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計議(二)(3 / 3)

一麵說,一麵和朱可夫兩個人回到了辦公室,勤務兵沏上了三杯紅茶,“你們不知道,自從國內開始準備建設農業集體農莊以來,大量不願意放棄土地和財產的農民,主要是些中農和富農,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這些人和在中國,特別是在哈爾濱的白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我們的後方也是不太穩定,有可能發生暴亂。”喝著茶,布留赫爾向自己心愛的這兩個年輕軍官介紹著情況。

“什麼?!”這個情況,令這兩個人有些大驚失色了,現在前線的兵力和戰況都是十分緊張,如果自己的大後方再有不測,那就真是雪上加霜了。

布留赫爾走到牆邊,拉開保密簾,“你們看,我們的正麵是彭華所部的祁致中、丁雲鵬、崔吉水三個縱隊將近四萬人,以及雷希科夫的白俄軍團,大約是六千人左右,所以,我們麵對著將近五萬敵人。另外,我們的背後,你們看,是張樂山縱隊,他們以營連為單位對我們的後方進行攻擊。”

地圖上,碩大的四支標誌著敵人的藍色箭頭向俄軍射來,在俄軍的背後,大大小小的箭頭遍布在俄軍的後方幾百公裏的範圍內,最遠的深入到俄國境內將近一千公裏。”正麵是四把刀,後麵又是一張網,彭華到底是想幹什麼?刀還是網?或者是一張帶刀的網,還是一把帶網的刀?”朱可夫有些疑惑不解。

布留赫爾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剛才在你們來之前,統帥部和我通過長途電話,他們準備和中國方麵開始談判,在必要時要作出重大讓步。”

“司令員同誌,可能讓到什麼程度?”崔可夫小心翼翼的問。”根據伏羅希洛夫同誌透露的意思,底線可能是和波蘭差不多,甚至可能還要大。隻要能保住我們的遠東海軍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其餘的事情都可以談。”

“那我們豈不是把我們先輩流血換來的土地,又拱手讓與中國人?這……”朱可夫有些不能接受。”沒關係,我們的革命導師列寧同誌不也和德國人簽署過布列斯特條約嗎?一樣的割地賠款。這就是形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的時候,簽訂一個割地賠款的條約,使得形勢不再惡化下去,等到形勢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再把這個協議撕毀也就是了,條約就是一張紙罷了。”崔可夫倒是能夠理解上級的意圖。

“崔可夫同誌說的有道理,當年,東洋國人和中國人1894年戰爭,東洋國人占領了中國人的遼東半島,我們的先輩們幹涉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糾紛,使東洋國人放棄了遼東半島。但是東洋國人在撤出旅順時留下了一條標語,“吾等二十年再回旅順口。”果然,不出十年,1905年,東洋國人攻擊俄軍,最終奪取了旅順口,遼東半島成了東洋國人的關東州。所以,我們也可以等。等十年,等二十年。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在談判開始前,盡量的爭取有利條件,改變現在的戰場態勢。為談判爭取有利條件。我已經下命令給喬巴山,讓他的蒙古騎兵在海拉爾一線,也就是彭華的後方發起攻擊,牽製彭華的兵力。”

“你們兩個明天就回大後方去,正好有一架飛機來接運羅科索夫斯基同誌,你們搭這架飛機回莫斯科去向伏羅希洛夫同誌報到,他會安排你們的工作,俄羅斯軍隊的下一場戰爭,就靠你們了,你們犯不著留在這裏趟渾水。這場戰爭的責任,總要有人來負的。”布留赫爾有些悲涼。

屋裏的氣氛在這個時候顯得有些沉重,過了好一會,為了打破這種氣氛,布留赫爾強作歡笑的問朱可夫,“你們的旅長羅科索夫斯基同誌最近怎麼樣了,身體恢複的如何?”朱可夫也是笑吟吟的回答道,“司令員同誌,羅科索夫斯基的傷勢已經見好了,彈片從腹部取出來之後,恢複的很好。您知道,他是一個生活上很浪漫的人,傷口開始愈合之後,就和醫院的一個烏克蘭籍的護士小姐打得火熱。”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參謀從外麵進來,“司令員同誌,根據我們的情報人員從哈爾濱的白俄那裏得到的情報,彭華離開了自衛軍到沈陽去了。”“什麼!彭華離開了前線!太好了!”屋裏的三個人大為興奮,敵人的主帥在這個時候離開了前線,敵軍群龍無首,焉能不敗!?說不定,戰局會向有利於俄軍的方向發展。

布留赫爾努力控製著自己的情緒,“那現在自衛軍在前線的負責人是誰?祁致中?張樂山?還是丁雲鵬?”“都不是。這個人好像以前不在自衛軍裏。”那個參謀向布留赫爾彙報,“據說那個人叫什麼葉挺,還有一個名字叫葉希夷。”“什麼?!葉挺!他怎麼來了?”布留赫爾有些吃驚了。

布留赫爾作為在北伐戰爭中大出風頭的人物,北伐的戰略總設計師,當然對這位鐵軍的名將不陌生。但是,葉挺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