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權謀手段是致富的關鍵(1)(3 / 3)

窮人往往缺乏理智和冷靜。麵對與自己意願不符的事情,或聽到逆耳之言,不能用理智的、正確的態度來冷靜對待。比如:找對方理論,打電話把對方痛罵一通,立即找人申訴,警告脅迫對方,幹脆拳頭暴力解決,嚴重者摔東西,頭撞南牆,踢桌子或踢狗,罵娘,大吼大叫,暴跳如雷等,最後釀出大禍來。

越是愚蠢、粗魯的人越容易發怒。憤怒到極限,最易導致理性喪失,說出不應該說的話,做出不應該做的事。

我們發現,事後愛向人賠禮道歉的,多是那些愛動肝火、大發雷霆的人。

憤怒和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傷害的隻是自己的身心。一個人憤怒並且情緒激動的時候,交感神經係統都運作了,造成瞳孔擴張,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動脈收縮,促進腎上腺分泌等,甚至有人氣得咬牙切齒,全身發抖……這種情況下,容易意氣用事,結果害人害己,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做人應該盡量讓自己不發怒。就是到了忍無可忍時,也要合理宣泄怒氣。

遭受不公正待遇時,不妨確立一個“假想敵”,把無限不平之氣都發泄在它的身上。

有些煩惱不必要依靠外物宣泄,心胸放得開闊一點,就可以自我宣泄。一來可減少不必要煩惱,二來不會轉嫁於他人。

這樣就能贏得更多的朋友,因為人們總是樂於和開朗的人打交道的。

借力使力,自我推銷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社會上生活的人,都有滿足的需要,希望別人承認、尊重、賞識自己的知識和才能。

為了達到求人辦事的目的,需要不斷想方設法在他人麵前表現或者推銷,從而使對方在心理上接受自己,為求人成功開通道路。

窮人不善自我推銷的原因在缺少自信。

“自我推銷”是種藝術。

戰國時代,古人就以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創造出了“無敵的自我推銷術”。推銷術方法多,方式不一樣。

張儀是“連橫”策略的創始人之一,由魏國一名不起眼的說客,一躍成為秦魏宰相,以滔滔辯才登上萬眾矚目的政治舞台,執戰國政局之牛耳。

張儀這種完全靠自己的遊說來謀得顯赫地位和財富的人,在戰國時為數不少。

自我推銷要想獲得成功,就需要“標新立異”地推銷自己。

戰國曆史上自我推銷最強的人大概要算毛遂名氣最大了。

秦軍在白起帶領下,在長平大敗趙軍,乘著勝利餘威,秦軍長驅直入趙國首都邯鄲。

情況已經萬分危急,趙王派平原君趙勝出使楚國,請求援兵,並與楚國結盟。趙王深信平原君的辦事能力,他命平原君在數千門客中挑選出20人作為隨行,以壯聲威。平原君挑來選去,隻選出19人,還差一個。

正在為難時,門客毛遂走到平原君麵前自我推薦說:“另外一個名額我來頂上吧?”

平原君對他不熟悉,忙問:“先生在我這裏幾年了?”

毛遂答道:“三年。”

平原君對他沒有一點印象,笑著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處身在世上正像一把錐子放在袋子裏,銳利的錐尖必露出口袋外麵。你已經來三年了,我沒有聽周圍的人說過你。先生留在家裏吧。”

毛遂說:“要是老早被放進口袋裏,那麼,這把錐子不是才露一點點尖角,而是整個錐子鋒芒畢露了。”

毛遂說得有理,平原君點頭,同意毛遂一同前往。

楚王無心幫助趙國,談判很困難。

19位門客慫恿毛遂上去談。毛遂不推辭,幾步躍上台階,對平原君說:“為什麼沒有結果?”

楚王盛氣淩人地說:“你是誰?”

平原君答:“是手下辦事人員。”

楚王嗬斥道:“我在跟你主人談判,沒你的事,趕快給我走開。”

毛遂緊握寶劍湊近楚王跟前說:“大王竟敢嗬斥我,不怕欺了我的主人,是依仗楚國軍隊多吧?現在大王與我距離在十步之內,大王此刻的性命就握在我的手裏,你兵再多,也幫不上忙。我家主人和你說的非常清楚,趙楚聯合抗秦,不僅趙國受益,楚國也不會遭受池魚之災。你嗬斥什麼?”

楚王連連點頭說:“是,是,先生言之有理,楚國願意與趙國聯合抗秦。”

就這樣,楚趙簽訂了聯合抗秦的盟約,幾天後,邯鄲之圍被解。

回到趙國後,平原君說:“毛遂先生的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之師。如果不是他自薦,今天辦事哪能這樣順利?”從此,推毛遂為座上賓。

窮人要獲得更多的機會,就必須豁出去。

窮不可怕,怕的是膽怯。

如果像毛遂那樣,通過精彩的自我展現,凸顯出個人的價值,樹立鮮明的形象,為對方承認和接受,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了。

許多人心目中,欠債是很不光彩的事情。當一個猶太人正在為借到了一大筆錢而興高采烈時,在地球的另一邊,一個中國家庭可能正在為借不借錢而發愁。

這個陳舊的觀念應該徹底改變了。

市場經濟大潮中,“負債”經營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從生產、消費直到國家的經濟行為,無不用負債方式。發達的國家,再也見不到個人掏腰包投資企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