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跨國公司本地嵌入的內在路徑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3)(1 / 3)

解釋變量的進入采用逐步進入法(stepwise)。為了消除多重共線性和異方差等問題,還對容忍度(Tol .)、方差膨脹因素(VIF)、杜賓-沃特森(D-W)進行了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在四個回歸方程中Tol .、VIF 值都比較理想,基本可以拒絕多重共線性問題。在信息共享和網絡主控權的回歸方程中D-W值都在(2,3)區間內,其餘有關信任和網絡文化的兩個回歸方程D-W 值都接近2,所以同樣基本上可以拒絕異方差問題。從F 值來看,都通過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該模型整體模擬效果較好。從R2和調整後的R2值來看,基本具有一定的解釋力。這一方麵表明了內在路徑的存在性,另一方麵也說明效應要素的形成還需要其他外部條件因素。

從檢驗結果中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結論:

首先,關於地理嵌入的作用路徑。地理嵌入對信任和信息共享有顯著影響,而對網絡文化與網絡主控權沒有顯著影響。其中,跨國公司在生產技術問題的谘詢對象的本地化程度越高,越有利於信息相互交流與溝通。原因在於生產技術問題往往比較繁瑣和經常,因此經常性麵對麵的交流有利於提高雙方信息交流的效率。但是,與零部件供應商的連接關係的本地化程度與信任則呈顯著負相關。這一點與假設不一致,反映了信任的形成有著更複雜的影響機製。另外,地理嵌入作用在整體上的不顯著,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地理接近對於隱性知識的傳遞與學習的作用較為明顯,但對於處於低端的生產加工型活動,其作用是有限的,可能隻停留在地理距離所帶來的運輸成本降低而已,而對於效應要素的促進作用幫助不大。

其次,關於關係嵌入的作用路徑。在本地嵌入的四個分析維度中,關係嵌入的作用較為明顯,除了網絡文化外,關係嵌入顯著正麵影響了信任、信息共享與網絡主控權。其中,與本地供應商的關係越密切,越有利於促進信任、信息共享和網絡主動權三者的形成。對於前兩者比較容易理解,至於供應商關係與網絡主控權的關係,可能是由於跨國公司一般在技術、管理等方麵水平一般較供應商(尤其是本地供應商)較高,與供應商保持越緊密的關係,越容易形成供應商的專用性依賴,從而提高作為客戶的跨國公司對供應商的網絡控製權。與本地科研院校的關係越密切,越有利於信任關係的形成,原因可能在於科研院校的合作主要是技術與知識層麵的交流合作,這種合作關係的維護更需要彼此之間信任關係的建立。與政府機構的關係有利於促進信息共享,原因在於地方性政府機構往往是地方性政策的重要信息來源及其政策博弈對象,與政府機構保持良好關係有利於信息的獲取與流通。與同行企業的關係越密切,越有利於信息共享和網絡主控權的形成。同行企業間聯係程度往往被認為是一個地方產業網絡是否完善和活動的重要指標,原因在於同行企業間關係越密切,代表網絡的整體性較高、規模較大,這無疑有利於信息的交流與傳遞。但關係嵌入描述的主要是網絡中一對一成員之間的關係,因此,對於網絡整體層麵的網絡文化影響可能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關係嵌入對網絡文化的影響不顯著的統計結果。

再次,關於結構嵌入的作用路徑。結構嵌入顯著影響了網絡文化和網絡主控權。具體而言,與本地科研機構的合作關係越多,越有利於網絡文化的形成。

網絡文化的形成不可能僅靠單獨幾個企業就能形成,尤其是基於地方融合的網絡文化,其他兩個指標沒有影響。因此,足夠的網絡密度和規模起碼是形成網絡文化的前提條件。另外,與本地科研機構的合作關係對網絡主控權有顯著影響。

原因可能在於通過與科研院校的合作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從而相對於其他網絡成員來說,處於更有利的談判控製地位。另外,從結構嵌入與信任和信息共享的不顯著關係來看,整體網絡的規模大小並不是一對一層麵效應要素形成的必要條件,至少不存在直接影響關係。

然後,關於成員嵌入的作用路徑。成員嵌入同時顯著影響了各項效應要素的形成。其中,維持與原有合作夥伴關係對於各項效應要素都產生顯著正影響,而隻有與其他國家外資企業的合作比例正麵影響了網絡文化。這無疑驗證了前文一個觀點,即對於跨國公司來說,成員嵌入程度的加深未必會帶來益處。這裏的統計結論說明了維持原有合作成員關係反而更有益。與其他國家外資企業的合作比例正麵影響了網絡文化,這是可以理解,特別是對於基於地方文化融合的網絡文化,網絡成員的開放性很重要,而與其他國家外資企業的合作也代表了某種形式的網絡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