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九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評價結果表9222016年功能指標成分得分係數矩陣類型成分123456基礎設施指數.006-.019-.055.081.500-.065文化服務指數-.034.023.083-.027.492-.001醫療條件指數.014-.095.471-.087.062.089教育條件指數.028.059-.118.369.123-.095社會保障指數.048-.001.455-.175-.037-.090城市環境指數-.066.036.115.311-.049-.230客運周轉指數.291.033-.025-.073.018.179貨物周轉指數.257.054.065-.209.155.044城市旅遊吸引指數.030-.086.038-.020-.044.649信息集中指數.321-.048-.014.091-.103-.097資金集中指數.334-.108.012.135-.057-.030技術創新指數-.054.000.311.064.040.219人才吸引力指數.022-.124-.089.479-.039.136經濟外向度指數.073.228-.045.122.033-.019投資外向度指數-.005.282-.026-.066.018.322旅遊外向度指數-.119.391-.018-.051-.044-.089市場化指數.008.345-.053-.058.015-.167根據以上功能指標成分得分係數矩陣可以計算出各年功能指標每個主成分的得分,再結合主成分分析中解釋總方差得到的係數,加總後可得到每年各城市功能指標的綜合得分,將這些得分整理後可得到如表923所示2012—2016年省會城市的功能綜合得分和排名。

表9232012—2016年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功能綜合得分和排名功能綜合得分排名省份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河北石家莊0.9141.1681.5161.0120.847181251820山西太原1.3201.4701.4001.4701.156889616遼寧沈陽1.5131.4301.4381.2780.9995981118吉林長春1.1991.5451.7001.4781.2621172512·75·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續表)功能綜合得分排名省份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黑龍江哈爾濱1.0071.0281.6091.0101.49017173195江蘇南京1.1470.9221.0361.2751.1971419181213浙江杭州1.1901.0741.2651.3351.403121613109安徽合肥1.2651.0871.3591.4581.43810141077福建福州1.1291.0071.2291.0811.3751518151610江西南昌1.1771.0781.3461.2211.1601315111415山東濟南0.6970.5270.7510.8910.9772025212119河南鄭州0.6440.6300.7090.8780.7812323222221廣東廣州0.6910.8080.8290.9581.1742121202014湖南長沙0.7850.8560.9791.0661.0231920191717湖北武漢1.0881.2771.3051.4531.41416111288海南海口1.5791.7371.0421.2611.5423317133四川成都1.7581.7211.5071.7731.75115622貴州貴陽1.4871.7371.5551.6271.76564431雲南昆明1.6001.6111.2601.4920.7632614422陝西西安1.4611.3181.1841.3511.4397101696甘肅蘭州0.5290.5700.3400.2040.4372524242623青海西寧0.6380.6390.2540.2610.1672422262427內蒙古呼和浩特0.5120.3540.3110.2270.3952627252524廣西南寧0.5030.4680.3690.3070.2712726232325西藏拉薩0.6871.1550.2270.1140.1702213272726寧夏銀川1.5602.2832.2702.0591.50741114新疆烏魯木齊1.2972.0071.4891.2121.2639271511直轄市北京1.9751.5261.5041.5341.46322222直轄市天津1.5081.0731.1891.1261.18333333直轄市上海2.1101.6071.7291.6211.49311111直轄市重慶1.0250.6950.8340.8080.81544444直轄市功能指標的計算方法與省會城市不同,不具可比性,不參與省會城市排名,而是在四個直轄市間單另排名。

·76·第九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評價結果觀察表923可發現,銀川屬於功能綜合得分較高的城市。根據功能指標的計算公式,很多指標受到省級地區指標的影響。比如,文化服務指數等於城市每萬人擁有的圖書館藏書數量占地區每萬人擁有的圖書館藏書數量的比重,教育條件指數等於城市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除以地區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因此,雖然從絕對的質和量來看,銀川在全國城市中不發達,如果直接比較醫療支出或者教育支出,銀川屬於較低的地區,但是從相對指標來看,由於銀川城市小,社會服務的容納和提供能力有限,銀川已達到了較高的功能綜合得分。與銀川情形相似的還有成都、貴陽,西部地區受所處地域限製,反而達到了較高的功能指標綜合得分和較好的排名。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比如廣州、武漢、南京、杭州,都排名在中間甚至偏後,說明這些城市所處地區社會服務供給的能力強,還有較大的空間和潛力可挖掘,合理利用政策和發揮市場力量有很大可能性可以提高社會服務功能。四個直轄市的功能綜合得分在五年中保持著不變的排名,上海第一,北京第二,天津第三,重慶第四。

同樣,運用二城市法來計算省會城市的功能首位度,得到表924。多數省會城市有著較低的功能首位分布,沒有超過2的首位度標準。以2016年為例,在27個省會城市中,20個省會城市的規模大於本省第二大城市,得到的首位度犛犳狌狀犮狋犻狅狀>1。在這20個城市中,有16個是低首位分布,即1<犛犳狌狀犮狋犻狅狀<2。長春、長沙、武漢、成都形成了中度首位分布,即2<犛犳狌狀犮狋犻狅狀<4。總體來說,中部腹地省會城市整體偏高。

表9242012—2016年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省份城市功能首位度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河北石家莊1.16841.27701.74351.29310.9579山西太原1.32542.31971.49332.08071.8809遼寧沈陽1.24481.23781.09961.02001.0597吉林長春0861219440160841878821433黑龍江哈爾濱1.38031.15791.31481.05691.4487江蘇南京0.76380.63980.68660.89160.6529浙江杭州1.00830.89330.95800.91851.0300安徽合肥1.24201.23331.29081.32821.3212福建福州1.07070.99451.15320.99201.1576·77·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續表)省份城市功能首位度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江西南昌1.23821.46761.65851.34021.1982山東濟南0.61960.49190.73280.85141.2149河南鄭州0.82931.12911.01231.34261.1268廣東廣州0.54390.57360.72840.81291.0703湖南長沙1492814396152191901530586湖北武漢1124118044206422238727718海南海口1.74961.98761.74311.37031.5052四川成都2715635651254612957631934貴州貴陽2.12102.64321.47201.86461.6447雲南昆明2.84142.70612.45133.11841.5103陝西西安2.65422.67342.13842.85291.8118甘肅蘭州1.20911.46430.75560.83660.9534青海西寧1.46471.12561.0062內蒙古呼和浩特0.97070.26710.30600.20210.2401廣西南寧0.52350.53950.44600.27270.3666西藏拉薩寧夏銀川1.93872.50562.65002.83561.9209新疆烏魯木齊5.69315.42753.27471.30841.0023由於日喀則和海西的數據缺失,拉薩的首位度和西寧部分年份的首位度無法計算。

四、綜合首位度分析將以上分析中的規模指標綜合得分、產業指標綜合得分、功能指標綜合得分加總後,可得到如表925中所示的省會城市總計綜合得分,並可整理出排名。縱觀2012—2016年這五年中,總計綜合得分排名較高的城市是杭州、合肥、廣州、武漢、成都、南京。這六個城市中有四個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南京與另外五個省會城市相比,排名相對較低,但一直穩居前十。此外,沈陽和西安也偶爾有良好的綜合得分表現,但不穩定。

