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藥劑防治,每7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18.花椰菜黑點病(1)發病症狀:主要危害葉片。葉片發病,初時葉上產生大量黑褐色水浸狀極小的斑點,擴展後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黑色,中心暗褐色,後期病斑彙合成不規則的大斑,葉片枯黃、脫落。病菌侵染葉脈時,會造成葉片生長變緩,葉麵皺縮。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主要隨種子或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在田間借風雨、灌溉水傳播,由氣孔侵入。
25~27℃、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易發病,暴風雨後病情明顯加重。
(3)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使用無病種子,重病地與非十字花科蔬110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加強肥水管理,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及早發現病葉並摘除。收獲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②種子消毒。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拌種。
③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0%綠得保懸乳劑400倍液噴霧。
19.花椰菜葉斑病(1)發病症狀:主要侵染葉片,造成葉斑和葉枯,子葉、花梗等部位也可發病。初期葉片上散生水浸狀小斑,擴大後病斑直徑達3毫米(有的可達5毫米),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圍有狹窄的褪綠帶,迎光看更清楚。後期病斑相互彙合,沿葉脈形成壞死斑塊或條帶,甚至整葉枯死。幹燥時,病斑的壞死組織會脫落穿孔。
(2)發病規律:病原菌主要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但其腐生性較弱,病株殘體分解後,便不能在土壤中繼續存活。病原菌也可在越冬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十字花科雜草上存活。種子也能帶菌傳病,帶菌土壤、種子和越冬病株都是病原菌的重要初侵染源。在一個生長季節內可發生多次再侵染,病原菌隨雨滴和灌溉水在植株間傳播。
在露水未幹時進行農事操作,病原菌可隨被汙染的農機具和人體傳播。多雨濕潤的天氣易發病。
111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3)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病田要徹底清除病株殘體,搞好田園衛生。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輪作,播種無病地區生產的不帶病菌的種子。生長期間要搞好菜地排水,降低田間濕度,不在葉片上露水未幹時進行農事操作。
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40%細菌快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藥劑防治,每7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20.青花菜角斑病(1)發病症狀:主要危害葉片,引起角斑。病部淺灰白色,有時出現褐色邊緣的葉斑。
(2)病原:芥假小尾孢,屬半知菌類真菌。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主要以子座或菌絲在病葉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蔓延。冬春溫暖、霧大露重時本病易發生。
