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長虹彩電當初發起價格戰是有準備的,而且時機把握的也特別好。
從利潤空間上來看,當時彩電的利潤非常高,每台有200~300元的降價空間,從而保證了各大品牌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展開價格競爭。
從市場結構來看,當時彩電市場主要集中在城市,廣大的農村市場還是一片空白,而農村已經經曆了10多年的改革開放,農民手中已經有餘錢,消費能力也大大提高,具備了購買彩電的能力。農民的購買力一旦激發出來,其爆發的購買能量是空前的,這是這場價格戰得以延續相當長時間的最有利的一個因素。
從技術發展水平來看,當時的生產技術已經有能力將彩電的綜合成本壓縮到千元以下,這也為價格戰的長期開展提供了又一個有力支持。
當時長虹彩電在知名品牌中的排名位置,也是促其挑起價格戰的主要因素。在當時,如果其他的品牌也有足夠的眼光和魄力,首先進行降價,照樣能夠挑起整個彩電行業的價格大戰,隻不過這一機會被長虹當仁不讓地抓住了,而且充分地利用了這一機會,達到了提升自己在行業中地位的目的。
此後,長虹又多次發起價格戰,乃至彩管大戰。但已時過境遷,加之其他企業早已熟悉了長虹的價格競爭策略,特別是彩電行業的利潤空間已大不如前,早已失去了大幅降價的餘地,其他品牌已把主要競爭手段由價格戰轉移到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上,隻有長虹還在固執地延用,以為這是長虹百戰百勝的成功寶典。結果在對手紛紛推出高、精、尖的新產品時,長虹無法應對,自然也就被淘汰出一流企業的行列。
長虹企業將一時一地價格戰的成功,錯誤理解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製勝法寶,結果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得落伍,終於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見,發起價格戰是有一定客觀條件的,不能盲目,而且“萬法皆有度”,一定要適可而止才行。
(五)價格跟進的藝術
在同行業中出現品牌發起價格戰的情況下,其他品牌越早跟進,越有利於分得價格戰的果實。但價格跟進的幅度及跟進方式和時機的把握至關重要。
兵書戰策——順勢而動,威力無窮。
作為價格跟進者,一定要充分利用首先發起降價風的對手所營造的降價態勢,並在降價力度和降價造勢上超過降價發起者,以搶得更大風頭,得到更多實惠。
具體來講,價格跟進者在使用降價利器時,一定要注意以下4個問題:
(1)看準。一定要根據首先降價者的降價幅度,降價產品的利潤空間,對降價的宣傳等方麵的因素,判斷價格戰能否打得起來,將發展到何種地步,以便於決定自身的降價策略。
(2)要快。一旦決定跟進,則越快越好。要搶在其他跟進者的前麵快速跟進,這樣才會最有利,一方麵可以盡早搶到客戶,另一方麵可以吸引關注,起到廣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