·78·第九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評價結果表9252012—2016年省會城市總計綜合得分和排名總計綜合得分排名省份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河北石家莊3.39183.21563.53933.12442.86121113111921山西太原3.05833.20113.01253.21152.71421614171622遼寧沈陽4.37874.24854.22353.68262.91702351320吉林長春3.43673.90674.12593.76233.543410671212黑龍江哈爾濱3.24443.27794.24693.07183.941912124209江蘇南京3.76853.61413.72864.09513.81736109611浙江杭州4.23414.16434.37024.53454.576835322安徽合肥3.96243.72934.52414.39124.189159235福建福州3.17323.51263.71563.19583.93881411101810江西南昌2.91812.92693.49633.05893.33411822122114山東濟南2.68243.01532.47112.91153.34112216212213河南鄭州2.82922.95742.98453.19702.92322120181719廣東廣州3.57893.80833.83493.90614.213598894湖南長沙3.20782.92863.16513.24083.19841321141516湖北武漢4.04094.43234.56564.27964.383042153海南海口3.06792.96252.37443.53413.24531519221415四川成都4.50614.19974.22285.16435.017414611貴州貴陽2.95452.97342.91633.97244.065017181987雲南昆明3.75383.00152.81673.84533.1548717201017陝西西安3.66793.19133.10683.97524.07668151576甘肅蘭州2.06422.26352.07821.77522.01622323232323青海西寧1.13891.01030.78700.74230.58072727272727內蒙古呼和浩特1.51511.16471.36161.04571.93022426242424廣西南寧1.40051.18971.22031.04501.13922525252525西藏拉薩1.15401.50790.80211.00220.94422624262626寧夏銀川2.84533.82253.47613.83883.0361207131118新疆烏魯木齊2.85674.53663.09324.34503.98831911648直轄市北京6.34455.50315.43495.59185.2365·79·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續表)總計綜合得分排名省份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直轄市天津4.89674.21184.30134.45584.0663直轄市上海6.15705.54985.64325.70785.5014直轄市重慶3.97053.71613.90564.23923.8208直轄市功能指標的計算方法與省會城市不同,不具可比性,不參與排名。烏魯木齊的部分數據統計口徑不同,排名不具參考價值。

表926反映了2012—2016年省會城市的綜合首位度,與分項首位度結論類似的是,多數省會城市沒有呈現出高首位度,隻有極少數城市有高於2的首位度,比如武漢、成都。這與選用的評價指標多元化有關,因為評價指標較為全麵,評價的層麵很多維,指標之間有相互抵消的影響,很難出現單一指標評價時明顯高的首位度。有的城市呈中度首位分布,並在不斷上升,越來越明顯,比如成都。還有城市目前隻有低首位度分布,但是首位度呈上升態勢,比如福州。

表9262012—2016年省會城市綜合首位度省份城市綜合首位度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河北石家莊1.22671.05771.22391.15251.0241山西太原1.43621.76751.45161.73011.6603遼寧沈陽1.08161.07470.99571.10010.9571吉林長春1.05551.57171.57741.73971.7037黑龍江哈爾濱1.10250.92251.11671.10481.3114江蘇南京0.74760.91010.90511.05010.9000浙江杭州1.08241.05221.16461.22161.2784安徽合肥1.41811.37351.55841.38311.3747福建福州0.94211.03041.07021.04171.2102江西南昌1.22121.28231.66991.23311.5688山東濟南0.75760.87500.73840.83991.0698河南鄭州1.20061.53171.50491.42761.3620廣東廣州0.84970.90680.75630.95440.9921湖南長沙1.73631.69381.79471.72981.5180湖北武漢1866128836294412017323489·80·第九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評價結果(續表)省份城市綜合首位度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海南海口1.43781.46771.45141.59521.6165四川成都2566224594248712769131366貴州貴陽1.56071.32321.16281.57781.6437雲南昆明2.31371.83111.63321.89101.9964陝西西安1.80841.46761.42571.47931.6211甘肅蘭州1.61891.54681.37851.28261.5100青海西寧0.34860.26650.2310內蒙古呼和浩特0.50450.27200.37510.34810.4843廣西南寧0.58650.48540.51240.41640.5320西藏拉薩寧夏銀川1.48641.68951.62301.88171.5828新疆烏魯木齊2.06952.96121.97282.15061.7619由於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的數據缺失,拉薩的首位度無法計算。由於青海海西部分年份的數據缺失,西寧的部分年份首位度無法計算。

五、評價結果的聚類分析這一部分利用各個城市的規模綜合指數、產業綜合指數、功能綜合指數的得分作為聚類分析的依據,並結合SPSS軟件的聚類分析功能,將全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按綜合指數和首位度進行分類。

首先選擇用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規模綜合得分、產業綜合得分、功能綜合得分聚類,得到冰柱圖和樹狀圖。以2012年的綜合得分聚類為例,在聚類分析冰柱圖中,冰柱圖的最下端樣本長條對應的縱坐標為30,這表示在聚類過程中,首先將31個樣本劃分為30類,類與類之間由白色間隙間隔開。總共29個白色間隙,分隔為30類。

聚類將31個樣本劃分為五類,如果選擇縱坐標5,有4個白色間隙將31個樣本分為5類。其中北京、上海是一類,重慶、天津、武漢、廣州聚為一類,蘭州為一類,長春、福州、哈爾濱、濟南、鄭州、長沙、沈陽、成都、南京、杭州、石家莊、合肥、昆明、西安、太原、烏魯木齊、南昌、貴陽、銀川、海口聚為一類,呼和浩特、南寧、西寧、拉薩聚為一類。

·81·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912012年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綜合得分聚類冰柱圖圖92是綜合得分聚類樹狀圖,31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在第一次分類時被聚成很多小類。第二次聚類時長春、福州、哈爾濱、濟南、鄭州、長沙被聚在了一類;第三次聚類時,這幾個城市與合肥、石家莊、杭州、南京、成都、沈陽聚成了一類;第四次聚類時以上城市又與昆明、西安、太原、烏魯木齊、南昌、貴陽、銀川、海口聚為了一類,與冰柱圖得到一樣的結果。

把2012—2016年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聚類結果整理後可得到如表927所示的結果。2012—2016年,全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被分為五類。比較可發現,北京和上海在一類,廣州、天津、重慶始終在一類,南寧、拉薩、西寧屬於一類。其他城市在兩類城市間變動。綜合得分聚類的結果與城市的經濟發達程度比較一致。

·82·第九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評價結果圖922012年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綜合得分聚類樹狀圖表9272012—2016年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綜合得分聚類第一類城市北京、上海第二類城市廣州、武漢、重慶、天津長春、福州、哈爾濱、濟南、鄭州、長沙、沈陽、成都、南京、杭州、石家2012年第三類城市莊、合肥、昆明、西安、太原、烏魯木齊、南昌、貴陽、銀川、海口第四類城市蘭州第五類城市呼和浩特、南寧、西寧、拉薩·83·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續表)第一類城市北京、上海第二類城市天津、重慶、南京、廣州、長沙沈陽、武漢、杭州、長春、成都、濟南、鄭州、合肥、福州、石家莊、南昌、2013年第三類城市西安、哈爾濱、蘭州第四類城市貴陽、昆明、海口、太原、銀川、烏魯木齊第五類城市呼和浩特、南寧、西寧、拉薩第一類城市北京、上海第二類城市廣州、天津、重慶昆明、烏魯木齊、太原、貴陽、石家莊、西安、海口、沈陽、杭州、武漢、成2014年第三類城市都、南京、長沙、濟南、鄭州、合肥、銀川第四類城市長春、哈爾濱、福州、南昌第五類城市呼和浩特、南寧、西寧、拉薩、蘭州第一類城市北京、上海第二類城市天津、重慶、廣州石家莊、哈爾濱、福州、南昌、濟南、鄭州、沈陽、長春、太原、南京、武2015年第三類城市漢、長沙、杭州、成都、貴陽、昆明、合肥、西安第四類城市海口、烏魯木齊、銀川第五類城市呼和浩特、南寧、西寧、蘭州、拉薩第一類城市北京、上海第二類城市廣州、天津、重慶、武漢、成都、杭州2016年第三類城市蘭州、呼和浩特、石家莊、沈陽、太原、南寧、鄭州、長沙、南京合肥、西安、哈爾濱、福州、長春、南昌、濟南、烏魯木齊、昆明、海口、銀第四類城市川、貴陽第五類城市南寧、拉薩、西寧把2012—2016年省會城市首位度聚類結果整理後可得到如表928所示的結果。2012—2016年,全國省會城市被分為了四類。聚類結果顯示,武漢、長沙、成都這幾個位於中部和西部腹地城市的首位度被聚為一類,它們是主要經濟大省中首位度最高的省會城市,說明這三個省會作為中西部的三座大區中心城市有著相似性,可能都是集聚了省內最好的資源。烏魯木齊與呼和浩特也有著相似的地方,它們的產業發展為其聚集省裏資源奠定了良好基礎。東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省會城市沒有顯著拉開和省內第二大城市的差距,因為沿海省份基本上都有一個港口城市與省會相抗衡,因此它們省會城市的首位度有著相似特征,聚在同一類。

