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啟示錄1(3 / 3)

我們都知道的一則寓言故事:凜冽的寒風中,兩隻小刺蝟凍得直哆嗦,企圖擁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可因為身上都長著尖尖的刺,疼痛令它們又不得不分開一段距離。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相互溫暖而又不致被紮痛。人在社會中和工作中也是這樣,要不斷的嚐試才可以找到最適合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如同兩隻刺蝟一樣,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和諧融洽地共處。每個人都在自己身體周圍無形中劃分出一塊塊屬於自己的個人區域,這個區域就是人們的心理空間。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為了測量出美國人的空間距離,在綜合人類學、心理學、傳播學研究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空間關係理論,將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劃分成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並不一定是直線。

在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直截了當就把事情做好。我們有時需要等待,有時需要合作,有時需要技巧。我們做事情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障礙,有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要硬挺、硬衝,我們可以選擇有困難繞過去,有障礙繞過去,也許這樣做事情更加順利。大家想一想,我們和別人說話還得想想哪句話更好聽呢。尤其在中國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中,大家要學會想辦法諒解別人,要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成熟,很不錯,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手拿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靜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節選自《唐明生語錄》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隻方式上是多樣的,效果

也是不同的。人與人性格、思想、文體背景的不同也影響著交流的效果,這種雙方交流層麵的差異會引起意想不到的結果。這裏麵有我們要思考的東西,我認為,人與人的交流還存在一個交流層的問題,這種交流層與我們日常的交流習慣和交流範圍有關,不同的交流圈的人在交流時,會在思想的傳達過程中有所流失、變形甚至是悖反原義,這就容易引起與我們在交流前所預期的相迥異的情況。

我在滑雪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停不下來。我剛開始學滑雪時沒有請教練,看著別人滑雪,覺得很容易,不就是從山頂滑到山下嗎?於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結果我從山頂滑到山下,實際上是滾到山下,摔了很多個跟鬥。我發現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停止、怎麼保持平衡。最後我反複練習怎麼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來。練了一個星期,我終於學會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這個時候我就發現自己會滑雪了,就敢從山頂高速地往山坡下衝。因為我知道隻要我想停,一轉身就能停下來。隻要你能停下來,你就不會撞上樹、撞上石頭、撞上人,你就不會被撞死。因此,隻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進。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的。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我們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習慣,有的人形成了很壞的習慣。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優秀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讓我們習慣性地去創造性思考,習慣性地去認真做事情,習慣性地對別人友好,習慣性地欣賞大自然。

當你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們都吃掉,因為你把六個蘋果全都吃掉,你也隻吃到了六個蘋果,隻吃到了一種味道,那就是蘋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個蘋果中的五個拿出來給別人吃,盡管表麵上你丟了五個蘋果,但實際上你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後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別的水果的時候,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裏得到一個橘子,那個人手裏得到一個梨,最後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種不同的水果,六種不同的味道,六種不同的顏色,六個人的友誼。人一定要學會用你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你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所以說,放棄是一種智慧。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和溝通越來越少,人們渴望他人的理解與關愛,但在現實生活中又很難做到。人們常說:“知人知麵不知心。”不知心,就是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溝通,最基本的是思想通暢。有詩曰:“應須一曲千回首,西去論心有幾人?”古人講的“論心”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交心,肝膽相照、開誠布公。倘若隻有交友之心,而無“論心”之意,對人“隻說三分話”,不願“全拋一片心”,那就無法獲得思想的溝通與了解。人與人之間溝通已經很困難。同學間、同事間、同行間,能交心的又有幾人呢?誰“全拋一片心”誰傻瓜,誰“全拋一片心”誰“吃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準則。在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人與人之間少了許多真誠和信任,多了許多“爾虞我詐”與世俗行為。為了“升遷”可以出賣朋友,為了“奪愛”可以背後放箭,為了“發財”可以不顧廉恥……,所以在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缺少溝通,因此很難碰到“知心人”。

大海也能讓三分,陸地為其讓七分。 兒子回報三分愛,父母高興七分笑。 富人都獻三分金,窮人都少七分苦。

節選自《唐明生語錄》

總之,溝通是人們獲取信息並在其指導下更加出色地進行工作必經的核心過程。良好的溝通不僅意味著把自己的思想整理得井然有序並將其進行適當的表述,使別人一聽就懂,而且還要深入人心,促使聽者全神貫注。有效溝通在我們的工作中,同家人、朋友的交往中,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們的溝通並不總是有效的,無效的溝通成為我們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和生活中獲得滿足的障礙。但是通過無效的溝通,使我們得到有效的信息,為下次有效的交流做好鋪路石。在交流中用良心的交流,會使你得到最真誠的回報,這就是我理解的人的良心,用良心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