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和1964年,吉列公司的利潤和淨利潤下降,投資收益率大幅降低,市場份額迅速減少,剃須刀市場由原來的70%下降到45%,而希克公司卻取得了35%的市場份額。就這樣,吉列公司結束了在剃須刀上一枝獨秀的時代。
吉列公司的失誤首先在於為了眼前利潤而忽略了用新產品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開發;其次在於他的故步自封,輕視競爭對手,遲遲不願推出新產品。
(二)“準”字訣
在營銷活動中,一定要有的放矢,在“準”字上下工夫,要牢牢盯住目標市場,提高營銷活動的準確率。不然,偏離目標的努力隻能是勞而無功、勞民傷財,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甚至是滅頂之災。
足球比賽最終獲勝的一方不一定是射門次數最多的一方,但一定是把球射進對方球門最多的一方。
射擊和射箭向來都是以準確性而定分值。
在營銷活動中,如何使人盡其才,物盡所用,一直是營銷管理者研究的課題。雖然如此,很多費用投入不科學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如做廣告時訴求對象與產品目標消費者相去甚遠,所選擇的傳播媒體不能覆蓋目標市場,從而使“廣告非廣告,一場瞎胡鬧”;再比如一些品牌產品出現反麵報道,此時急需危機公關,很多企業卻把資金用在媒體的擴大宣傳上,而忽視了真正的矛盾——消費群體的感受,從而對消費者的感情造成更大傷害,使自己的企業名聲一落千丈,消費額和市場占有率也隨之大幅下降。
現階段,我國一些品牌的實力很小,資金也很少,在使用時如果不能提高準確性,在國際性大品牌的強力衝擊下,市場競爭力會更小,生存的空間也會越來越窄。
沒有“準”字,何以營銷?
在上文,曾經提到過我建議Y酒業停止正在播出的省衛視廣告一事,在此結合大渠道營銷理論中“準”字訣的思想對其進行詳細探索。
當年,在我與Y酒業合作之前,曾有省會廣告公司通過電話營銷、現場遊說、請客吃飯等手法,免費幫助Y酒業設計廣告等優惠條件,加上對廣告所能帶來的促銷效果的誇大性描述,使Y酒業老總不禁心馳神往,隨機決定接受該廣告公司的邀請,投巨資在省會媒體的黃金時段做15秒鍾的廣告宣傳。
也許是怕Y酒業中途變卦,在廣告公司的一手操作下,從廣告片設計製作到媒體選擇,再到Y酒業50%的首付款到位,竟然隻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效果如何?從隨後的調查中獲得信息如下:
A我家的電視收不到。
B時間太短,還未找到廣告內容,節目就完了。
C內容太懸了,看不懂啥意思。
D晚6:30播放,我們還都在地裏幹活呢,誰有空去看它。
老百姓的語言很直白,但反映的問題卻很直接,讓人一目了然。在Y酒業找到我後,我提出以下理由,建議Y酒業的老總停止在省電視台做廣告。
A省衛視廣告設計不是針對Y酒業消費者,Y酒業的市場在農村,老百姓看不懂那些抽象而玄虛的廣告。
B媒體選擇失準,雖然省有線電視台廣告價格是最貴的,但Y酒業的目標市場在農村,當時農村包括縣城在內有線電視都還沒有普及。
C時段選擇有問題,鄉下人和城市人生活規律有區別,6:30對城市人來說早已下班在家,而對於鄉下人來說,正是幹農活的最好時段。特別是當時正是金秋時節,對農村電視觀眾來講,最佳廣告時段應該選在晚上8: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