·84·第九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評價結果表9282012—2016年省會城市首位度聚類第一類城市烏魯木齊第二類城市長沙、武漢、成都2012年第三類城市昆明、西安呼和浩特、海口、西寧、太原、合肥、蘭州、長春、鄭州、沈陽、杭州、石家第四類城市莊、哈爾濱、南昌、福州、濟南、廣州、南京、南寧、貴陽、銀川第一類城市武漢第二類城市成都、烏魯木齊2013年第三類城市呼和浩特、南寧、西寧太原、長春、西安、銀川、昆明、貴陽、海口、長沙、石家莊、沈陽、杭州、第四類城市福州、哈爾濱、南昌、合肥、蘭州、鄭州、南京、濟南、廣州第一類城市武漢第二類城市成都、長沙2014年第三類城市西安、銀川、昆明、烏魯木齊哈爾濱、貴陽、沈陽、福州、石家莊、南京、杭州、海口、合肥、鄭州、長第四類城市春、南昌、太原、蘭州、濟南、廣州、南寧、呼和浩特、西寧第一類城市成都第二類城市海口、烏魯木齊2015年第三類城市長春、貴陽、太原、武漢、長沙、昆明、銀川、西安沈陽、福州、廣州、濟南、石家莊、合肥、鄭州、哈爾濱、南昌、蘭州、南第四類城市京、杭州、呼和浩特、南寧第一類城市成都第二類城市長沙、武漢2016年第三類城市呼和浩特南寧、烏魯木齊、沈陽、廣州、石家莊、福州、濟南、南京、杭州、長春、西第四類城市安、太原、銀川、合肥、鄭州、哈爾濱、蘭州、海口、貴陽、南昌、昆明六、本章小結本研究選擇了具體的城市和具體的年份來度量規模指標得分、產業指標得分、功能指標得分,客觀地衡量了不同年份和區域中城市在規模、產業、功能方麵的首位度表現。

在2012—2016年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規模綜合得分排名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這四個直轄市一直占據著規模綜合得分前四名的位置。這四個直轄市的經濟·85·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規模和人口總量上明顯超越其他城市。武漢、廣州、南京、杭州、成都這幾個位於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和西部樞紐的城市,雖然在人口和GDP總量上略低於四個直轄市,但是仍排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前十的位置。蘭州、西寧、南寧、拉薩、銀川地處西部地區,城市和經濟的整體規模較小,經濟基礎比較差,因而在規模綜合指數的得分在省會城市中排名較後。多數省會城市擁有低規模首位度,長沙和蘭州形成了中首位度,高首位度多形成於西部地區,省會城市和第二位城市發展差距大造成了規模的集聚和較高首位度的形成。發達地區,比如沿海地帶、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不易形成高首位度,甚至會由於第二位城市的發達規模而未形成省會城市首位分布。

從2012—2016年省會城市的產業綜合得分和排名可以得到,合肥和杭州的產業綜合得分排名靠前。西寧和拉薩的工業指數、服務業指數、高新技術產業指數和財政產出效率都很低,因此它們在產業發展的綜合得分上表現不佳。一些排名在中間的城市在產業結構上有優勢也有短板,比如南京,工業指數和服務指數較好,說明工業結構和服務業結構較合理,但是高新技術產業指數和財政產業效率低,影響了總體的產業綜合得分。多數省會城市有著較低的產業首位度,即沒有超過2的首位度標準。

在27個省會城市中,20個省會城市的產業綜合得分大於本省第二大城市,烏魯木齊、昆明、海口、貴陽、南昌形成了中首位度,產業首位度較高的城市多位於不太發達地區。

從2012—2016年省會城市的功能綜合得分和排名中可知,銀川屬於功能綜合得分較高的城市。與銀川情形相似的還有成都、貴陽,西部地區受地域限製,反而達到了較高的功能指標綜合得分和較好的排名。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比如廣州、武漢、南京、杭州,都排名在中間甚至偏後,說明這些城市還有較大的空間和潛力可挖掘,合理利用政策和市場力量可以有很大可能性提高功能綜合得分。

將以上分析中的規模指標綜合得分、產業指標綜合得分、功能指標綜合得分加總後,得到省會城市總計綜合得分,並整理出排名。總計綜合得分排名較高的城市是杭州、合肥、廣州、武漢、成都、南京。這六個城市中有四個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南京與另外五個省會城市相比排名相對較低,但一直穩居前十。此外,沈陽和西安也偶爾有良好的綜合得分表現,但不穩定。與分項首位度結論類似的是,多數省會城市沒有呈現出高首位度,隻有極少數城市有高於2的首位度。

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綜合得分聚類結果呈現出與城市的經濟發達程度比較一致的趨勢。北京和上海聚為一類,廣州、天津、重慶聚為一類,南寧、拉薩、西寧聚在一·86·第九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評價結果類。省會城市首位度聚類顯示,武漢、長沙、成都這幾個位於中部和西部腹地的省會集聚了省內最好的資源。而東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省會城市首位度聚類排名較低,沒有顯著拉開和省內第二大城市的差距。

參考文獻[1]康俊傑.基於首位度評價的區域中心城市發展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87·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本章將根據前文計算得到的我國各省會城市各項綜合得分與首位度指標分別從規模、產業、功能三個方麵,對各省會城市進行比較,以期從空間分布上直觀、清晰地呈現我國各省會城市首位度情況。綜合評分作為絕對值指標,反映了各城市的競爭優勢,首位度作為相對值指標則代表了各省會城市的比較優勢。

一、總指標綜合得分與首位度分析(一)總指標綜合得分空間比較將前文計算得出的我國省會城市各項綜合得分指標進行加總,得到各省會城市總指標綜合得分。圖101為2016年27個省會城市總指標綜合得分的空間分布情圖1012016年27個省會城市總指標綜合得分空間分布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況,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發現,各省會城市總指標綜合得分具有明顯的差異,總體來看,東部地區省會城市綜合得分要高於中、西部省會城市。

具體城市排序如圖102所示,總指標綜合得分排在前9位的城市分別為成都、杭州、武漢、廣州、合肥、西安、貴陽、烏魯木齊、哈爾濱,總指標綜合得分均高於3.9;排名後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鄭州、沈陽、石家莊、太原、蘭州、呼和浩特、南寧、拉薩、西寧,總指標綜合得分均低於3。27個省會城市總指標綜合得分平均值為3.23,標準差為1.09,成都市總指標綜合評分最高,為5.02。27個省會城市總指標綜合得分排序情況說明,東部城市相對於中、西部城市仍然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圖1022016年27個省會城市總指標綜合評分排序(二)總體首位度指標空間比較依據前文計算得出的我國各省會城市首位度指標,將各省會城市的規模首位度、產業首位度、功能首位度進行加總,得到2016年我國27個省會城市總體首位·89·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度指標,其空間分布情況由圖103直觀呈現。從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國各省會城市總體首位度區域差異界限明顯,總體呈現中西部高、東部沿海較低的空間特征。如圖104所示,從具體的排序來看,成都的總體首位度最高,為10.06,且與排名第二的武漢具有較大的差距;從武漢開始,各省會城市間總體首位度的差距縮小。總體首位度排名前9位的省會城市有成都、武漢、長沙、烏魯木齊、昆明、長春、太原、蘭州、銀川,總體首位度均高於5;排名後9位的省會城市有濟南、南京、石家莊、廣州、沈陽、南寧、呼和浩特、拉薩、西寧①,總體首位度均低於3.5。27個省會城市總體首位度的均值為4.28,標準差為1.925,約48%的省會城市總體首位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圖1032016年27個省會城市總體首位度空間分布①如果剔除數據缺失較嚴重的西寧市,成都與其他省會城市之間規模首位度的差距仍然顯著。