(4)防治方法:①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
②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菌靈·硫黃懸浮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黴靈(多菌靈加萬黴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112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21.青花菜葉黴病(1)發病症狀:寄生在甘藍上,主要危害葉片,引起黃色病斑,病斑背麵產生褐色黴層。後期病斑彙合,引起葉片枯死。
(2)病原:甘藍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地麵上越冬,翌年氣候條件適宜時,在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蔓延。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麵萌發後從傷口或直接侵入,在地表病組織上產生的分生孢子也可經風雨傳播到寄主下部的葉片上,氣溫20~24℃潛伏期6~7天。再侵染過程中,病情擴展比較慢,栽植過密、株間鬱閉或田間濕度大時易發病。
(4)防治方法:①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菌源。
②合理密植,雨後及時排水,注意降低田間濕度,使其遠離發病條件。
③發病初期噴灑40%多菌靈·硫黃懸浮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甲黴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黴靈(多菌靈加萬黴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10~15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5天停止用藥。
113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二)生理性病害1.缺素症(1)缺氮:①症狀。植株矮小,從下部葉開始葉色淺綠並逐漸變黃,後呈淡褐色,生長發育衰弱。有些莖葉變為紫紅色,生長緩慢或早衰。
②發生原因。前茬施有機肥少,土壤中含氮量低,降雨多導致氮素淋失,土壤沙性強。種植前施用大量未腐熟的作物秸稈,有機肥分解時奪取土壤中的氮。
③對策。施用新鮮的有機物(作物秸稈或有機肥)作基肥,要增施氮肥或施用完全腐熟的堆肥。
④應急措施。追施尿素、碳酸氫銨等速效氮肥或葉麵噴施02%~03%的尿素溶液,可使植株莖葉很快轉綠。
(2)缺磷:①症狀。葉緣出現微紅色,葉背呈紫色。
②發生原因。堆肥施用量小,磷肥用量少,早春地溫低,土壤水分過多或幹旱,土壤pH偏低。
③對策。增施磷肥,施用足夠的堆肥等有機肥料。每畝施過磷酸鈣或磷酸二銨12~15千克,保持土壤濕潤。
④應急措施。葉麵噴施1%~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2%~3%的過磷酸鈣溶液,7天噴1次,共噴2~3次。
114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3)缺鉀:①症狀。葉麵皺縮,葉片向上反卷,果實成熟不均勻,下部葉的葉脈間出現不規則的淺綠色斑點,這些斑點相連而失綠,並逐漸往上部葉發展。
②發生原因。土壤中含鉀量低,地溫低、日照不足、土壤過濕、氮肥過多等阻礙植株對鉀的吸收,生產中鉀肥供應不足,施用石灰過多抑製植株對鉀的吸收。
③對策。施用足夠的鉀肥,結合澆水,每畝施硫酸鉀或氯化鉀5~10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
④應急措施。用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麵噴施2~3次。
(4)缺鉬:①症狀。葉片長條狀,邊緣彎曲,凹凸不齊,幼葉和葉脈失綠,新葉皺縮褪綠,有黃斑,有些葉片的葉肉退化缺失,僅殘留葉柄。苗期缺鉬葉片卷縮,葉脈間黃化且有棕褐色斑點。嚴重時,葉呈酒杯狀或細長呈鞭狀,稱為“鞭尾症”。後期花球鬆散,並呈鐵紅色。
