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旗昌船產和整頓招商局兩事充分表明盛宣懷具備經營近代企業的超群才幹。他善於分析競爭雙方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在此基礎上敢於果斷決策並且堅持貫徹下去,顯示出一種超凡的膽略和氣魄。在經營管理上,他引進資本主義的經營之法,注重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加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3)實現總管督辦輪船招商局的願望
光緒八年(1882年),盛宣懷因受人彈劾而暫時離開了輪船招商局,但他始終不甘心,一直在窺伺時機重回招商局,實現自己當督辦的願望。
這個時機終於被他等到了。光緒九年(1883年),因受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影響,上海銀根奇緊,出現金融風潮。招商局會辦徐潤虧欠了巨款,瀕臨破產,這筆巨款中有不少是招商局的資金。於是李鴻章派盛宣懷到招商局查處整頓。對盛來說,這是求之不得的差使,為他重回招商局掌權提供了契機。徐潤是盛宣懷在招商局進一步上升的絆腳石,盛一直想把他踢開,有了這一查核他的機會,盛就采取了一些過分舉動,不給他以絲毫寬暇。根據盛的查核結果,李鴻章上奏朝廷,給徐潤以革職處分。
由於徐潤、唐廷樞先後離開招商局,朝廷乃親派馬建忠為會辦。盛宣懷則在查處工作結束後不久,調署天津海關道,局務由馬建忠經理。此時正逢中法戰爭進行,影響招商局輪船的行駛,在盛宣懷授意和支持下,馬建忠將輪船售與美國旗昌洋行,以保局產,並期於戰爭中照常營業以繼續取利。
為了達到任督辦的目的,盛宣懷在做查處工作時就開始整頓招商局,並製訂了新的用人章程。這一章程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設置官督辦,撤銷商總辦,把權力集於督辦之手。光緒十一年(1885年),盛宣懷受命出任輪船招商局督辦。終於實現了自己控製招商局的夙願。光緒十二年(1886年),盛宣懷出任山東登萊青道,不常駐局,他把局中機構分為8個股,由會辦馬建忠、沈能虎等分別掌管,讓他們互相牽製。局中數馬建忠地位高,而權力仍歸總於盛宣懷。
在督辦任上,盛宣懷為振興招商局做了大量工作。他先是抓成本核實工作,稽核賬目,把招商局“無從考核”的爛賬一筆筆算清楚。估算的結果是招商局共欠股本銀、仁和濟和保險銀等款項370萬兩。把這筆欠賬補上,成了盛宣懷首要的努力目標。在他的精心籌劃和指揮之下,招商局上下同心協力,營運效果頗佳,很快就實現了這一目標。
中法戰爭進行之際,招商局為保全局產,曾將船隻售與美國旗昌洋行。盛宣懷上任後,在核實成本的同時,向英國彙豐銀行借款30萬鎊,以贖回招商局船產。這一過程頗費周折,借款時,不得已接受了彙豐銀行一些苛刻條件;贖船時,多次與旗昌洋行交涉,“大費唇舌”。因當初隻訂了賣船契約,未訂買回密約,故旗昌想將招商局船據為己有,不再歸還。所以盛宣懷最後能“悉照原價收回”,是相當不容易的。
為了振興招商局,盛宣懷還極力爭取官方的支持和幫助。他既是官督辦,自然要依靠官府的力量把招商局經營好。經他呈請,李鴻章決定給招商局一些優惠,如減免漕運空回船稅,減免茶稅,增加運費,暫緩撥還官本,待洋債還清再還官本,等等。這些優惠條件,對於招商局恢複經濟力量,無疑是一種支持。此外,盛宣懷也把雇傭有真才實學的洋人技師作為振興招商局的一項措施。在這方麵,他特別強調要有自主權,對外國技術人員提出了一係列須遵守的要求。經過他的一番整頓,這些人的工作效率大為提高。
由於盛宣懷任督辦後采取了一係列有效的整頓措施,使招商局不僅很快得到恢複,而且有了較大發展,競爭能力增強。招商局票麵額為100兩的股票,從他任督辦前一年的50兩,很快漲至100兩至2印兩之間,洋債逐年按數償還,官款亦得以逐步歸還。招商局呈現一派生機。不過,盡管如此,盛宣懷並未掉以輕心,因為招商局還麵臨著太古、怡和兩大洋商輪船公司的有力競爭。
(4)巧用智謀,再次戰勝競爭對手
光緒十六年(1890年)初,招商局、太古、怡和三家第二次齊價合同期滿,雖經續約談判,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見。於是太古、怡和又開始以運費跌價的辦法招商攬客貨,與招商局展開競爭,以期擠垮商局。麵對這種局麵,盛宣懷沉著冷靜,讓招商局也降低一些運費,但他並不想憑跌價硬爭,而是要利用對手的矛盾另圖良策。他知道太古向來輕視怡和,怡和爭氣已久,雙方矛盾甚深,遂決定聯絡怡和共同對付太古。不過他也沒有忘記警惕怡和,經常告誡下屬,既要防備太古表麵傾軋,也要防備怡和暗中搞鬼。可見在這場競爭中,盛宣懷是很注意鬥爭手段而且十分謹慎小心的。
為了戰勝太古、怡和,盛宣懷在增強招商局競爭能力方麵做了不少工作。他指示各分局要想方設法招攬客貨,要求九江、漢口、福州等分局趁夏秋新茶上市之機,務須“設法招徠”,可以給各茶棧一定好處,把茶葉運輸業務攬過來。他還通過李鴻章這位權勢人物爭取政府的津貼。他估算招商局所需經費連同還彙豐銀行利息需要150萬兩,在跌價競爭的情形下,招商局大致收入為80萬兩,尚缺70萬兩。他請求政府幫助解決這70萬兩的用度,認為能如此延續3年,太古、怡和就會因競爭帶來的巨大損失而自動退卻。此外,為了鼓勵屬下的鬥誌,他把戰勝太古、怡和作為主要考績標準,以此要求各分局總、會辦竭盡全力多攬客貨,改善經營,在競爭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