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就像吃飯,不是吃別人,而是自己吃自己。有的人把自己暴飲暴食,當然會暴死。聰明人則會慢慢地吃自己,這樣的人生才津津有味。
要像享受美食一樣享受人生。要慢,要少,要好,要細嚼慢咽,要與有限的幾個人一起進食。獨食無味,大鍋飯更無味。
一方麵我們要求人生的實惠,關鍵是要有麵包。
一方麵我們要求人生的完美,重要的是品出滋味。
美食不可缺少,也不可貪多。
人生這頓飯不容易吃好,每個人要自己做自己的人生美食,不可空想嗟來之食。嗟來之食無味,剩食更無味。人要自己做新鮮美食供奉自己,這樣才是活潑而快樂的。
魯迅在《墓碣文》中寫道: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則,離開!……
好一個“痛定之後,徐徐食之”!人生時時有種種悲痛啃噬我們的心,這就是生命暗中被吞噬的感覺。
人注定要被時間的血盆大口吃掉。與其它吃我,不如我吃它。人惟一可以反咬時間一口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充實、快樂起來,讓時間之魔找不到我的空虛,從而無處下口。
我們於是以自身為盛宴,一點一點地品味昨日的乳香、今日的腥香、明日的藥香。
《聖經·馬太福音》裏耶穌有個極好的比喻,把人生比作吃麥子,不要吃稗子。耶穌原話是這樣的:
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裏,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裏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田主的仆人來了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嗎?從哪裏來的稗子呢?”主人說:“這是仇敵作的。”仆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起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
耶穌這話講得夠明白了。麥子是真正的食物,稗子是假的食物,是垃圾食品。我們不要吃垃圾食品,要吃真正的食品。
耶穌這話啟發我們:
一是要吃真正的食品。
二是要吃得精細。
三是要杜絕暴飲暴食。
這樣才能品味美食。我們像享受美食一樣享受人生,也就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做義人。做仁愛的人。愛自己,快樂自己。
二要做事精細,不可魯莽。
三要慢慢地生活,不要一下子就終結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