②發生原因。一般pH65以上的土壤很少缺鉬,而酸性土壤和富含鐵、錳的土壤,因過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磷不足、氮量過高等易發生缺鉬症狀。另外,錳與鉬之間存在拮抗作用,錳多則影響鉬的吸收。
③對策。改良土壤,防止土壤酸化。每畝施鉬肥10~50克,最好與磷肥配合施用。
④應急措施。在苗期與開花期各噴1~2次001%~115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005%的鉬酸銨溶液。缺鉬嚴重的植株,可增加濃度和次數。
(5)缺鎂:①症狀。首先出現在老葉上,葉片局部失綠,出現淡綠色斑點。下部葉的葉脈間呈淡綠色,後來呈鮮黃色。
②發生原因。土壤本身含鎂量低,鉀、氮肥用量過多,阻礙植株對鎂的吸收。
③對策。對於土壤供鎂不足造成的缺鎂,可施鎂肥補充,一般用硫酸鎂等鎂鹽,每畝2~4千克(按鎂計)。一些酸性土壤,最好用白雲石燒製的石灰50~100千克,既供給鎂,又可改良土壤。對於根係吸收障礙而引起的缺鎂,應采用葉麵補鎂來矯治,用酷樂糖醇螯合鎂在症狀激化之前噴灑,每隔5~7天噴一次,連噴3~5次。供鎂少的土壤,要防止過量氮肥和鉀肥對鎂吸收的影響。尤其是大棚蔬菜,往往施肥過多,又無淋洗作用,導致根層養分積累,抑製了鎂的吸收。因此,大棚內施氮、鉀肥,最好少量分次施用。
④應急措施。葉麵噴灑01%~02%的硫酸鎂溶液。
(6)缺硫:①症狀。植株矮小,新葉小,發黃,圍繞葉片的主脈顏色變淺,有時老葉仍保持綠色。葉柄傾向於直立,後期生長受抑製。嚴重時變白,葉脈不殘留綠色。莖細弱,根係細長不分枝,開花結實推遲。氮充足時,缺硫症狀發生在新葉上,氮不足時缺硫症狀則發生在老葉上。
116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②發生原因。氣溫高,雨水多,沙質土有機質不易累積,硫酸根離子流失較多。
③對策。每畝用硫黃或石膏1~2千克作基肥撒施,盡量與土壤混勻。
④應急措施。用50%硫黃膠懸劑200~400倍液噴霧,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一般噴2~3次。
(7)缺硼:①症狀。莖葉僵硬易折,頂葉生長受阻,葉向外卷曲,畸形,下部葉片開始變黃。莖部空洞或花球內部開裂,花上出現褐色斑點,帶苦味。頂芽死亡,花球質地硬,失去食用價值。主莖和小花莖上出現分散的水浸狀斑塊,花球外部和內部變黑。在花球不同成熟階段缺硼症都能發生,花球周圍的小葉發育不健全或扭曲。
②發生原因。土壤幹燥,施用有機肥少,在土壤pH高的田塊,施用過多的鉀肥易發生缺硼。在高溫條件下植株生長加快,由於硼在植株體內移動性較差,往往不能及時、充分地分配到急需部位,造成植株局部缺硼。
③對策。增施有機肥料,有機肥中營養元素較為齊全,尤其要多施用腐熟的廄肥。因為廄肥中不僅含硼較多,而且可使土壤肥沃,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緩解幹旱,促進根係擴展,促進植株對硼的吸收。改良土壤,要防止土壤酸化或堿化。一旦土壤出現酸化或堿化,要加以改良,將土壤調節至中性或稍偏酸性。合理灌溉,保證植株的水分供應,防止土壤幹旱或過濕,否則均會影響根係對117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硼的吸收。
④應急措施。土壤缺硼,應在基肥中適當增施含硼肥料。植株出現缺硼症狀時,應及時葉麵噴施01%~025%硼砂或硼酸溶液,7~10天一次,連噴2~3次。
(8)缺鐵:①症狀。上部葉的葉脈間逐漸由淡綠色變成黃色,最後變成白色,中脈和主脈仍保持綠色。
②發生原因。鹽堿較重的土壤,土質黏重,排水不良,幹旱時易缺鐵。
③對策。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釋放被固定的鐵元素,適當補充可溶性鐵。
④應急措施。噴施02%~03%的硫酸亞鐵溶液或者硫酸亞鐵∶硫酸銅∶生石灰∶水為1∶1∶25∶360的混合溶液,7~10天一次,連噴2~3次。
(9)缺鈣:①症狀。花蕾小,色澤發暗,在花球發育中有變黃現象,嚴重時呈鐵鏽色。頂端生長發育受阻,呈畸形,靠近頂端的葉產生淡褐色斑點,同時葉脈變黃,從上部葉開始枯死。
②發生原因。氮多、鉀多,土壤幹燥,空氣濕度小,蒸發快,土壤本身缺鈣,高溫多濕。
③對策。增施含鈣肥料,避免一次大量施用鉀肥和氮肥,適時澆水,保證水分充足。