·90·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圖1042016年27個省會城市總體首位度排序二、規模綜合得分與規模首位度分析(一)區域差異界限明顯,首尾差距較大圖105和圖106分別為2016年我國27個省會城市的規模綜合得分與規模首位度區域分布總體情況。從絕對指標來看,圖105中東、中部地區省會城市規模綜合得分要高於其他地區省會城市。從相對指標,即各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來看,中西部地區四川、寧夏、山西、湖南、甘肅、新疆的省會城市的規模首位度較高;而東部沿海地區遼寧、山東、江蘇、廣東等省份的省會城市首位度規模相對較低。規模綜合得分區域分布情況說明,中、東部省會城市,如東部沿海的廣州、杭州、南京等,在人口規模與經濟總量方麵仍然具有顯著的優勢;規模首位度的區域分布情況則說明,相較於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省會城市與該地區其他城市之間在人口規模與經濟總量上仍然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

·91·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052016年全國27個省會城市規模綜合得分區域分布情況圖1062016年全國27個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總體區域分布情況·92·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圖107對27個省會城市的規模綜合得分進行了排序,根據2016年數據計算得到的規模首位度,廣州是規模綜合得分最高的省會城市,得分為2.03,各省會城市之間規模綜合得分的差距相對較小;規模綜合得分排在前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廣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長沙、鄭州、濟南、哈爾濱,大部分為東、中部城市;排在後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烏魯木齊、呼和浩特、貴陽、太原、蘭州、拉薩、銀川、海口、西寧,除海口外均為西部城市。這一排序反映出我國27個省會城市規模綜合得分區域分布呈現以下幾點顯著特征:一是不同地區省會城市經濟、人口規模具有明顯的差異,中、東部城市要高於西部城市;二是省會城市之間規模綜合得分差異不大,但是排在首位的廣州市與排在末位的西寧市之間仍然具有較大的差距。

圖1072016年27個省會城市規模綜合得分排序圖108對27個省會城市的規模首位度進行了排序,根據2016年數據計算得到的規模首位度,成都是規模首位度最高的省會城市,達到4.882,顯著領先於排在第二位的武漢,武漢與其他省會城市之間規模首位度的差距相對較小;規模首位度排在前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成都、武漢、蘭州、長沙、銀川、鄭州、太原、烏魯木齊及合肥,規模首位度均高於1.6;排在後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石家莊、貴陽、廣州、沈陽、·93·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南京、海口、濟南、呼和浩特及西寧,規模首位度均低於1.1。通過整體比較可以發現,我國27個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區域分布的總體情況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不同地區省會城市的規模首位度具有明顯的差異,整體呈中西部高,東部低的特點;二是排名第一的成都市與排名最後的西寧市的規模首位度之間具有較大差異①,全國27個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標準差達到0.879,說明我國各省會城市的發展具有顯著的不平衡現象;三是27個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的平均值為1.44,高於中位數1.32,多數省會城市的規模首位度低於全國平均值。

圖1082016年全國27個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排序(二)中西部省會一枝獨秀,東部沿海呈雙中心趨勢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空間分布呈現不同特征的原因在於,東部地區城市在經濟規模絕對數量上仍然具有顯著的領先優勢,但是由於東部地區,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經濟以由“單中心”向城市群趨勢發展,省會城市與非省會城市之間差距縮小,因此相對①如果剔除數據缺失較嚴重的西寧市,成都與其他省會城市之間規模首位度的差距仍然顯著。

·94·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指標排名較為靠後。

圖109對各省會城市經濟總量占所在省份的比重進行了排序,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2016年有10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占所在省份的比重超過了30%。排名第一的城市是銀川,其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50.48%;排名第二的西寧,這一比重也達到了47.97%。西部省份經濟總量較小、人口總量較少,且都集中在省會城市或自治區首府,使得西部地區省會城市的規模首位度較高。東北的長春占比超過40%,達到40.06%,哈爾濱也達到了39.21%,分別排在第三、四位,這兩個城市作為副省級城市發展較早,經濟與人口規模相對占全省的比重較高。

圖1092016年各省會城市經濟總量占所在省份比重排序與中西部省會城市多為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這種情況不同的是,東部沿海各省呈現出明顯的“雙中心”“多中心”趨勢。圖26對各省會城市與第二大城市的規模綜合得分進行了比較,可以明顯看出,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較高的省份如四川、甘肅、湖南、湖北、河南,其省會城市的規模綜合得分顯著高於第二大城市;而東部沿海省份江蘇、廣東、山東,其第二大城市的規模綜合得分則高於省會城市,導致了省會城市規模首位度較低。

·95·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010各省省會城市與第二大城市規模綜合得分比較表101統計了各省省會城市與第二大城市的人口規模及經濟規模,通過比較可以明顯發現,在江蘇、福建、山東三個東部沿海省份,第二大城市分別為蘇州、泉州、青島,經濟總量在全省經濟總量中的占比,超過了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福州、濟南。

特別是濟南與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其經濟總量在山東省和江蘇省經濟總量的占比僅為9.5%和13.42%。蘇州、泉州、青島等城市由於科技、港口、開放等方麵的優勢,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新核心,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超過了省會城市,使得行政等級造成的公共資源差異不再是決定城市之間經濟發展差異的重要因素。

表101各省省會城市與第二大城市省會城市第二大城省會城市第二大城省會城市第二大城省份省會第二大人口規模市人口規GDP總量市GDP總經濟總量市經濟總城市(萬人)模(萬人)(億元)量(億元)占比量占比河北石家莊唐山1038.00760.005861.036283.3618.28%19.59%山西太原長治370.00339.002922.351256.1822.39%9.63%遼寧沈陽大連734.00596.005484.046733.5724.65%30.27%吉林長春吉林753.00422.005919.062425.9040.06%16.42%黑龍江哈爾濱大慶962.00276.006032.952580.6439.21%16.77%江蘇南京蘇州663.00678.0010384.8415300.9613.42%19.77%浙江杭州寧波736.00591.0011186.428588.7523.67%18.18%安徽合肥蕪湖730.00388.006203.782669.0625.42%10.94%福建福州泉州687.00730.006127.906571.8421.27%22.81%江西南昌贛州523.00971.004305.992182.3623.28%11.80%·96·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續表)省會城市第二大城省會城市第二大城省會城市第二大城省份省會第二大人口規模市人口規GDP總量市GDP總經濟總量市經濟總城市(萬人)模(萬人)(億元)量(億元)占比量占比山東濟南青島723.31791.006462.579898.649.50%14.55%河南鄭州洛陽972.40680.108022.673777.1219.82%9.33%廣東廣州深圳1404.351190.8419327.4919273.2723.90%23.84%湖南長沙嶽陽764.50568.119251.623065.9829.32%9.72%湖北武漢襄陽1076.62563.9011778.573652.9436.06%11.18%海南海口三亞227.2158.001243.51470.2130.68%11.60%四川成都綿陽1592.00481.0912033.291809.8236.54%5.50%貴州貴陽遵義401.00622.843122.172376.8926.51%20.18%雲南昆明曲靖560.00652.974251.691755.1428.75%11.87%陝西西安榆林825.00338.206186.772741.8531.89%14.13%甘肅蘭州慶陽370.60270.002238.75591.1131.09%8.21%青海西寧海西233.4051.261234.12481.4847.97%18.72%內蒙古呼和浩特鄂爾多斯308.90205.533137.884368.1917.31%24.10%廣西南寧柳州706.20395.873661.662449.0719.99%13.37%西藏拉薩日喀則83.000.00420.170.0036.49%0.00%寧夏銀川石嘴山184.0475.001599.50507.8050.48%16.03%新疆烏魯木齊昌吉267.8737.752431.31380.4325.20%3.94%由於數據可得性問題,日喀則數據存在缺失。

