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跨國公司本地嵌入失效及網絡外移機製(1)(2 / 3)

(二)網絡封閉

從地方的角度來看,子公司的網絡封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麵上:

第一,局限於投資本地前原來的合作網絡成員。如前文提到的群體投資行為比較容易形成這樣的現象。對於核心廠商來說,則表現為供應商網絡封閉;對於上遊協力廠商來說,則表現為顧客網絡封閉。

第二,局限於同國籍企業間的網絡合作關係。即盡管子公司沒有維持跟原來網絡成員的合作關係,但是在尋求新的合作夥伴時,偏向於跟相同國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這種情況常見於日本和中國台灣生產型企業的海外投資行為中。

第三,局限於外資企業間的網絡合作關係。即子公司的網絡成員很少納入本地企業,而願意跟其他外資企業打交道。這種情況,一者是如第一點所述中核心廠商與協力廠商之間本屬於不同的國籍,二者是在本地新開發的網絡成員仍是外資企業。如林俊甫(2001)曾描述的,投資馬來西亞檳城的一些台商極力開拓投資當地的美日企業客戶,而與當地企業較少發生聯係。

(三)網絡學習效應差

盡管子公司的網絡關係一定程度上已經實現本土化,並且納入了本地企業,但是企業之間的關係可能僅僅停留在生產分工和市場交易的投入產出層麵關係上,彼此間的學習效應不明顯,網絡整體創新能力差。子公司對當地關係的依賴更多是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而非出於學習創新的考慮。簡單地說,就是僅僅停留在生產交易網絡,而非創新網絡。跨國公司與本地企業間往往等級分明,甚至關係敵對而非合作,地方供應商企業沒有參與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這種聯係往往加深了本地企業對跨國公司的技術依賴,相反跨國公司對本地的依賴性很有限。而子公司基於創新層麵的依賴性,則一般表現為跨國公司嵌入地方經濟,與本地企業形成創新合作網絡,在與本地企業合作的過程中,跨國公司向本地企業轉移了技術、經驗,提高了它們的競爭力,幫助它們成為專業供應商,甚至表現為彼此互動學習和同步創新,由此也帶動了區域的發展(Turok,1993;王林,2005)。比如五金行業的高端市場,開發一個新產品,往往需要特定的模具進行生產,因此五金產品開發創新也往往需要與模具生產商開發創新同步。產品創新的需要,不僅依賴協力廠商的生產彈性,更依賴協力廠商的技術能力。對於子公司,嵌入一個學習性強的創新網絡比起嵌入一個學習性差的生產網絡,其本地第五章   跨國公司本地嵌入失效及網絡外移機製 139嵌入性更高。網絡成員間的社會資本的欠缺,以及本地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的不平衡依賴關係是網絡學習效應差的重要體現。

二、跨國公司本地嵌入失效的原因

當前,我國跨國公司本地嵌入的失效原因通常主要表現為以下五種類型。

(一)中介機構建設落後和社會關係非本地化的雙重困境

本地嵌入過程涉及兩種不同文化和企業慣例的學習、調節與適應。跨國公司要跟當地企業與機構建立連接關係,首先需要了解對方,所以信息流通渠道就非常重要。這些信息包括對方的產品信息、技術能力、誠信等等方麵。

兩個建立往來關係的企業,它們彼此之間信息的傳遞通常有兩種渠道:一種是正式渠道,如行業協會,中介谘詢和服務機構、相關信息網站等。通過上述中介組織,企業往往可以獲取關於當地產業鏈情況以及潛在合作者的信息。另一種是非正式渠道,如通過第三者的介紹與引薦搭橋,實現雙方的合作。在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地方,如發達國家,往往有著完善的中介機構能夠提供相關信息,解決相關問題。而對於國際化程度比較低的地方,往往中介機構建設相對滯後。

這種情況下,外企往往需要尋找與第三者的合作關係來降低進入本地產業網絡的壁壘(Johanson & Mattson,1988)。Chen et al .(2004)的研究也驗證,與到美國投資的中國台灣企業相比,到東南亞投資的台灣企業更依賴於非正式渠道(如通過以前合作夥伴、台灣僑胞和私人關係網絡等)獲取投資所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