④應急措施。每畝施用消石灰80~100千克或過磷酸118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鈣40~50千克,要深施,使其分布在根層內,以利於吸收。
也可葉麵噴灑02%~03%氯化鈣溶液,每5~7天一次。
(10)缺鋅:①症狀。生長差,葉或葉柄紫紅色。
②發生原因。光照過強或施磷過多。土壤pH高,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鋅,也不溶解,也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③對策。不要過量施用磷肥。缺鋅時可以施用硫酸鋅,每畝施用1~15千克。
④應急對策。用01%~02%硫酸鋅溶液噴灑葉麵。
(11)缺錳:①症狀。葉片交錯黃化,呈斑塊狀。相對於黃色,黃化處更像橄欖綠色,易同缺鎂症混淆。葉柄、葉脈和葉緣呈粉色。
②發生原因。旱地堿性土壤,過多施用氮肥或土壤中銅、鋅、硼過多。
③對策。多施堆製的廄肥或漚製的綠肥。排水不良的田塊在雨季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酸性土壤每畝施硫酸錳1~2千克,堿性土壤每畝施硫黃粉75~100千克,以降低土壤酸堿度,提高有效態錳的含量。
④應急措施。噴施02%~03%硫酸錳與1%~2%生石灰混合液,7~10天後再噴一次。
(12)缺銅:①症狀。新葉失綠發黃,呈凋萎幹枯狀。葉尖發白卷曲,葉黃灰色,葉片上出現壞死斑點。側芽多,呈叢生狀。
119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花球發育受阻,老葉在葉舌處彎曲或折斷。
②發生原因。酸性沙土、石灰性沙土和泥炭土中,施磷、氮過多易導致缺銅。
③防治對策。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每畝可施入硫酸銅05~2千克。
④應急措施。葉麵噴施01%~02%硫酸銅溶液或1∶1∶200的波爾多液,每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2.營養過剩症(1)硼過剩:①症狀。自下部葉的葉緣開始變白。
②預防方法。土壤pH越低,症狀就越明顯、越嚴重,所以可以施用石灰質肥料提高pH。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施用碳酸鈣比氫氧化鈣更安全。如硼過剩,可以澆大水,通過水溶解並淋失一部分硼,澆大水後再施用石灰質肥料效果更好。
(2)錳過剩:①症狀。頂部葉變成黃白色,上部葉產生黃褐色斑點。
②發生原因。土壤酸化。
③對策。土壤中錳的溶解度隨著pH的降低而增高,所以施用石灰質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pH,從而降低錳的溶解度。在土壤消毒過程中,由於高溫、藥劑等的作用,使錳的溶解度增大,為防止錳過剩,消毒前要施用石灰質肥120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料。注意田間排水,防止土壤過濕,避免土壤溶液處於還原狀態。
3.花椰菜裂花與黑心(1)症狀與發病原因:裂花,即花球內部開裂,花枝內呈空洞狀,花球表麵常出現分散的水浸狀褐色斑點,食之味苦,花球周圍小葉發育不健全,葉緣卷曲,葉柄產生小裂紋,生長點萎縮。裂花主要是由土壤缺硼而導致的,土壤中缺鉀則易造成黑心。
(2)預防措施:①定植前,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同時每畝施硼砂或硼酸025~050千克。
②生長期間發現植株或花球缺硼、缺鉀時,及時在葉麵噴施02%~03%的硼砂(或硼酸)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7天噴一次,連噴3次。
4.花椰菜散形花球(1)症狀:花球沒有長大,花枝便提早伸長、散開,致使花球鬆散。有的花球頂部呈現紫綠色絨花(實際是微小的花蕾),過一段時間抽出的花枝可見到明顯的花蕾,整個花球呈雞爪狀,產品質量嚴重降低,幾乎失去食用價值,減產、減收。