三、產業綜合得分與產業首位度分析(一)存在區域差異界限,城市間差距較小圖1011和圖1012分別為2016年我國26①個省會城市的產業綜合得分與產業首位度區域分布總體情況。從絕對指標空間分布來看,各省會城市之間在產業發展方麵仍然具有明顯的差異,總體來看,呈現“東西高、中部低”的特點,即東、西部①如果剔除數據缺失較嚴重的西寧市,成都與其他省會城市之間規模首位度的差距仍然顯著。

·97·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地區省會城市產業綜合得分要高於中部省會城市。

圖10112016年全國26個省會城市產業綜合得分區域分布情況在相對指標方麵,圖101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相較於規模首位度,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盡管存在區域差異界限,但是不同地區省會城市間的差距較小。中西部地區新疆、雲南、四川、貴州的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較高;東部沿海地區省份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的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與中西部地區相比,並沒有過大的差距。

圖1013對27個省會城市的產業綜合得分進行了排序,根據2016年數據計算得到的產業綜合得分,烏魯木齊是產業綜合得分最高的省會城市,得分為2.05,各省會城市之間產業綜合得分的差距相對較小;產業綜合得分排在前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烏魯木齊、合肥、西安、貴陽、昆明、杭州、福州、哈爾濱、南昌;排在後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沈陽、廣州、太原、鄭州、呼和浩特、長沙、拉薩、南寧、西寧。

圖1014對26個省會城市的產業首位度進行了排序,相對指標產業首位度的排序與產業綜合得分的排名有所重疊,根據2016年數據計算得到的產業首位度,烏魯木齊是產業首位度最高的省會城市,達到3.380,領先於排在第二位的昆明,各省·98·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圖10122016年全國26個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總體區域分布情況圖10132016年26個省會城市產業綜合得分排序·99·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0142016年26個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排序會城市之間產業首位度的差距相對較小;產業首位度排在前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烏魯木齊、昆明、海口、南昌、貴陽、成都、杭州、南京及西安,產業首位度均高於1.7;排在後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銀川、哈爾濱、石家莊、廣州、沈陽、呼和浩特、長沙、南寧及西寧,規模首位度均低於1.2。通過整體比較,可以發現我國26個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區域分布的總體情況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區域之間差異界限明顯,但是相對於規模首位度,省會城市之間產業首位度的差距較小;二是排名第一的烏魯木齊市與排名最後的西寧市的產業首位度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①,造成了26個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標準差較大,達到0.718;三是26個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的均值為1.513,高於中位數1.408,50%的省會城市產業首位度低於全國平均值。

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集聚了烏魯木齊國家級高新區等產業園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為烏魯木齊提供了最大的發展機遇,對內對外開放程度提高,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較省內其他城市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這可能是烏魯木齊產業首位度在全國排名第一的原因。

①如果剔除數據缺失較嚴重的西寧市,成都與其他省會城市之間規模首位度的差距仍然顯著。

·100·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二)東部沿海省會城市仍然具備先發優勢與規模首位度不同的是,南京、杭州、濟南等東部沿海省會城市產業綜合得分高於省內第二大城市(見圖1015),因此產業首位度排名較為靠前。這是由於這些城市具有許多產業發展所需的區位優勢與經濟基礎,較省內第二大城市具備產業發展的先發優勢。

圖1015各省會城市與第二大城市產業綜合得分比較(三)服務業發展促進省會城市引領作用進一步對26個省會城市的產業貢獻率加以比較,可以發現,服務業貢獻率較高的省會城市通常產業首位度較高。如圖1016所示,產業首位度排名靠前的昆明、海口、南昌,服務業貢獻率指數分別達到了0.35、0.44、0.25。由此可見,服務業對省會城市引領地區產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圖101626個省會城市產業貢獻率·101·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四、功能綜合得分與功能首位度分析(一)東部城市得分接近,西部城市兩極分化圖1017為2016年27個省會城市功能綜合得分的空間分布情況。圖1017顯示,在資源集聚、對外開放等城市功能方麵,27個省會城市之間仍然呈現出顯著的差異,西部地區的成都、貴陽,東部地區的哈爾濱等城市綜合得分要顯著高於其他省會城市。

圖10172016年27個城市功能綜合得分空間分布圖1018為2016年我國25①個省會城市的功能首位度區域分布總體情況,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部地區四川、湖北、湖南、陝西、山西、寧夏的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①由於數據可得性,拉薩和西寧兩個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為缺失值,故將其從樣本中剔除。

·102·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較高;而東部沿海地區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等省份的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相對較低。

圖101825個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排序圖1019對27個省會城市的功能綜合得分進行了排序,根據2016年數據計算得到的各城市功能綜合得分,排在前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貴陽、成都、海口、銀川、哈爾濱、西安、合肥、武漢、杭州,功能綜合得分均高於1.4;排在後9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濟南、石家莊、鄭州、昆明、蘭州、呼和浩特、南寧、拉薩、西寧,功能綜合得分均低於1。通過整體比較可以發現,27個省會城市在城市功能方麵差異較小,特別是東部地區省會城市在城市功能方麵得分非常接近,而西部地區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排名靠前的貴陽、成都、銀川與排名靠後的南寧、拉薩、西寧之間功能綜合得分差距較大。

·103·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0192016年27個省會城市功能綜合得分排序相對指標方麵,圖1020對25個省會城市的功能首位度進行了排序,根據2016年數據計算得到的各城市功能首位度,成都是功能首位度最高的省會城市,達到3.193,領先於排在第二位的長沙,各省會城市之間功能首位度的差距相對較小;產業首位度排在前8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成都、長沙、武漢、長春、銀川、太原、西安、貴陽,功能首位度均高於1.6;排在後8位的省會城市分別為沈陽、杭州、烏魯木齊、石家莊、蘭州、南京、南寧、呼和浩特,規模首位度均低於1.1。通過整體比較可以發現,我國25個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區域分布的總體呈現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區域之間差異界限明顯,但是省會城市之間功能首位度的差距較小;二是排名第一的成都市與排名最後的呼和浩特市的功能首位度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造成了25個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的標準差較大,達到0.727;三是25個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的均值為1.450,高於中位數1.215,60%的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低於全國平均值。

·104·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圖10202016年全國25個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排序(二)中西部省會城市引領地區創新2016年城市創新指數排名前20的城市中,如圖1021所示,除4個直轄市外,中西部省會城市占有5席,分別是成都市、武漢市、西安市、長沙市、合肥市;東北省會城市哈爾濱和沈陽上榜;東部省份共有深圳、蘇州、杭州、廣州、無錫、寧波、青島、濟南8個城市上榜,仍然是我國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但是,比較不同城市創新指數可以發現,東部地區的深圳、蘇州、青島三個城市的創新指數已經超過同省的省會城市廣州、南京、濟南。特別是深圳和蘇州兩個東部非省會城市,創新能力表現亮眼,分別位列全國第2位和第4位。由此可見,盡管東部沿海省會城市的創新能力仍然領先於全國其他城市,但是與省內其他城市相較不再具有顯著的優勢(如杭州與寧波),甚至落後於省內第二大城市(廣州與深圳、南京與蘇州),創新在省會城市的集聚效應相對落後於中西部省會城市。

·105·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0212016年城市創新指數前20名(三)東部省會城市推動地區開放作用突出在影響省會城市功能首位度的各項指標中,對27個省會城市的市場化指數與對外開放度分別加以比較可以發現,東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程度仍然全國領先,有利於引領地區經濟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麵。如圖1022所示,27個省會城市市場化指數排名前4位的省會城市均為東部沿海城市,分別為杭州、南京、廣州、濟南;排名後5位的省會城市均為西部城市,分別為貴陽、蘭州、烏魯木齊、西寧、拉薩。

在對外開放方麵,如圖1023所示,廣州、杭州、南京、武漢、杭州為對外開放度排名前5位的省會城市,除武漢外均為東部省會城市;排名後5位的城市分別為貴陽、蘭州、烏魯木齊、西寧、拉薩,均為西部省會城市。由此可見,在對內對外開放方麵,東西部地區省會城市間仍然具有較大的差距,東部省會城市在引領地區開放方麵表現更為突出。

