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盛宣懷曾建議仿歐洲瑞士之例,由數大國公同保護朝鮮,格於清議,未被采納。他曾屢次要求起用宿將劉銘傳,清廷初不以為然,事急召之,劉不出。還曾要求募德國軍官,訓練新軍;購買快船,協助海軍;李鴻章獨喜用漢納根,議遂中錣。盛宣懷奉委辦理東征轉運,有人參劾他采辦兵米,侵蝕浮冒。李鴻章查複奏稱:前敵軍米奏明飭由直隸按察使周馥、道員袁世凱就近在遼寧采辦,無從浮冒,至天津招商局北棧被火所毀,商米、雜貨,均係客商存件,並無官米在內,盛宣懷無從侵蝕。在平壤戰役中,盛宣懷五弟盛星懷陣亡,盛宣懷憂勞憤激,一病幾殆。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馬關條約》簽訂,盛宣懷以宿疾頻作,未老先衰,陰有退誌,屢請開缺,不準。後在天津創辦頭等學堂、二等學堂,即北洋大學堂。
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劉坤一招盛宣懷至南京,商議新政條陳。隨後張之洞約往湖北,商議鐵路、鐵廠等事。遂奏準由盛宣懷接辦湖北漢陽鐵廠,任鐵路總公司。九月十三日,光緒帝召見盛宣懷,談修築鐵路、練兵、理財、育兒等事。光緒帝傾聽動容,說諸臣皆不知之,患在因循耳。次日,即命直隸津海關道盛宣懷開缺,以四品京堂候補,督辦鐵路總公司事務,補授太常卿。十二月初四日,鐵路總公司成立於上海,奏明先造盧漢幹路,其餘蘇滬、粵漢次第開造,不再另設公司。次年十二月,調大理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