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本章小結及討論
一、研究結論
本章分析了“本地嵌入失效”與“本地嵌入消退”(即“網絡外移”)兩個問題,得出了以下結論:
導致本地嵌入失效的常見原因,既有全球化的外部因素,如全球價值鏈的不平衡治理關係;也有本地區位建設滯後因素,如中介機構建設落後和社會關係非本地化的雙重困境、內外資企業隔離的製度障礙;還有地方曆史和時間有限的相關因素,如商業規範與慣例的差異、製度厚實的缺失。這些原因的產生有可能是本地嵌入演進中多方互動博弈的失敗,也可能是某一博弈方(尤其是當地政府)的政策忽略或錯位所致。由於上述原因,本地嵌入也表現出過程階段性的失效特征,包括本地不結網、網絡封閉與網絡學習效應差。
由於跨國公司的戰略重定位、區位集聚不經濟、區域間競爭等原因,跨國公司往往會產生網絡外移壓力。當外部情況從無外移壓力轉變為有外移壓力的時候,跨國公司的決策思考基點往往從“長期合作”轉變為“短期生存”。在這個轉變下,相應會帶來兩個轉變:一個是關鍵主體和主導力量的轉變。在有外移壓力的情況下,關鍵主體表現為跨國公司和本地企業,主導力量也表現為跨國公司與本地企業的互動博弈。二是社會資本和網絡權力角色與作用的轉變,在有外移壓力情況下,網絡權力起著決定性角色,而社會資本起著緩衝性角色。社會資本與網絡權力在不同的情境因素(一是新投資地的產業環境;二是網絡成員目標的一致性)下,影響了跨國公司網絡外移決策模式選擇。不同的網絡外移模式也會對地方產業網絡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決策思考模式,再次說明了應該從動態發展的角度來考察跨國公司的本地嵌入的周期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遇到的突出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沒有“萬靈藥”。
二、進一步討論
從上述研究結論,可以回應理論和實踐上的一些爭論。
(一)關於製度作用的爭論
在第四章有關本地區位因素對本地嵌入的影響分析就已經提到,盡管創新係統觀點和製度觀點都支持了製度的作用,但在實證經驗方麵,對製度的“正負麵效應”或“有效/無效”的爭論仍然存在。根據本章的分析,事實上對於製度對本地嵌入的影響,應該避免“是與否”的簡單結論。而應該以一個動態演化的角度來看待製度。製度的動態性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曾經起著積極作用的製度,但由於路徑依賴的原因,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阻礙因素,即製度鎖定。第二,本地嵌入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麵臨不同外部情境,都需要相對應的製度。其中,前者強調了製度持續創新的必要性,後者則強調了製度必須考慮個別的不同因素,並且注意本地嵌入的動態過程性,避免“製度照搬”的做法。從動態演化的角度來看,未來研究與其停留在驗證製度是否產生影響之上,倒不如進一步深入研究跨國公司在本地嵌入過程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外部條件下,本地製度與跨國公司之間的互動匹配和交互影響問題。因此,需要從一個動態發展的視野去看待製度,超前或滯後都可能失效。過去執行良好的製度必須隨著環境改變作修正,理想的政策應該是能與社會現實相匹配。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更需要不斷的製度創新。在一個快速變動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應因外部環境的變動作出製度安排和調整成為影響地方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