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附錄 孔子做人絕學活用(1 / 3)

1.自卑者難以成大事

自卑者不管身處何方,命運隻有一種結果,即失敗。為什麼失敗這樣難以從自卑者的身邊趕走呢?關鍵是自己的底氣不足。一個人底氣不足,能成大事嗎?弱者需要打敗的第一個“敵人”是自卑。因為自卑“殘害”了不知多少人。

2.挫折是成功之始

挫折隨時可能包圍在你的身邊,並不因為你害怕挫折,挫折就會離你遠去。挫折常常欺負的是弱者。凡是能成大事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抗壓術:磨礪自己剛毅的品性,堅定自己辦事的信念,強化自己的抵抗實力,從而做到以下兩個方麵:決不退縮半步,自己去挑大梁。的確,挫折是成功之始,沒有挫折的成功都是脆弱的。

3.把人生視為一場大挑戰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讓自己挺身成為強者,二是讓自己趴下成為弱者。在我們的周圍,到底是前者多還是後者多呢?這個問題隻能由自己去回答。不管你采取什麼樣的態度,都不可否認,人生就是一場大挑戰、大決鬥,既要挑戰別人,也要與自己決鬥,這就是全部生活的意義。

4.隻有自己才能改變命運

什麼叫求生?就是人在最艱辛的低層、最悲苦的困境中,渴望能抓住希望之線的那種感覺。例如人走在荒漠中,烈日炎炎,炙熱難熬,生命垂危。你連一滴水都沒有了,這就是你的艱辛和悲苦。假如此時突然下大雨,那麼你就會幸福得渾身發抖。這就叫求生。以此類推,其他求生體驗莫不如此。

5.變局是成功之關鍵

世間萬物都在變化,比如流水、流雲都是這樣。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常常會發生變化,內外環境也會時常發生嬗變。隻有善於察變的人,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找到自己行動的方法,從而把一些關鍵的棋局做得很精彩、很漂亮。一個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難以由弱而強。

6.所有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活著需要的是氣勢——就是要從心底裏爆發出求強、求大、求變的勇氣。有些人就是因為氣勢弱小,所以總是走在小溝溝、小道道、小坡坡上,看不見山外的山,人外的人。這是一場人生的悲劇。大凡那些氣勢高昂的人,都能憑著自己的雙腳踏出一條心想事成的人生大道。

7.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古代文人都會麵臨這樣兩條道路:是出世還是人世。選擇前者能夠獲得一片輕鬆之感,與山水為一,聽清泉流水,看鬆鶴翠柏;選擇後者則必須有一種兼濟天下的大胸懷,謀得位置,為天下做實事。但在一般情況下,他們往往是先選擇後者,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又不得不選擇前者。這令他們痛苦。回過頭來看,文人以外的人,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選擇和痛苦。因為他們在選擇人生出路的時候,往往會冒出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東西,成為他們人生的障礙。對於那些想成大事的人而言,盡管充滿艱辛,他們毅然選擇的還是後者。

8.不去做想不好的事

想不好就去做,如果鬥膽去試一把,有兩種結果:一大敗,二大勝。但從許多個案中,我們得到的無情事實是:大多數人隻能吞下失敗的苦果。在成功之路上,為什麼總會碰到一些曲裏拐彎的事呢?實際上,這個問題,根本不值得一提。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條成功路是由鮮花鋪成的,全部充滿大壑小溝。這好比你想吃糖果,總是張著大嘴等著,但沒有人會主動送上來;假設真有人有意給你送來,恐怕送來的並非是你真正想要的“糖果”。

9.每個人都想比天高

人世間有多少技巧,都是被人重複過的,盡管這樣,卻屢見功效。這一點既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卻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深思。人們在確定人生大方向的時候,心情都是激動的,似乎一下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甚至整個身心已經融入其中。但當麵對一道道坎坷的時候,卻又容易打退堂鼓,似乎邁不動半點腳步。其實,這正是考驗人生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