一片樹葉,

無論它怎樣張揚,怎樣由綠變紅、變黃,

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邊……

袁隆平30多了,可因為不修邊幅,所有的姑娘都看不上他。

當秀氣安靜的鄧哲出現在袁隆平麵前時,他豁然開朗,原來,他一直沒有找到另一半,是因為有一個這樣的女孩在他生命的前方一直等待著他。

可袁隆平是鄧哲的老師,比她大8歲。

他認定了她,非她不娶。以前對婚事漠不關心的他,忽然變得殷勤起來。

她終於嫁給了他。那一年,他33歲,她25歲。

新婚後的一個夜晚,袁隆平開會回來已經11點多了,他拿起一把剪刀,對鄧哲說,我們去遊泳吧。她問,遊泳拿剪刀幹什麼?

他說,河裏有許多漁網,要是你遊泳的時候被鉤住了,就可以剪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