(2)發病原因:①幼苗培育措施不當。春花椰菜育苗,花球必須在有足夠的葉麵積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生長。如果苗期遇幹旱121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或較長時間的低溫,幼苗生長受到抑製,甚至形成老化苗,定植後很容易出現散球。苗期營養麵積太小、分苗次數太多、幼苗生長弱也易形成散球。
②定植期不合理。花椰菜葉片生長的適溫為8~24℃,定植過早易受低溫、霜凍的影響而延長緩苗期,甚至被凍壞,葉片長不起來,花球很小,導致散球。花球生長的適溫為14~20℃,如果定植過晚,則花球生長期溫度過高,花枝會迅速伸長而散球。
③肥水不足。隻有花椰菜的蓮座葉生長良好,形成一個較大的營養體,才能長成好的花球。花椰菜是喜肥、喜濕蔬菜,如肥水不足,則營養體瘦小,花球也小,而且還會散球。現花後,土壤過於幹旱一般也會散球。
(3)預防措施:①選用適合當地春栽的品種。從生產實踐看,瑞士雪球、法國花椰菜、日本雪山等品種均適合北方春栽。
②用營養缽或塑料袋育苗。營養缽和塑料袋應當大些,直徑不小於8厘米。苗期應滿足水分和溫度要求,溫度白天保持在13~24℃,夜間保持在10~12℃,防止幹旱,使其育成5~6片葉、葉片較大較厚、莖粗節短、根係發達的壯苗。
③適期定植。定植後及時鬆土,促進緩苗、生長。最好采用地膜覆蓋栽培,這種栽培方式緩苗快,花球形成前能夠有一個較大的營養體,散球現象會明顯減少。
122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5.花椰菜小球和花球夾葉(1)症狀:花椰菜過早形成小花球,花球夾葉即花蕾間出現葉片。這兩種現象外觀差,都會降低花椰菜的商品價值。
(2)發病原因:花椰菜通過春化階段所要求的溫度範圍比較寬,往往在幼苗營養生長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遭遇低溫,誘使花芽早分化,提早形成花球,從而出現小球。特別是春茬花椰菜,若播種過早,易受低溫影響,莖葉生長發育不良,葉片數少,葉麵積小,定植後極易形成“小老苗”而出現小球。
花椰菜對溫度比較敏感,莖葉生長期如遇氣溫驟高驟低,在莖葉生長尚不充分的情況下,短暫的低溫促使花椰菜通過春化,過早進入花芽分化階段,而花芽分化後氣溫又不穩定,導致花球上產生綠色小苞片、萼片等不正常情況,使花球發育不良,花球膨大受到抑製。
(3)預防措施:①選擇適宜品種。花椰菜品種多,不同品種適宜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栽培。如華南地區育成的品種較耐高溫,在北方冷涼地區栽培極易發生小球、抽薹、開花現象;北方地區育成的品種適合低溫冷涼地區栽培,在南方高溫季節栽培耐熱性差,花球鬆散、品質差。生產中為了實現優質高產,必須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
②適期播種。北方地區春茬或秋茬栽培時,應將花球膨大期分別安排在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春茬宜在12月123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底至翌年1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開始采收;秋茬宜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育苗,9月下旬開始采收。
③培育壯苗。首先要及時葉分苗,播種後18~20天、幼苗3~4片真葉時分苗,苗間距7~10厘米,溫度保持在15~20℃,高溫季節應遮陽降溫;其次要保持床土濕潤,通風良好,否則易形成小老苗。
④提高定植質量。選擇壯苗,淘汰瘦弱苗,並根據氣溫情況適時定植。春茬保護地應在3月下旬定植,秋茬應在7月下旬定植。盡量帶土移栽,定植後及時澆足定植水、緩苗水。如果定植水和緩苗水澆不及時,勢必延長緩苗時間。若遇低溫或高溫危害,則生長發育受阻,蓮座葉少,而且發育不充分,葉麵積小,易產生小球。因此,提高定植質量是防止小球和花球夾葉的關鍵。
⑤加強田間管理。春茬花椰菜澆過緩苗水後,應及時中耕鬆土,以利於保墒、增溫,促進緩苗。秋茬定植後,注意澆水和中耕除草,中耕應在生長前期進行2~3次。花椰菜喜肥好水,前期追肥以氮肥為主。對於不同的品種,其管理存在一定的差異,早熟品種生育期短,應施足基肥,後期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分期勤施;中晚熟品種生育期較長,在前期追施速效性肥料,當花球開始形成時適當增施磷、鉀肥。結球期要肥水並重,澆水不能間斷,每隔2~3天澆一次水,直到收獲為止。