·106·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圖102227個省會城市市場化指數圖10232016年27個省會城市對外開放度排序·107·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五、本章小結通過對我國各省會城市總體首位度、規模首位度、產業首位度,以及功能首位度各項指標的空間比較,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當前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並沒有在省級層麵表現出向中心城市的集聚,東部沿海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在省會城市經濟首位度和功能首位度的排名較為靠後:東部省份總體表現具有較低的省會城市首位度,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省份表現出較高的省會城市首位度。東部省份具有較強的外向型經濟特征,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較弱;中西部省份省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引領作用較強,其城市集中度排序較好地反映了區域經濟分布特征。

第二,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顯示四川省會成都具有極高的城市首位度,山東省會濟南具有極低的省會城市首位度。較高的城市首位度雖然反映出省會城市較強的引領作用,但也反映了區域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失衡。四川省應該注重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較大的城市發展水平差異不利於區域城市發展;山東省應注重處理好青島與濟南的關係,青島是港口城市,要充分發揮青島的港口經濟對山東經濟的引領作用。

第三,東西部省會城市在引領地區經濟發展方麵的側重點存在顯著差異。中西部地區創新資源更多集中在省會城市,因此其引領區域創新的功能表現較東部地區更為突出;東部省會城市則在產業發展、對外開放、市場化方麵具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因此在引領地區產業升級、對內對外開放方麵的功能表現更為亮眼。

第四,副省級城市是影響省會城市首位度的重要因素。濟南、福州、南京、廣州、沈陽、杭州等副省級城市對省會城市首位度指數影響明顯,石家莊、呼和浩特等資源型城市對城市首位度也存在較為顯著的影響。副省級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設置副省級城市時已經充分考慮其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因此要充分發揮副省級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引領作用。河北、內蒙古的資源型城市發展在一定階段對區域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但在當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做好資源型城市轉型,以實現其引領作用,維持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到我國經濟發展與城市結構布局的基本規律: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首位度相對較弱,外向型經濟降低了省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引領作用;中西部省份加強發展省會城市,突出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一些省·108·第十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空間比較份表現出的差異,如貴州、內蒙古、江西、廣西也表現出較低的省會城市首位度。城市布局與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關聯,但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經濟發展模式也是影響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1]康俊傑.基於首位度評價的區域中心城市發展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2]何利.中國省會城市首位度結構特征研究———基於經濟分布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06):111115.[3]求煜英.中國分省首位度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4.[4]汪明峰.中國城市首位度的省際差異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1(03):2730.·109·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一、規模首位度分析(一)規模首位總體的演化情況首先,本小節將分析總體規模首位度隨時間的演化情況。圖111給出了全國3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綜合得分的演化情況。從下圖中可以發現,中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在過去5年呈現出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2012—2014年逐年上升,2015年達到峰值,2016年回落到均值狀態。

圖1112012—2016年總體規模首位度隨時間的演化情況圖112給出所有城市總體規模首位度的直方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城市規模首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位度總體上處於偏正態分布的狀態,具有典型的“偏左峰”特征。大部分城市的規模首位度處於0.5到1.5的區間,處於1.5到2.5區間的城市較少,部分特大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達到3。這樣的數據結構表明,中國的城市規模首位度正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大部分城市首位度較低,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隨著未來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中國以四大直轄市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已經具有極強的城市規模首位度,今後可以發揮規模首位度優勢,刺激規模經濟,促進經濟長期穩定的增長。

圖112規模首位度的直方圖圖113給出了31個城市及直轄市的首位度均值情況。從圖113中可以看出上海和呼和浩特的規模首位度最高,兩者都達到3。緊隨其後的是石家莊和烏魯木齊,這兩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超過2。接下來規模首位度較高的城市依次是杭州市、沈陽市、福州市、哈爾濱市、南寧市、太原市、武漢市、昆明市和合肥市等9座城市,這9座城市的規模首位度都超過1。在31個城市中,規模首位度較低的城市是海口市、銀川市和貴陽市,這3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相對不足。

·111·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133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均值柱狀圖(二)東部規模首位度的演化情況分析完全國地區的總體情況之後,本章將對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地區進行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東部地區城市的首位度演化情況。

表111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上海2.99042.92142.94653.04423.1372北京3.00882.96352.98703.05332.9151南京1.50521.54131.50131.65831.4281廣州1.81461.92481.94982.02612.0277杭州1.45261.46251.46521.58151.5377濟南0.96811.01641.03931.17220.9955海口0.27260.32040.37010.30200.3544福州0.95380.97780.95881.06440.9820·112·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續表)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天津2.17732.20662.24012.41632.1268石家莊0.88520.87420.85961.03410.8738沈陽1.42931.39111.29891.31040.8902表111給出東部地區11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分布情況。為了進一步直觀展示11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的特征,圖114給出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折線圖。

從圖中可以發現:過去5年,東部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排名發生了一定幅度的變化。上海市取代北京市成為東部地區規模首位度排名第一的城市,兩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遠高於其他城市,均高於2.5。天津市排名第三,廣州市排名第四,這兩個城市規模首位度在2016年超過2。隨後是杭州市和南京市,濟南市、福州市、沈陽市和石家莊市排名7至10位,排名最後的是海口市。

圖114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折線圖為了進一步分析東部地區11個城市在不同年份的分布情況。圖115給出2012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

從圖中可以發現,北京市以3.0088的得分排名第一;上海市以2.9904的得分緊隨其後,這兩個城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天津市以2.1773的得分排名第三,這也是東部地區僅有的三座得分超過2的城市。廣州市排名第四。南京市得分為1.5052,排名第五。杭州市得分為1.4526,排名第六。沈陽市得分為1.4293,排名第七。剩下的四座城市得分均不足1,濟南市得分0.97,排名第八;福州市得分0.95,排名第九;石家莊得·113·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分0.89,排名第十;海口市的得分僅有0.27,遠遠低於其他九個城市,排名最後。

圖1152012年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6給出2013年東部11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均有所下滑,但是依舊處於前兩名。其中,北京市以2.9635的得分排名首位,上海市以2.9214得分排名第二。天津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有所上升,為2.2066,排名第三。隨後四個城市為廣州市、南京市、杭州市和沈陽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分別為1.9248、1.5413、1.4625和1.3911。濟南市得分超過1,達到1.0164,排名第八。福州市得分有微弱上升,為0.9778,排名第九;石家莊市得分0.8742,排名第十。海口市得分為0.3204,雖然有所上升,但依舊遠低於其他城市,排名第十一。

圖1162013年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7給出2014年東部11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依舊處於前兩位,較2013年均有所上升。其中,·114·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北京市以2.987的得分排名首位,上海市以2.9465的得分排名第二。天津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持續上升,為2.2401,排名第三。隨後五個城市為廣州市、南京市、杭州市、沈陽市和濟南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分別為1.9498、1.5013、1.4652、1.2989和1.0393。福州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9588,排名第九;石家莊市得分0.8596,排名第十。海口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繼續上升,達到0.3701,排名第十一。

圖1172014年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8給出2015年東部11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北京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3.0533,排名第一。上海市以微弱劣勢屈居第二,得分為3.0442。天津市規模首位度得分有長足的進步,達到2.4163,排名第三。廣州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也突破2,達到2.0261,排名第四。南京市和杭州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均有所上升,分別為1.6583和1.5815,位列五、六名。沈陽市、濟南市、福州市和石家莊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均超過1,分別排名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位。海口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下降0.0681,排名不變。

圖1182015年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115·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19給出2016年東部11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北京市規模首位度出現下滑,上海市強勢上升,超過北京,規模首位度得分達到創紀錄的3.1372,首次排名第一。北京市以2.9151的規模首位度得分排名第二。天津市規模首位度和北京市相似,出現大幅度下滑,排名第三。廣州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不變,為2.0277,排名第四。杭州市則高出南京市0.096,取代南京成為第五大城市。

