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跨國公司本地嵌入失效及網絡外移機製(3)(2 / 3)

二、跨國公司網絡外移的原因

前文第四章所述的影響跨國公司本地嵌入的外在因素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或惡化,從而導致跨國公司外移壓力的產生。

(一)跨國公司的戰略重定位

跨國公司網絡外移可能是跨國公司執行不同層麵戰略的結果。從跨國公司148跨國公司本地嵌入——理論、實證與政策選擇在華撤資情況看,除了跨國公司本身被收購、兼並或破產等特殊情況外,作為企業一種正常的自組織行為,按照引發外移是否出於本地因素,跨國公司網絡外移的戰略動因可以劃分為兩類:公司總體重構戰略和本地區位戰略。

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進行總體戰略重構時,可能會全部或者部分撤出在華投資企業。總的來說,這種現象並不表明本地子公司處於不良經營狀態,與其在華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績效或者中國的投資環境沒有必然的聯係。換言之,作為公司總體重構中的子戰略,全部或者部分撤出在華投資企業,服從於全球戰略中總投資目標的調整,而不論其在華企業的業績和前景如何,它是跨國公司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而做出的戰略反應,是為了恢複、更新或者加強其核心競爭力而進行的戰略調整(毛蘊詩等,2005)。White(2003)在對投資愛爾蘭軟件業集群的跨國公司的案例研究中,也描述了類似的情形,盡管加拿大軟件公司Corel在當地業務開展不錯,但是由於母公司整體業務調整和資金緊張,最後也導致當地子公司的大幅度減資。因此,文中的結論認為,與本地因素相比,跨國公司內部因素對於子公司本地嵌入的影響力更大。

本地區位戰略的網絡外移行為是跨國公司針對本地市場環境和子公司所處競爭地位的變化而作出的戰略反應。這種戰略下的調整行為主要表現為:一是收縮或減少當地投資規模;二是退出缺乏競爭優勢的業務;三是完全撤出當地業務(毛蘊詩等,2005)。上述調整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當地網絡的重組或外移。

本書的重點是研究跨國公司當地區位投資戰略下的外移行為。這是因為:

其一,進行公司重構雖然在國際企業界成為流行趨勢,但並非全部跨國公司都進行了重構,非共性行為;其二,中國政局穩定,經濟高速成長,已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理想目的地,大部分公司沒有必要撤出在中國的投資以自救。盡管White(2003)和Mackinnon &; Phelps(2001)等都非常強調跨國公司總體因素對於子公司本地嵌入的重要影響,但這基本上屬於與子公司不相關的個體因素,本書更關心與地方相關因素的影響。

(二)區位集聚不經濟

導致本地區位戰略調整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區位集聚不經濟。完善的當地產業網絡與上下遊相關行業企業與機構的集聚可以帶來許多優勢,比如外部規模優勢和外部範圍經濟、共同穩定的勞動力市場、信息交流優勢、信任和網絡共同文化等等。但是,如果這些優勢僅僅建立於低成本優勢之上,這種優勢很容易被削弱和模仿。一旦集聚經濟優勢喪失,企業可能選擇轉移到更具集聚經濟優勢的地區。再者,企業過度集中可能會給當地的公共環境和房地產市場帶來過大壓力,帶來交通擁擠、商用和居住的房價過高、勞動力市場緊張和成本上升等問題。這些問題表現出“擁擠效應”或“負外部性”。如果將前述的優勢視為本地嵌入的向心力,而將前述負麵因素視為離心力,則跨國公司的外移行為取決於區位集聚所產生的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力量對比。如果向心力大於離心力,意味著集聚是經濟的,可以獲得成本優勢,跨國公司會傾向於繼續停留於該區域內;但隨企業空間集聚到一定規模,地價、勞動力成本上升,汙染嚴重,人口擁擠,集聚不能獲得成本優勢,表現為“集聚不經濟”狀態(離心力>向心力),子公司會考慮遷移到更有集聚經濟優勢的區域(向心力>離心力),在另一個地方開始新的本地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