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總論已竟至何因所得。已下第二對因配果
論曰至此因所得。釋頌上兩句也。如文可解 五果次第。一異熟。二等流。三離係。四士用。五增上 此果次第狹者先說廣者後說。因即廣者先說狹者後說。由此前因對其後果。由第三離係非六因得此中不論。與士用果少相濫故次士用之前。及狹於士用果非士用後。故於五數之中列在士用果前。不同四果廣狹次第。所以非次異熟之後
論。增上之果名增上果。此釋名也。準下論文增上之果名增上果。以論說因名增上故
論。唯無障住有何增上。問也。能作之因唯無障住。既無力用有何增上
論。即由無障至如應當思。答也 答中有二。一以無障釋。二以有用釋 以無障。通與一切為能作因故。名為增上 有用增上如文可解
論。同類遍行至皆似因故。釋第三句 同類.遍行因俱是相似。力用少異分為二因。果但酬因不辨力用。但據似因名等流果。後等前流名為等流。等流即果名等流果
論。俱有相應至名士用果。釋第四句。相應.俱有之法。有力用故名為士用。士用之果名士用果。非越出體有別士用。即此士用所得名士用果
論。此士用名為目何法。問也
論。即同諸法至得士用名。如文可解
論。如世間說至醉象將軍舉喻釋也。此諸法作用名為士用。從似得名 如藥果實非鴉足。似鴉足故名為鴉足。將軍實非醉象。似醉象故名為醉象 正理論雲。名士用果此有四種。俱生.無間.隔越.不生。言俱生者。謂同一時更互為因力所生起。言無間者。謂次後時由前念因力所生起。如世第一法生苦法智忍。言隔越者。謂隔遠時展轉為因力所生起。如農夫等於穀麥等。言不生者。所謂涅槃。由無間道力所得故。此既不生。如何可說彼力生故名士用果。現見於得亦說生名。如說我財生。是我得財義。若無間道斷諸隨眠所證擇滅。如是擇滅名離係果.及士用果。若無間道不斷隨眠。重證本時所證擇滅。如是擇滅非離係果。唯士用果。謂全未離欲界貪者入見道時苦法智忍。斷十隨眠所證擇滅。如是擇滅名離係果.及士用果。若全已離欲界貪者。入見道時苦法智忍。不斷隨眠證本擇滅。如是擇滅非離係果。先離係故是士用果。由此忍力更起餘得而重證故。若分已離欲界貪者。入見道時。苦法智忍。於十隨眠有斷.不斷。所證擇滅有新.有本。如其次第二果.一果。如是乃至道法智忍。若全未離.已離.分離欲界貪者。於八隨眠全斷.不斷。分斷.不斷。所證擇滅有新。有本。及有新.本。如其次第二果.一果。二果.一果義如前釋 準上論文。前念因力生後法者。非唯等無間緣世第一法生苦忍等。取前生後力用。非唯取等無間緣。離緣用外理合更有力故。若不爾者即不應說生等亦是世第一法。顯宗論雲。俱士用果定有又勝(二義。一定有。二又勝)故說相應俱有因得。無間隔越或有或無。設有非勝。又濫餘果。是故不言餘因所得
論。為唯此二至為餘亦然。問也。為唯相應.俱有有士用果。為餘四因亦有士用
論。有說至異熟不爾。敘異說也。此說唯除異熟因皆有士用果 此師意說。士用果唯俱生.無間。不許隔越 同類因等。並有無間士用力故 異熟即無。是故除之 士用果中亦有離係。此中說六因得故不說離係
論。有餘師說至所收果實。第二師說。亦許隔越有士用力由此異熟因力亦有士用果也 入阿毗達磨第二釋五果名雲。果不似因故名為異。熟謂成熟。堪受用故。果即異熟名異熟果 果似因故說名為等。從因生故複說為流。果即等流名等流果 擇滅無為名離係果。此由道得。非道所生。果即離係名離係果(已上三果持業釋也) 又雲。由此勢力彼得生故。此名士用。彼名為果。士用因從喻得名。士用果是士用之果 又雲。由前增上後法得生。增上之果名增上果(已上二果屬主釋也) 論既此釋。無煩更解
論。異熟等果其相雲何。自下兩頌辨五果相
論曰至有異熟果。此第一異熟果相 無覆無記法中有異熟者。明性唯是無覆無記。若異熟果是其善惡。即所造業無受盡期。故異熟果唯是無覆無記中攝
論。為此亦通至及所長養。問也 此中有三。一情.非情。二等流非等流。三長養.非長養
論。應知唯是有記所生。略答三問。體是無記從有記生故。即知非是等流.及所長養。此二因果必同類故。亦證此法唯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