南京滑落至第六。濟南市規模首位度得分0.9955,排名第七。福州市、沈陽市和石家莊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9820、0.8902和0.8738,排名第八、第九和第十。海口市規模首位度得分0.3544,排名第十一。

圖1192016年東部11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三)中部規模首位度的演化情況分析完東部地區的情況之後,本章將對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首位度進行深入分析。表112給出了南昌市、合肥市、武漢市、鄭州市、長沙市、太原市、哈爾濱市和長春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情況。

表112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南昌0.72290.74080.73950.93790.7567合肥0.97150.97710.95371.12890.9569武漢1.92301.71751.84181.77081.7793鄭州1.12251.14841.18841.36621.1912長沙1.32951.30511.37961.50581.3759·116·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續表)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太原0.68390.66540.62510.82390.5917哈爾濱1.08371.12061.00911.01950.9829長春0.97310.96770.93301.04810.8737為了進一步直觀地展示8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的特征,圖1110給出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折線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過去5年,中部地區規模首位度呈現出不同幅度的變化情況。武漢市雖然有所波動,但一直穩居中部地區第一名。隨後是長沙市、鄭州市、哈爾濱市和合肥市。長春市、南昌市和太原市三個城市排名靠後。

圖1110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折線圖為了進一步分析中部地區8個城市在不同年份的分布情況。圖1111給出2012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

圖11112012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117·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從圖中可以發現,武漢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為1.923,排名第一。隨後是長沙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1.3295。這兩個城市規模首位度得分遠高於其他城市。鄭州市以1.1225的得分排名第三,哈爾濱市得分為1.0837,排名第四。2012年,這4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超過1。隨後是長春市和合肥市,得分分別為0.9731和0.9715。南昌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7229,排名第七。太原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6839,規模程度不足,排名最後。

圖1112給出2013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武漢市和長沙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均有所下降,但是依舊處於前兩名。其中,武漢市以1.7175的得分,穩居第一。長沙市得分為1.3051,排名第二。隨後是鄭州市和哈爾濱市,得分分別為1.1484和1.1206。合肥市得分為0.9771,排名第五;長春市以微弱的劣勢排名第六,落後0.0094。南昌市得分0.7408,排名第七。太原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6654,排第八名。

圖11122013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13給出2014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武漢市、長沙市和鄭州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均有所上升。其中,武漢市得分為1.8418,排名第一;長沙市得分為1.3796,排名第二;鄭州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上升0.04,穩居第三;哈爾濱市規模首位度得分有一定幅度下滑,得分1.0091,排名第四。

五到八名依次是合肥市、長春市、南昌市和太原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9537、0.933、0.7395和0.6251。

·118·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圖11132014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14給出2015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雖然武漢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依舊排名中部地區第一,但是和長沙市之間的差距在收窄,僅領先0.265,較前一年差距縮小57.36%。長沙市規模首位度得分首次超過1.5,達到1.5058。鄭州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也有長足的進步,達到1.3662,排名第三。合肥市和長春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超過哈爾濱市,排名第四和第五。哈爾濱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1.0195,排名第六。南昌市和太原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也有所上升,分別為0.9379和0.8239,相對位置不變。

圖11142015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15給出2016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武漢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上漲0.0085,排名第一。長沙市規模首位度得分有一定幅度的下滑,為1.3759,相對排名不變。鄭州市規模首位度得分下滑0.175,名列第三。哈爾濱市、合肥市和長春市規模首位度得分都有所下降,哈爾濱重新奪回第三的·119·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位置。合肥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9569,排名第四。長春市得分0.8737滑落到第六。南昌市規模首位度得分0.7567,排名第七。太原市得分為0.5917,排名第八。

圖11152016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四)西部規模首位度的演化情況分析完東部和中部地區的情況之後,接著將對西部地區12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進行分析。表113給出烏魯木齊市、蘭州市、南寧市、呼和浩特市、成都市、拉薩市、昆明市、西寧市、西安市、貴陽市、重慶市和銀川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情況。

表113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烏魯木齊0.62160.61200.80720.86440.6742蘭州0.42950.43270.52820.53970.5238南寧0.61760.60360.58070.58790.6850呼和浩特0.63670.61650.71080.63820.6725成都1.46411.29371.57861.58741.9914拉薩0.43450.43910.48930.28870.4953昆明0.74660.64760.73740.74130.7529西寧0.29720.31400.33010.36710.3279西安0.90260.93250.94201.05180.9386貴陽0.55920.53270.56770.69410.6125重慶2.26012.26592.29492.58642.2699銀川0.52930.51560.45440.62290.4930·120·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為了進一步直觀展示12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的特征,圖1116給出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折線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重慶市、成都市和西安市穩居西部地區前三名。隨後8個城市在樣本期規模首位具有不同幅度的變化。西寧市規模首位度的得分相對較低,排在西部地區最後一名。

圖1116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折線圖為了進一步分析西部地區12個城市在不同年份的分布情況,圖1117給出2012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

圖11172012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重慶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2.2601,遙遙領先於其他11個城市。成都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1.4641,大幅領先於其他10個城市,排名第二。西安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9026,也具有比較明顯的規模優勢。昆明市得分為0.7466,·121·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排名第四。呼和浩特市、烏魯木齊市和南寧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相近,分別為0.6367、0.6216和0.6176,排在五到七名。貴陽市和銀川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5592和0.5293,分列第八名和第九名。拉薩市和蘭州市得分相近,分別為0.4345和0.4295,排名為第十名和第十一名。西寧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僅有0.2972,排第十二名。

圖1118給出2013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重慶市規模首位度得分有微小幅度上升,居首位。成都市規模首位度有一定幅度下降,仍然排名第二。西安市規模首位度得為0.9325,較2012年有所上升。昆明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6476,排名第四。隨後三個城市分別為得分0.6165的呼和浩特市、得分0.6120的烏魯木齊市和得分0.6036的南寧市。貴陽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5327,排名第八。銀川市得分為0.5156,排名第九。拉薩市、蘭州市和西寧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不足0.5,排名分別為第十名、第十一名和第十二名。

圖11182013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19給出2014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排名。從圖1119中可以發現,重慶市規模首位度得分2.2949,排名穩居第一。成都市得分為1.5786,排名第二。西安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8072,排名第三。烏魯木齊市得分超過0.8,從第六名上升到第四名。昆明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7374,排名下降一位。呼和浩特市得分為0.7108,排名第六。隨後是得分0.5807的南寧市,·122·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0.5677的貴陽市和0.5282的蘭州市。拉薩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4893,排名第十。銀川市得分0.4544,排名十一位。排名最後的西寧市,規模首位度為0.3301。

圖11192014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20給出2015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排名。從圖1120中可以發現,重慶市和成都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為2.5864和1.5874,排名分別為第一名和第二名。西安市規模首位度的得分首次突破1,達到1.0518,排名穩居第三。烏魯木齊市得分0.8644,排名第四。昆明市得分0.7413,排名第五。貴陽市、呼和浩特市和銀川市分別排名第六、第七和第八。蘭州市和南寧市的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5879和0.5397,分列第九名和第十名。西寧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3671,排名十一位。拉薩市的規模首位度有較大幅度下滑,從第十名跌倒第十二名。

圖11202015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123·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121給出2016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的規模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重慶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2.2699,排名第一。成都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1.9914,排名第二。西安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9386,排名第三。昆明市以0.7529的得分重新奪回第四名。隨後的城市分別為南寧市(0.685)、烏魯木齊市(0.6742)、呼和浩特市(0.6725)和貴陽市(0.6125)。蘭州市的規模首位度為0.5238,排名第九。拉薩市得分0.4953,排名第十。銀川市規模首位度得分為0.4930,排名十一位。

