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所謂親自生活,聽起來別扭,實則與人是否能體驗生活的樂趣密切相關。有些人善於吆三喝四,讓別人為自己服務,這是讓別人替自己分享生活。大家都知道,你親自吃一口飯和讓別人喂你一口飯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前者就叫吃生活,懂得享受,後者則叫被動地接受生活。
智者為人的心境
不知道生命的價值,怎麼知道死亡的真諦?我們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不要被代理,不要被兼並購買,要親自生活。有愛作支撐,必會成功快樂。
人沒有不死的。自從有人類以來,死亡的陰影就時時刻刻地籠罩每個時代的每個人。人們因此生活在死亡的種種猜想中,並因死亡的必然悟出生存的偶然,因死亡的不可轉移悟出生存的必然終結。就這樣,人還沒死就把生命交給了死亡,成了死神的奴隸。
聖人看到這種情況,把世人從死亡邊緣拉回。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這句話實際上就是聖人對死神的應戰。
人沒有不死的,但可以不怕死。
怎樣才能不怕死?活得好就不怕死。
有的人活得越好越怕死,這就說明他活得並不是真正的好。他怕失去。真正的好是一種純粹自然的快樂狀態,他隻擁有,他不失去。聖人如嬰兒一樣快樂,完全不知生死,無知無欲,無為無求,而又無所不有,真的很快樂。我們都是從小孩長大的,知道做小孩的快樂。現在我們有了愛心,得了大道,可以更快樂。
我們可以做聖人嗎?
可以。
怎樣才能做聖人?
隻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是聖人。
真正的自我在哪裏?
在你心裏。隻要喚回本能,你就是你自己。
你要親自生活,不要讓別人代理。
一個“代理人”的命運就是不斷為他人作嫁,最後被無情拋棄。
我們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不要被代理,不要被兼並購買。
世界是個大賣場,暗中進行各種花色的買賣。這些買賣有的是大買賣,豪賭吞天,供那些貪婪的屠夫大嚼;有些是小買賣,隻想買走一個指頭或一個耳朵,供那些有閑情逸致的雅人當瓜子吃。
總之,人很容易被買走,稍有不慎就會被洗腦、換妝,然後改換身份,成為某種附庸,最終被吃掉。
我們不要被誰買走。
我們也不自我出賣,尤其不可賤賣。
我們要做自己。
要真實地生活。
要親自生活。
有的人認為這個問題很荒唐,會很驚訝地反問我:
“誰不是在親自生活呢?”
“是的”,我會告訴他(她):“您極有可能沒在親自生活。您的生活被狗吃了,被人出賣了,被自己賤賣了。”
請捫心自問:
你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人嗎?
你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嗎?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或者是勉強的,那麼就足以證明您確實被人利用了,沒有親自生活。
造成這種被動局麵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軟弱,次要原因是對手的強大。
我們用愛來壯大自己。
我們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對付強大的對手。正如顧城所言: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古希臘智者安提司泰尼曾被人引去參加一種神秘宗教的神秘儀式,祭司說參加這種祭祀的人死後能享受許多好東西,安提司泰尼當即反問:“那你現在為什麼不就去死呢?”
《韓非子》上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個方士獻給楚王一顆不死藥,結果被侍衛偷吃了。楚王要殺侍衛,侍衛說:“如果您殺我,那麼這就是讓人死的藥,怎麼是不死藥呢?這是假藥。我為了讓大王您不上當,所以把它吃了。”楚王想想是這個道理,殺方士而重賞侍衛。
世上哪有什麼不死藥?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生命的惟一意義是活好。真實地活好,快樂地活好。
是到揭穿謊言與騙局的時候了,一切心中有愛的人應聯盟起來向虛偽發起總反攻,這樣才不會全軍覆沒於撒旦的魔瓜。
心中有愛就能成功,心中有愛就會快樂,這就是孔子仁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