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求票!等下還有一點點......)
相互自報家門,又去祭拜了盧家老爺子,眾人往小花園走去。
看著前麵三個身穿各色直綴頭戴東坡巾的中老年男子和龐安時,趙佶一頭大汗,取下貂皮帽子捏在手裏當做扇子使,沒辦法,這些的名頭都太大了。
龐安時,字安常,蘄水人士,出身於世醫家庭,自幼聰明好學,讀書過目不忘。取黃帝、扁鵲脈書研讀,不久即通曉其說,並能闡發新義,時年不滿20。後安時病耳聾,進一步鑽研《靈樞》、《太素》、《甲乙經》等醫籍,經傳百家與醫藥有關者,亦無不涉獵,融會貫通。
龐安時醫術精湛,能急病人之急,行醫不謀私利,常讓來診者在自己家裏住下親自照料,直至治愈送走,他晚年參考諸家學說,結合親身經驗,著有《難經辨》、《主對集》、《本草補遺》、《傷寒總病論》等醫學巨著!
龐安時德藝雙馨,名傳四海,有人稱其為“醫王”!
如果說隻是龐安時也就罷了,雖然是神醫,但隻是那些亂七八糟的醫學理論估計還能勉強糊弄得過去,厚著臉皮說不定還能達成目的,可有一人讓趙佶感到壓力山大——範純仁!
“範純仁,字堯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宋仁宗皇佑元年進士。曾從胡瑗、孫複學習。父親歿沒後才出仕知襄城縣,累官侍禦史、同知諫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運使。宋哲宗立,拜官給事中,元佑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後拜相。”
如果隻是宰相,趙佶倒也不怵,大宋的宰相一大堆,而且自己還是皇子呢!關鍵是這個範純仁有個大名鼎鼎到沒邊的老爹——範仲淹!
沒錯,就是那個說出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大宋名相、對王安石“熙寧變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的範仲淹!
活生生的名人之後,而且範純仁自身也是“大牛”一隻,才華過人官聲極好,這種牛叉人物趙佶不怵才怪!
四個中老年男子走在相談甚歡,青衣童子龐濟在一旁幫爺爺“翻譯”,時不時扭頭回來看趙佶,看他神色不安直暗笑。
趙佶身邊除了盧俊義,還有一位約莫二十六七歲的文士,一身半新直綴,梳著璞頭,麵相成熟穩重,雙手指節隱隱有老繭,卻是來“贖人”的新科進士、原密州司戶參軍呂頤浩!
對趙佶,呂頤浩沒有絲毫的怨恨,盡管他不講情麵“抓”了自己的弟弟,但那是自家人不爭氣,先得罪人在前,不過對這位號稱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秀才士大夫他很好奇,心中也有那麼一點點不服氣。
“文人相輕”由來已久,呂頤浩沒那麼小氣,但想想自己寒窗近二十年才中了進士,自認天資不差,如果可能,總要看看趙佶有何過人之處。
呂頤浩的悄悄打量趙佶不是不知道,但他眼前最大的難題是範純仁,總得想個辦法別出了醜,不然將來肯定“貽笑大方”,“萬世英名”毀於一旦。
“不自量力”的帽子趙佶可不想戴!
趙佶還沒想出對策,小花園已經到了。
時值三月,寒意消退,大地生機初顯,今日又豔陽高照天氣晴朗,大堂又停放著盧父靈體有所不便,於是盧俊義便將客人們安排到這小花園裏來了。
小花園裏雖然沒有百花爭豔,但點點綠色也頗讓人賞心悅目,又可以曬曬久違的太陽,也挺好。
小花園中間一小塊空地上,府裏的下人們早就安放好了案幾小凳,各色點心茶水也端了上來。
“堯夫先生請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放下包袱的趙佶禮貌的邀請道。
麵對範純仁趙佶有壓力不假,但卻不是懼怕,自己身為皇子,還有千百本小說打底,誰怕誰?何況像範純仁這樣的謙謙君子總不會為難自己一個“小孩子”吧?
——年紀小也有優勢啊!
範純仁天聖五年生,不但是在場中官職最高年紀也是最大的,趙佶先請他入座他人也沒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