西寧市規模首位度得分僅有0.3279,排名十二。

圖11212016年西部地區12個城市規模首位度的柱狀圖二、產業首位度分析(一)產業首位度總體的演化情況首先,本小節將分析總體上產業首位度隨時間的演化情況。圖1122給出了全國31個城市總體產業首位度的演化情況。從下圖中可以發現,中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在過去5年呈現出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2012年到2014年逐年下降,隨後進入上行區間,穩步上升。

圖1123給出了31個城市總體產業首位度的直方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城市產業首位度總體上處於正態分布的狀態。大部分城市的首位度處於0.5到1.5的區間。產業首位度高於1.5或者低於0.5的城市較少,表明中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分布較為合理,符合標準的正態分布特征。

·124·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圖11222012—2016年總體產業首位度隨時間的演化情況圖1123產業首位度的直方圖·125·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124給出了31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的產業首位度均值情況。從圖1124中可以看出,合肥市、杭州市和烏魯木齊市的產業首位度較好;南寧市、拉薩市和西寧市的產業首位度較差,區域內部產業發展不理想。

圖11243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均值柱狀圖(二)東部產業首位度的演化情況分析完全國地區的總體情況之後,本章將對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地區進行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東部地區城市的產業首位度演化情況。

表114東部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得分表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上海1.05681.02190.96761.04290.8711北京1.36061.01380.94351.00450.8580南京1.11591.15071.19101.16151.1923廣州1.07371.07581.05590.92171.0121杭州1.59131.62761.64011.61851.6360濟南1.01761.47210.68100.84851.3690·126·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續表)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海口1.21600.90510.96271.97081.3490福州1.09041.52821.52781.05031.5816天津1.21120.93260.87260.91340.7567石家莊1.59231.17311.16341.07791.1402沈陽1.43681.42721.48651.09441.0274表114給出東部地區11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情況。為了進一步直觀地展示11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的特征,圖1125給出東部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折線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過去5年,東部城市的產業首位度排名發生了一定幅度的變化。杭州成為東部地區產業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海口市在2015年產業首位度有上升,但是2016年出現下滑。天津市的產業首位度相對較低,排名最後。這和最近幾年天津產業發展速度滯後有一定關係。

圖1125東部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折線圖為了進一步分析東部地區11個城市在不同年份的產業首位度得分情況。圖1126給出2012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

從圖中可以發現,2012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均超過1。其中,石家莊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5923,在東部11個城市中排名第一。杭州市以0.001的微弱劣勢,屈居第二。沈陽市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4368,排名第三。北京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3606,排名第四。海口市和天津市的產業首位度分別為1.2160和1.2112,分列五、六位。南京市產業首位度為1.1159,排名第七。福州市得分為·127·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圖11262012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1.0904,排名第八。廣州市、上海市和濟南市,產業首位度分別為1.0737、1.0568和1.0176,排名依次為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名。

圖11272013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27給出2013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杭州市以1.6276居東部地區首位。福州市和濟南市的產業首位度有了大幅上升,分別以1.5282和1.4721飆升到第二位和第三位。沈陽市得分為1.4272,排名第四。石家莊從2012年第一名跌倒第五名,得分為1.1731。南京產業首位度為1.1507,排名上升一位,排名第六。廣州市、上海市和北京市3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大體相當,分別排名第七、第八和第九名。排名最後的兩個城市為天津市和海口市,得分不足1。

·128·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圖11282014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28給出2014年東部11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柱狀圖。杭州以1.6401的得分,穩居第一。福州市的產業首位度保持不變,繼續排名第二。沈陽市有細微的上升,得分為1.4865,排名第三。南京市產業首位度有小幅上漲,由於其他城市下滑較為嚴重,南京市的排名上升到東部地區第四名。石家莊產業首位度為1.1634,排名第五。廣州市的產業首位度為1.0559,排名第六。其餘5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均不圖11292015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到1。上海市、海口市和北京市的產業首位度分別為0.9676、0.9627和0.9435,排在第七位、第八位和第九位。天津市排名第十,濟南市產業首位度出現大幅下滑,跌幅超過50%,排名最後。

圖1129給出2015年東部11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柱狀圖。2015年,產業首位·129·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度表現出較為異常的特征,海口市產業首位度出現大幅度飆升,漲幅超過100%,從第七名上升到第一名。杭州市產業首位度以1.6185的得分排名第二。南京市產業首位度上升到第三名,得分為1.1615。沈陽市、石家莊市、福州市、上海市和北京市的產業首位度近似,排名第四到第八。廣州市和天津市的首位度分別為0.9217和0.9134,排名第九和第十。濟南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為0.8485,排名繼續墊底。

圖11302016年東部地區11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30給出2016年東部11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柱狀圖。杭州市以1.636的得分重新奪回第一。福州市產業首位度得分漲幅達到50%,得分為1.5816,排名第二。濟南市產業首位度漲幅為61.34%,排名從最後一名飆升到第三名。海口市的得分為1.349,排名第四。南京市和石家莊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近似,分別為1.1923和1.1402,排在第五位和第六位。沈陽市和廣州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0274和1.0121,排名第七和第八。上海市和北京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相似,分別為0.8711和0.8580,排在第九位和第十位。天津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在東部地區最低,僅有0.7567,排在第十一名。

(三)中部產業首位度的演化情況分析完東部地區的情況之後,接著將對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進行深入分析。表115給出了南昌市、合肥市、武漢市、鄭州市、長沙市、太原市、哈爾濱市和長春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情況。

·130·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表115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城市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南昌1.01821.10831.41050.90021.4177合肥1.72591.66572.21181.80441.7941武漢1.02971.43791.41841.05611.1896鄭州1.06221.17931.08750.95320.9506長沙1.09330.76730.80640.66910.7995太原1.05441.06540.98760.91780.9669哈爾濱1.15371.12931.62841.04221.4689長春1.26451.39401.49341.23661.4076表115給出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情況。為了進一步直觀展示8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的特征,圖1131給出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折線圖。從圖中可以發現,過去十年,中部地區功能首位度呈現出不同幅度的變化情況。

合肥市已經成為中部地區產業首位度排名第一的城市,大幅領先於其他城市。而太原市、長沙市和鄭州市明顯落後於其他城市。

圖1131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折線為了進一步分析中部地區8個城市在不同年份的分布情況,圖1132給出2012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

從圖中可以發現,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均超過1,說明中部地區產業發展的基礎較好。其中,合肥市的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7259,排名第一,遠遠高於其他七個城市。長春市的產業首位度也有不錯的基礎,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2645,排名第二。哈爾濱市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1537,排名第三。其他5個城市產業首位度得分均不足1.1。長沙市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0933,排名第四。鄭州市和太原市產業·131·中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發展報告首位度近似,得分分別為1.0622和1.0544,分列第五位和第六位。武漢市和南昌市產業首位度相近似,得分為1.0297和1.0182,排在最後兩名。

圖11322012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33給出2013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合肥市的產業首位度依舊排在中部地區首位。但是武漢市的產業有長足的發展,產業首位度達到1.4379,成為中部地區排名第二位的城市。長春市則跌落到第三名,產業首位度得分為1.394。鄭州市產業也有一定幅度的進步,產業首位度得分達到1.1793,排名第四。哈爾濱市產業首位度得分1.1293,排名第五。南昌市和太原市產業首位度分別為1.1083和1.0654,排在第六位和第七位。長沙市的產業首位度出現大幅下滑,僅有0.7673,排名最後。

圖11332013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產業首位度的柱狀圖圖1134給出2014年中部地區8個城市的產業首位度柱狀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合肥市產業首位度有了大幅上升,達到創紀錄的2.2118,排名繼續中部地區首·132·第十一章我國各省會城市及直轄市首位度的時間變化位。哈爾濱市產業首位度有大幅上升,產業首位度達到1.6284,排名第二。隨後是長春市、武漢市和南昌市,三個城市產業首位度得分相近,分別為1.4934、1.4184和1.4105,排名為第三、第四和第五。鄭州市產業首位度為1.0875,排名第六。太原市產業發展受阻,得分跌到1以下,排在第七位。長沙市產業首位度較2013年有一定幅度上升,但是仍然排在最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