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結論與展望(1)(1 / 3)

通過前麵六章的分析和闡述,已經對跨國公司的概念內涵與內在路徑、影響因素與演進機製、失效與外移機製進行了全麵而係統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

本章將對前麵的研究進行總結,闡明本研究的主要結論、主要創新點、理論和實踐意義,並在此基礎之上,對本研究的不足進行說明,同時也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第一節 主要結論

跨國公司的本地嵌入問題一直是後進國家和地區十分關心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成為後進國家能否利用外資成功發展本地經濟、落實追趕戰略的關鍵。在國內外學術界,許多學者從不同理論視角對此問題展開了討論,其中本地-全球視角、全球-本地視角和跨國公司理論視角最具有代表性。本書圍繞跨國公司本地嵌入過程這一中心問題展開研究。首先,針對當前本地嵌入概念內涵的混亂,本研究以本地嵌入的構成要素為切入點,從動態視角係統界定了本地嵌入的概念內涵。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本地嵌入動態演進的內在路徑。接著,基於“企業-本地產業網絡-地方”三元概念框架,提出了試圖整合三種理論視角(產業集群理論、全球價值鏈理論和跨國公司理論)的分析框架,並對跨國公司本地嵌入的形成與發展機製進行研究;然後,針對本地嵌入的失效機理和網絡外移機製展開論述;最後,通過對廣東東莞和浙江杭州兩地外資企業的實地調研,並在此基礎上選擇了兩地共242個外資企業進行了大樣本的問卷調查,對前文有關本地嵌入的內在路徑和外在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進行了檢驗。所得到的主要結論總結如下:

(1)跨國公司本地嵌入研究屬於“企業-地方關係”範疇的問題。根據嵌入概念,即企業的經濟行為會受到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的影響,同時,基於“企業-本地產業網絡-地方”的企業-地方關係分析框架,可以將本地嵌入理解為跨國公司通過建立本地產業網絡與地方發生各種經濟社會聯係。在這裏“嵌入”概念既作為理論建構的理論依據,也作為研究對象。“連接關係”成為本地嵌入概念建構的微觀基點。相對應地,“本地嵌入”包含四個主要的內涵特征:地理性、社會性、學習性和互動性。其中,地理性反映了子公司生產網絡的地理空間形態,社會性反映了子公司生產網絡融入當地社會製度文化的程度,學習性反映了本地生產網絡的學習創新功能,互動性則反映了跨國公司與本地企業機構的互動互賴關係。這四種特征綜合反映了跨國公司與地方之間各種經濟社會連接關係的功能性特征。由此,可以在連接關係這一微觀基點的基礎上,以本地嵌入的構成要素為切入點,將“本地嵌入”分為實體性要素和效應性要素。實體要素由各種經濟社會聯係形成的關係紐帶所組成,效應要素是指這些實體要素組合起來之後產生的經濟社會效應。這些效應要素決定著跨國公司本地嵌入性結構的經濟社會性特征。對於實體要素,可以從地理嵌入、關係嵌入、結構嵌入和成員嵌入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地理嵌入主要是從嵌入關係的空間分布角度提出,關係嵌入衡量的是本地嵌入關係的強度,結構嵌入衡量的本地嵌入關係的網絡結構,而成員嵌入則是從嵌入的本地網絡的開放性角度提出。

四個分析維度綜合反映了跨國公司本地嵌入在實體要素層麵上的表象。效應要素可以分為社會資本與網絡權力兩個方麵。社會資本和網絡權力的相互結合構成了跨國公司本地嵌入深化的核心效應要素。一方麵,社會資本和網絡權力是網絡成員過去長期互動過程(即作為實體要素的關係紐帶相互組合和作用)所形成的結果;另一方麵,社會資本和網絡權力反過來也影響了關係紐帶的發展。社會資本和網絡權力與實體要素之間的互動作用表現為本地嵌入內在動態發展的“推-拉”模式。由此,本地嵌入的內在動態路徑表現為一個主路徑和兩個分路徑。“主路徑”指從實體要素到效應要素的演進,即“推-拉”模式。“分路徑”,一個指實體要素的形成與發展,表現為地理嵌入、關係嵌入、結構嵌入和成員嵌入四個維度的深入;另一個指效應要素的形成與發展,表現為從製度信任到人際信任的衍生,從基於相同國籍的網絡文化到基於地方文化融合的網絡文化的延伸,信息共享方式從單向到雙向,網絡主控權從不對等依賴關係到對等依賴關係的演變。本地嵌入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路徑,正好界定了本地嵌入過程的動態性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