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1883年)春,李鴻章回合肥葬親。法國侵略越南,中法關係驟然緊張。清政府命李鴻章駐上海,統籌全局。盛宣懷參與機宜。七月,李鴻章回直隸總督署本任,盛宣懷隨同抵天津。李鴻章計劃興辦海軍,盛宣懷繕具條陳,得到讚許。兩廣總督張樹聲奏調盛宣懷赴廣東辦理沙麵案件、閩浙總督何璟、福建巡撫張兆棟奏調盛宣懷赴福建重用,李鴻章上《奏留盛宣懷片》,稱盛宣懷精明穩練,智慮周詳,於交涉重大事件,洞悉症結,是以經辦數事,剛柔得中,不為撓屈,曆著成效。今之熟悉洋務者,往往於吏治、民生易生隔閡,究之洋務與吏治,不應分為兩途,盛宣懷施措鹹宜,經權悉協。李鴻章曾保薦他堪勝關道,兼備使才,如試以通商繁劇之地,曆練數年,當能宏濟艱難,緩急可恃。盛宣懷認為李鴻章是他畢生第一知己,更加感激自勵。五月,李鴻章奏準盛宣懷署理津海關道。海關道任內,盛宣懷挪金州礦款以濟閩、粵電線之急,部議為辦理含混,鋪張失實,科以降級調用處分。左宗棠初入軍機,正奏保盛宣懷才堪大用,乃再請查明妥議。李鴻章、曾國荃奉命複查,為盛宣懷辯解,改為降二級留任。
十一年(1885年)七月,盛宣懷管理電線成績卓著,李鴻章奏請獎勵,以海關道記名簡放。盛宣懷請將招商局運漕水腳照沙寧船一律,並準回空貨船免稅,經李鴻章、曾國荃奏準分別依行。翌年六月,授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監督。
十四年(1888年)七月,駐天津法國領事林椿奉其政府命令,至煙台與盛宣懷談判雲南、廣東邊界與越南北圻接線事件,十月,訂立條約,經李鴻章奏準。十七年(1891年)五月,因倡捐勸賑,賞頭品頂戴。十八年(1892年),調任天津海關道,兼津海關監督,前後到煙台同法國駐天津領事林椿談判滇、粵邊界與越南北圻接線事件,訂立條約;赴上海為招商局與怡和、太古訂立齊價合同;在被焚的上海織布局原址設立華盛總廠,又勸告華商分設大純、裕源、裕晉等紡織廠,李鴻章奏請以盛宣懷為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