6.花椰菜花球變黃老化(1)症狀:花椰菜收獲前後,有的花球表麵變黃老化,124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降低了商品質量,秋栽早熟品種發生較重。
(2)發病原因:①缺肥少水。花椰菜栽培中若缺肥少水,則葉叢生長較弱,花球不大,即使不散球也是個小老球。
②陽光直射。花球在陽光直射下,幾天就可由白色變成黃色,進而變成紫綠色,並生出小葉,球質變硬。特別是植株有向南傾斜的生長特性,使花球更易受陽光照射。
③采收過晚。采收過早則花球小,影響產量。但采收過晚,花球容易變黃老化,花球鬆散,品質差。
(3)預防措施:①合理施肥。在花椰菜生長期間要加強肥水管理,生長期間施肥以氮肥為主,進入花球形成期適當增施磷、鉀肥。
②遮光軟化。在花球長到拳頭大的前幾天,用葉片遮光軟化。束花法:將植株中心的幾片外葉用稻草等綁起來,因為葉片全被束縛,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不利於花球繼續生長,同時也費工,還需準備稻草等材料,所以主要在寒冷地區采用。折葉蓋花法:此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折斷一片外葉蓋在花球上遮陽,這種方法遇高溫多雨天時,蓋在花球上的葉片很容易腐爛,所以蓋幾天後要換一片葉覆蓋,比較麻煩。另一種是當花球長至直徑3厘米時,將靠近花球的1~2片外葉輕輕折彎(即藕斷絲連),搭蓋在花球上。由於葉柄未全折斷,還可吸收少量水分,幾天內葉片一直處於萎蔫狀態,不會很快腐爛汙染花球。
125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③適時收獲。適宜采收的標準是花球充分長大,潔白,表麵平整,邊緣尚未散開。一般在現花後18天左右為收獲適期,不要等花球過熟,已變黃老化時收獲。即使是采取遮光軟化的花球,也不要過晚收獲。采收時應留3~4片嫩葉,以保護花球在運輸過程中不受損傷和汙染。
7.花椰菜毛花(1)症狀:花器的花柱或花叢非順序性伸長,使花球表麵呈毛線狀,不光潔,降低了商品價值。
(2)發病原因:毛花多在花球臨近成熟時驟然降溫、升溫或重霧天出現。它是在溫度變化劇烈,溫度條件不適宜的情況下,花絲的發育超過花球造成的。秋播時播種過早,入秋氣溫降低之前花球已基本形成,如收獲不及時,氣溫下降易形成毛花。早熟品種更易發生毛花現象。
(3)預防措施:①掌握適宜的播種期和定植期。秋花椰菜早熟品種一般於7月上中旬播種,中晚熟品種於7月中旬到8月上旬播種。春花椰菜多用中晚熟品種,於10~11月播種。
定植時苗齡不宜過大,一般以5~6片真葉1心、25~30天的壯苗為宜,忌用弱苗和小老苗。
②加強肥水管理。發現花球出現毛花,要抓緊追肥,早熟花椰菜一般可追肥1~2次,中晚熟品種一般可追施2~3次,第1次施肥後過5天左右再施第2次,每次每50千克水加尿素1千克左右。用量視天氣情況而定,晴天用126大棚花椰菜青花菜高效栽培技術量多,濃度低些;雨天或雨後地濕,用量稍減,濃度增加。
形成花球後要多施氮肥,也可增施適量人糞尿。花球形成後經陽光照射沒有凋萎的植株重施,稍有凋萎的要適當追肥。及時摘葉遮花,把花球遮嚴。
③選擇優良品種。引種時,必須進行連續2年以上的試驗,掌握正確的栽培技術才可大麵積推廣。
④適時采收。
8.花椰菜紫花球(1)症狀:花球表麵變為紫色、紫黃色等不正常的顏色,降低了商品價值。
(2)發病原因:在花球臨近成熟時突然降溫,植株正常的生理機能遭到破壞,代謝功能紊亂,花球內的糖苷轉化為花青素,使花球變為紫色。幼苗胚軸呈紫色的品種容易出現這一現象。秋季栽培,收獲太晚也易出現紫花球。
(3)預防措施:①如有降溫天氣,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用塑料薄膜覆蓋。及時采收,放在溫暖處,以假植的形式完成後熟。
②注意天氣預報,遇強降溫天氣前葉麵噴1%的紅糖水和04%的磷酸二氫鉀。
9.花椰菜早花(1)症狀:花椰菜植株沒有長到足夠大小就出現小花球,小花球沒長大就抽薹開花。早花現象使花椰菜失去商127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叢書品價值,一般早熟品種發生較多,在植株2~4片葉時便開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