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江湖名號“浪子”,大名府百姓稱“小乙哥”,《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大帥哥之一,盧俊義的心腹親隨,會吹簫唱曲,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楊之功,三十六天罡星最後一名“天巧星”。
盧俊義最喜歡看重的家奴,見其肌膚似雪,在他小時候就找名家給他做了精美的紋身,紋身主要由前胸、雙臂的山水畫和後背的青鳥(鷹)構成,山水畫源自一幅蘇東坡的山水畫“歲寒三友”,包含了鬆、竹、梅三種元素,體現了燕青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更是為了體現燕青忠、勇、仁、智、信的性格。
施耐庵對這個人物顯然十分鍾愛,出場詞沁園春一首如此介紹燕青: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麵似堆瓊。有出人英武,淩雲誌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誇能。益州古調,唱出繞梁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聽鼓板喧雲,笙聲嘹亮,暢敘幽情。棍棒參差,揎拳飛腳,四百軍州到處驚。人都羨英雄領袖,浪子燕青。
這首詞誇燕青無非三層意思:其一,英俊瀟灑;其二,武功高強;其三,多才多藝。
浪子燕青的出場可謂姍姍來遲,第六十一回才現身,而且身份僅是盧俊義的一個家奴,收養的孤兒。三十六天罡中,比燕青出場遲的還有關勝、張清、董平等人,但並不是作者著重刻畫的人物。燕青在第六十一回出場,似乎是有意的安排,《水滸傳》後六十回塑造出來的主要人物,隻有燕青。
水滸傳裏的燕青不是領兵類型的頭領,功夫並不適合疆場作戰,隻適合一對一的單挑,很個性化,很有技術含量。
燕青的看家本領是“相撲”——不是日本的那種相撲,而是一種類似現在柔道、空手道之類的摔打功夫。
“自幼跟盧員外學得這身相撲,江湖上不曾逢著對手”。盧俊義是他師父,但過起招來未必是他的對手,就像很多體育項目,教練隻能教,真與隊員過招是不行的。
黑旋風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臉宋江也敢罵,唯獨怕燕青。“李逵若不隨他,燕青小廝撲,手到一交。李逵多曾著他手腳,因此怕他,隻得隨順。”擎天柱任原身長一丈,貌若金剛,有千百斤力氣,在泰安擺擂兩年未遇對手,結果被燕青“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台來”。不帶兵器的單打獨鬥,燕青隻怕會打遍天下無敵手。
燕青“相撲”天下無雙,一手弩箭也是百發百中,救盧俊義、敗楊林如飲水般簡單,出門隻帶三支弩箭可見其何等自信!射術在梁山一百單八將頭領中也僅次於小李廣花榮!
燕青,是趙佶在《水滸傳》中最喜歡的人物,忠、勇、仁、智、信、帥、識進退、見多識廣、多才多藝、體貼……,簡直就是完美男人的典範!
忠心救主、力挫任原、智取李師師、少數全身而退得以善終的梁上好漢等等等等,真要說起來,趙佶能寫出一本書!
趙佶特別喜歡燕青這個人物,所以才會記得如此清楚,還知道曆史的燕青是石碣村人氏,不是盧俊義的家奴,而是幾十年後宋江起義軍三十六頭領之一,起義失敗後隨宋江招安,後來又參與平定方臘。
“神駒子”馬靈,又稱“小華光”,趙佶對此人的印象不是很深,隻知道他比“神行太保”戴宗跑得快,有妖術,額頭跟楊戩似的有三隻眼,“玉麒麟”盧俊義攻打領兵攻打田虎時在此人手下吃了大虧,雷橫、鄭天壽、楊雄、石秀、焦挺、鄒淵、鄒潤、龔旺、丁得孫、石勇數員將佐都被馬靈的金磚砸得腦袋起包!由此可見此人的武功好厲害!
馬靈的結局好像是跟著“入雲龍”公孫勝同喬道清一起拜師隱藏BOSS羅真人,也得了善終。
趙佶對馬靈的另一個印象來自《水滸求生傳》裏,說此人乃是北地遼國轄下的漢兒,極度仇視遼人,行俠仗義專殺遼人,隻是此書沒看完,趙佶便穿了……
馬靈還好一點,此人本是河北涿州人,出現在此地趙佶不覺得太奇怪,但是燕青卻是山東鄆城一帶的,怎麼也受了災成了孤兒?
“不管了,先截胡了再說,這兩人都是大牛人,千萬不能放過!”趙佶神經質的傻笑著,他早就對《水滸傳》裏的各路牛人唾涎欲滴,此時死皮耐臉的要出宮遊曆,大半原因就是想要收集一些猛將牛人!
每個男人都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江湖夢,每個男人都有金戈鐵馬橫掃萬軍的將軍夢……,隻要在夢中,每個男人都是瘋狂崇拜武力的,再膽小的男人也是如此,因為做夢不會流血,也不會死人……
骨子裏充斥著暴力因子的趙佶更是暴力至上的雞凍青年,名將收集成狂,想想當年在玩《三國無雙》的時候多次積聚趙雲、呂布、典韋、馬超、關羽五大武力值爆棚的武將為一組大殺四方,再想想李助、王寅、方傑、卞祥、杜壆、孫安、石寶、鄧元覺、厲天閏……
——趙佶的唾液不可遏製的分泌,流了一地的口水!
被趙佶異常模樣嚇得半死的童貫按捺住叫人救命的衝動,小心翼翼的輕聲喊道:“殿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