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權謀手段是致富的關鍵(2)(1 / 3)

企業資金的籌集,都是靠負債的方式。企業在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用於生產,是企業對債券持有人的負債。利用債券籌資,是負債經營最明顯的形式。企業可以從銀行獲得貸款,這是企業對銀行的負債,銀行的錢又來自客戶的存款,又是銀行對客戶的負債。

用負債的辦法來進行生產並不令人奇怪,恰恰是不負債才令人奇怪。

想一想,靠工資收入積攢生意本錢,時間漫長,也容易錯過機會。在進行艱苦的原始資本積累時,還應善於借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

最聰明的做法是借銀行的錢。銀行到處都有,並且它們都有十分充足的資金供你借用。遺憾的是,我國能賺錢的人不少,但善用銀行貸款賺錢的人卻不多。

銀行的錢,存與貸都要計息。存與貸之間的利息差額就是銀行的利潤和生存錢,不少商人就為歸還銀行貸款利息,整天自嘲地說:“在幫銀行打工。”

其實這是誤解。因為靠自己的原始積累做生意,隻能一步一停地往前爬行,成不了大氣候;善用債務做杠杆,生意才能有大的發展。

借用銀行的錢賺錢,不僅用來周轉,重要的是借銀行的錢去投資。能借到銀行的大筆資金去投資的人絕對要有信用。沒有信用的人是不可能借到銀行錢的。

白手起家的猶太富豪阿克森,是一位律師,財商高過常人。

他突發奇想要借用銀行的錢來賺大錢。於是,走進鄰近街麵的一家銀行。他很快找到借貸部經理,說借一筆錢修繕律師事務所。

他在銀行裏人頭熟,關係廣,當他走出銀行時,手裏已有了1萬美元的支票。

阿克森一走出這家銀行,緊接著進了另一家銀行。

他存進了剛才借到手的1萬美元,總共才花了1個小時。看看天色還早,阿克森又走進了第三家銀行,重複了剛才發生的那一幕。這兩筆共2萬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充頂,大體上也差不了多少。

過了幾個月,阿克森就把存款取出來還債。此後,阿克森在更多的銀行玩弄這種短期借貸和提前還債的把戲,而且數額越來越大。

不到一年,阿克森的銀行信用已經“十足可靠”,憑他的一紙簽條,就能借出l0萬美元以上。他用貸來的錢買下了費城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幾年之後,阿克森成了費城一家出版公司的老板,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

用智慧可以增加信譽,信譽高了就可以借錢,做銀行的“雇主”,讓銀行為自己打工。

猶太人在商界、政界,和科技界的成功者,都是善借別人之“勢”,巧借別人之“智”的高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不說其在外交方麵的政治手腕,單說他處理白宮內的事務,就是一位典型巧於借用別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

基辛格有一個慣例,下級呈報來的工作方案或議案,他先不看,壓它3天後,把提出方案或議案的人叫來,問:“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嗎?”

對方思考一下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答說:“也許還有不足之處。”基辛格就會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過些時間,提案者送來修改過的方案,此時基辛格把它看完了,然後問對方:“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案?”

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層次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

就這樣反複讓別人深入思考研究,用盡最佳的智慧,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不愧猶太人基辛格的一手高招,這也反映出猶太人善借別人力量為自己服務的大智慧。

猶太人借勢操作是經商的一大訣竅。借助別人的力量使自己的能力發揮最大效果是成功的捷徑,善於拜訪比自己有智慧的人可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不要頭腦發熱時做決定

市場變化日益複雜、競爭日趨激烈,不了解市場情況,不去認真分析研究,輕率、盲目決策,沒有不摔跟頭的。

有關企業經營方向和方針的戰略決策,更應該深思熟慮,不能頭腦一熱就拍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