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聽到清秋的話,範蠡大笑出聲。他沒有隱藏對金剛淨土的嘲笑和蔑視!
“我說錯了嗎?”清秋性情超然,即使被範蠡嘲笑,也不會因私憤而攻擊他。
範蠡笑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
“如果兩國人民支持他們的皇帝,不願意賣糧呢?”
聽到這個,清秋連連搖頭。
“人性本善。我不相信兩國人民會如此自私。即便有,也隻是少數。大多數人肯定願意幫助楚國的無辜百姓。”
“人性本善?”範蠡笑著搖頭。他沒有興趣辯論這種偽命題。
“聖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明、漢兩國百姓看到楚國受災,肯定會擔心饑荒蔓延到自己國家。百姓必然會囤積大量糧食,導致兩國無糧可賣。又怎麼辦?!”
清秋張了張嘴,好半天隻說出一個字,“這……”
百姓囤糧?這隻是範蠡的假設,但清秋思索之後,完全無法反駁。
範蠡知道她不可能反駁。她再是金剛淨土的聖君,地位再高,也還是人,不能完全逃脫人性。
範蠡關於百姓囤糧的推測,是基於對人性的結論。這不是惡,也不是缺陷,而是因為最簡單、最基本的真理:生存是生命最基本的需求。
清秋聖君陷入了沉默。她常年保持無欲無求、超然物外的心態,但畢竟高高在上、無比高貴。
糧食?在金剛淨土,即便是沒達到辟穀境界的低階修行者,也從來不用為食物發愁。為什麼這種從未被注意的小事,會成為範蠡讓她啞口無言的工具?
清秋露出了難得的一絲煩惱。她瞪著範蠡問:“你是故意誇大其詞,為難我嗎?”
範蠡搖頭,轉身離開。他不用招呼清秋,反正他走到哪裏,她都會不可避免地跟隨。
江山閣。
一層樓內堆滿了各種書籍資料,範蠡早已將其作為書房使用。他在書堆中翻找,清秋則秀眉緊蹙,等待他回答她的問題。
“找到了!”範蠡抽出一本賬本樣的東西,清秋看到封麵上寫著三個字:《太平策》。他翻開一頁介紹道:“這是《太平策》,按天、地、人、事的順序編排,記錄了從大楚開國至今的所有數據。”
清秋默默點頭,示意範蠡繼續。
“以先帝在位時為例。”
“先帝十年,大旱,田地絕收,導致百萬人饑餓。先帝開倉放糧,耗盡所有儲備糧,仍未能緩解饑民之苦。”
“先帝二十二年,蝗蟲四起,破壞無數田地,迫使人們相食。”
“先帝四十五年,大地震……”
一頁頁翻過,《太平策》被範蠡讀出,清秋靜靜聽著,卻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升起!
這根本不是《太平策》!簡直就是一本災難錄!
清秋仿佛看到,範蠡每翻一頁,就有成千上萬、甚至十萬計的災民在苦難中掙紮。她忍不住問:“為何百姓不修行?一旦達到金丹境界,就可以辟穀,不再受饑寒之苦。”
聽到這裏,範蠡停止翻頁。他再次笑了。清秋竟然有點害怕他的笑聲!
仿佛每次範蠡笑,都在嘲笑她,也預示著她又錯了?
“我說的不對嗎?修行可以延年益壽,消除疾病,辟穀,超脫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