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教育體製(1 / 2)

雨潤站在旁邊手拿一卷紙說:“何小姐拿來了“其實她早就站在那裏了,隻是見我們說話,沒出聲而已。我接過卷軸,打開,上麵用漢字寫的是一首李白的詩。另一行用他們的文字複寫了一份,好讓我比較。下麵我就摸仿何美慧的外星文字給讀者們看看: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我說:“你的字寫的真好,你們的文字也很美。這樣放在一起比較一下,果真有相近的地方。”我看了一會把卷紙收起放在沙發上的桌子上。

我回想起早些時,何美慧的話,她說到我們的學習教育製度方法不科學,我當時注意了一下。我的父親是一名教師,常常在我麵前說起教育的問題,教育製度的弊端和教學方法上的不科學。他是致立於改革這些問題的人。但由於身份地位的微不足道,所以隻能在自己教的課堂上和對我的教育上進行改良。我聽到高度科技發達的外星人,對我們的教育做出評價。我想應該向他們討教,這也是科學技術的一重要部分。我就問何美慧:“你剛說到我們的學習教育的方法製度不科學,我想問你,怎樣做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教育製度。”何美慧答:“學習是從嬰兒對周圍事物的感知開始的,這時是培養良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養成的起始階段。這時做好將來就一直受用,當然在後來的階段也不違背科學的教育學習方法。”我一聽、哇、那麼早,從有感知開始,那不是兩個月以後就開始了。我問:“那怎麼做呢?”何美慧答:“嬰兒對事物有感知時,大人對其想看,想摸的東西時給予鼓勵。進行語言教育,多給他摸、看、聽、這是信息接受的途徑。接受量越大,智力發育越好。到聽得懂語言的時候,要把物體、事物之間的聯係,跟他說明白。這是聯想的培養,讓他明白,各種簡單的事物,物品的來源,和作用,及各之間的關聯。能說話後,這些內容可以加深一些,這是思維的培養和對事物本質的探索精神的培養。這些都要在他關注事物的時候抓住機會跟他說。當到他可以提出問題時,要鼓勵他大膽提問。並勇敢的向任何人提問。要極積仔細的以他能接受理解的方式回答。決不可漠視他的問題,或敷衍了事。若有些問題自己回答不了,可以與孩子一起去找資料,或谘詢他人。若尚沒有答案,要鼓勵他對所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及暫時留下,到將來長大些把它做為目標攻克它。在學習方法培養的同時,注意情緒的培養。在他完全掌握母語後,讓他多感受山河的壯麗,和各式可稱壯觀的景象。讓他感受做為人的偉大,這是誌氣與雄心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多與人打交道,與同齡孩子玩遊戲,可以自然與陌生人交流。這是融入社會的能力培養。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對他的關愛,要他懂得回報。適時讓他付出他的愛,這是愛心的培養。到進入學習課程的階段,要常鼓勵他所得到的進步。並鼓勵和督促他的學習耐心和細致,讓他在辛苦的學習下樂此不疲。

有了這些好的學習方法,習慣,在課程的安排,作業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安排。讓他多思索,多動手,獨立完成任務。這樣的學習才是科學的。到了十幾歲能獨立行動時,要讓他常參與社會活動,進行勞動與創造。養成愛勞動能獨立生活的習慣,能力。在學校或社區裏幾人或多人組成一些學習小組,科研小組,給一些科目,或讓他們自己尋找尚沒解決的科學問題。提供用具,地方,加以博導。讓他學會組織,及協同工作的能力。在他們的成績考察裏不要單純的對分數進行考察,而要綜合其各項素質進行考察。是從考察中發現不足,和發現優勢。對不足加強博導,對優勢加以鼓勵發展。並同時考慮其興趣,愛好,讓他在喜愛的領域,有所成就。在有優勢的方麵引導成為其興趣,讓每個人都是一方麵的天才,每個人都是自信的,樂於學習的。有這樣的教育,能缺少人才嗎?”我想是啊!當一個人從孩童時就善於思索事物的本質,善於聯想事物中的關聯。具有探索求真的精神和旁征博引的思考方法,又具有動手的能力。他將是樂於學習的人,善於創造的人,這樣的教育無疑是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