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啟示錄1(2 / 3)

父親還經常教育我:父母不在時,不管誰給的東西都不能接受。大人在時,一定要得到同意才能收下,並要謝謝人家。在我六七歲時,我和父親在路上碰到村上的一個瘋子(現在還活著,今年83歲),我叫了他的名字,父親狠狠地訓了我一頓,對你說不要叫他人的名字,他比你年紀大,應該叫他哥哥,為什麼還叫他的名字,我說他是瘋子,他不懂事,父親說瘋子也是人,教會了,人人平等,人人之間相互尊重。在小學讀書的時候,別人與我吵架,不管是非,隻要我父親知道,我總是逃不過父親的打罵。我十多歲時,還常受到父親的打罵。現在想想雖然他的教育方式不對,但也是為了我長大成材。上四年級時,父親就叫我每天早晨起來掃地、提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我從小養成勤勞的習慣。我今天能吃苦勤奮,也是我父親培養出來的習慣。

一個人在本地工作,每天正常上下班回家,其中有五分之二的是工作時間,還有五分之一是在外麵和朋友渡過,還有五分之二是在床上渡過,也就是說人在外麵工作和朋友交流的時間要多餘在家的時間,嗯,簡單來說,朋友還是一股動力,朋友像一麵鏡子,能夠幫助你克服你的缺點,彌補你的不足。

人與人相處就像是照鏡子,你對著鏡子笑,鏡子裏的人就對著你笑;你對著鏡子哭,鏡子裏的人就對著你哭。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笑,你就一定要對別人笑。隻要你始終保持笑容,就一定會得到同樣燦爛的笑容。

朋友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於增進彼此友情,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衝突,但是,如果與朋友交流時遇到意見分歧,或對方有錯誤時,你是措辭生硬,直道其詳,還是近取諸譬,站到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委婉地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養幽默感也有助於把本來緊張的局麵緩和得輕鬆自如;幾句俏皮話能使一個窘迫的場麵在笑話中消逝。

我認為如果你是個懂生活的人,那麼你肯定懂得什麼是友情和友情在這時候的可貴性,每個人的人生不是如詩歌般那樣的華麗而流暢的,都要經曆磨煉,你可以說父母如盾一樣站在我們後麵替我們去擋風遮雨,但這時候那雙並不寬大的手將我們扶起時,你更感謝誰?父母?朋友?我想你心中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朋友是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在孤單時給與你一點點溫熱。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朋友,心將是一片沙漠,個人生活將是枯燥且無味的;如果沒有朋友,人生也照樣是不完整的。

(一)

艱苦創業十年整,曆盡苦難知多深。 吃了上頓無下頓,歲末年底如坐針。 體育眾友把手伸,才有今日冬轉春。 豐衣足食不忘本,何人助我牢記恩。

節選自《唐明生語錄》

在與朋友交往中,難免會有吵吵鬧鬧的,之間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等,本來隻要打個招呼、說聲道歉,也就沒事了,但雙方都“賭氣”,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遜,結果爭吵起來更有甚者,一個不讓,一個拔拳相向,頭破血流,事後懊悔不迭,仿佛誰先道歉就傷了麵子,誰在威脅麵前低了頭,誰就孬種,於是層層升級,以悲劇而告終。

人不能有太多的知心朋友,每個人有兩個就好了,一個同性,一個異性我認為就足夠了,知心朋友不要多,但是普通好友要越多越好,不管是黑道還是白道都能通吃的,那就能說明你的交友真的是很廣泛了,在你想辦點事的時候你就能體會到這些好處了。

(二)

昨有浦江水,救我寸草心。 跑遍山湖走鄉村,處處留我影。 今有三江水,育樹已成蔭。 昔如孤鳥宿寒林,沒昨哪來今。 明日樹成林,莫忘育樹人。 零捌奧運聚北京,爭謝眾友情。 花無四季紅,天無百日晴。 抓住機遇迎奧運,請您多關心。

節選自《唐明生語錄》

朋友有學校的同學,事業的對手,工作的夥伴,不同的朋友有著不同的友情,在交際中能對人盡其善,用其心,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事閑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如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對於朋友的交際,能做到以上任何一點都將是你特色優點,不求聖賢偉大,隻求平凡淡然,將心比心就可以了。不論對朋友或對家人,隻要你多用一點心,多一點尊重,多一點體諒,生活將多一份樂趣,少一點煩惱。

首先,我覺得我們選朋友時要經過認真的看察,也要經過時間的考驗,不論是對其人格和人品,都是一種檢驗,觀他是不是值得信賴,看他是不是值得交往,這是交朋友成功最關鍵的一點。但許多人對這點很不在乎,雖然濫交也帶來友誼,但大多數友誼是靠時間的垂青和檢驗。根據你的朋友和對手來判斷你的為人和身價,愚者永遠不可能與智者為伍這就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距離產生美,人與人之間確實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在人際交往中,了解人與人之間不同的空間距離及適用範圍,能幫助我們有意識地選擇與人交往的最佳距離,既保證了自己的心理安全,又不至於侵犯他人。親密距離一般間隔在6英寸到18英寸(約15厘米到44厘米)之間。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僅限於關係非常密切的人與人之間,如戀人、夫妻、母子、知己等。如果有陌生人闖進這個空間,人們常常會感到很不安全或不舒服。因此,戀人們常常以此距離作為判斷感情親密程度的依據之一。個人距離比親密距離稍遠一些,一般間隔在1.5英尺到4英尺(約45厘米到122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通常用於一般朋友或熟人之間,如與朋友聊天、和熟人握手問好等。一般而言,在人際交往中,親密距離和個人距離都是在私人情境或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社交距離一般間隔在4英尺到12英尺(約1.2米到3.7米)之間。這種距離通常用於一般關係的人際交往,表現為一種比較正式的交往關係。這種距離讓人們之間既能無障礙的進行交流溝通,又能保障人們保護自己的隱私和安全。公共距離一般間隔在12英尺(約3.7米)以上,這種距離通常用於滿足人們在公共場合的空間需求。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空間,除了在比較擁擠的公共場所,如公共汽車上、地鐵上、電梯裏、超市裏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般都保持在3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