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3)

論。於中一一至皆無因義。此明五部一一別別九地各別為因非餘。準此論文。但言自地.自部不簡趣.處。故知。趣.處不同。所起煩惱皆互為因。同係縛故。故婆沙十七評家雲。同地異處。所起煩惱展轉相縛。隨類展轉為同類因。然除異部。五部隨眠。係縛分齊有差別故

論。又此非一切至為同類因。明前與後因也 前生與後生者。謂過去前生與過去後生.及現在.未來生法。過去後生與現在.未來生法。現在與未來生法。皆名前生與後生也。諸不生法名不生也。前生之法與後生不生法為因

論。雲何知然。問也

論。本論說故。答也

論。如發智論說至皆應廣說。引本論文證也。雖未來世至生相法。亦是前生。此中據已生說。雖至生相未越未來

論。然即彼論作如是問言。自此已下明未來世無同類因有六難也。一無時非因難。二染汙苦諦難。三因果決定難。四本無今有難。五非心因法難。六染汙眼識難 前四此論有文。後二婆沙具說

論。然即彼論至無有過。第一難雲。若未來世無同類因。至現在世方為因者。此即有時作因。有時不作因。雲何本論作是問言。若法與彼法為因。或時此法與彼非因耶。彼本論自答言。無時非因。故知未來有同類因。此中因者。四緣中因緣也。依四緣為問故。婆沙有七說不同。一雲。彼依俱有因作論。以俱有因通有為法。親能辨果通三世故。二雲。彼依相應.俱有二因作論。以此二因俱遍三性。親能辨果通三世故。三雲。彼依相應.俱有.異熟三因作論。以此三因親能辨果通三世故。四雲。彼依相應.俱有.異熟.能作四因作論。以此四因通三世故。五雲。彼依五因作論除能作因。遍一切法皆不遮故。六雲。此中有說除遍行因。體用狹故。七雲。應說彼依六因作論。因名所表通六因故 解雲此說為正 因名所表通六因者。本論問答既問因緣。因名所表通六因故。能作因中四大。造色五因是因緣故 問既通於六因 答亦兼其六因。謂已作因無時不作因故。如正理釋雲。能為因後無時非因 故準下正理雲是餘師非是評家之義 此論雲。此依俱有.相應.異熟三因作論。與婆沙第三說同 正理論雲。如本論說。若法與彼法為因。無時此法非彼法因。豈不過.現與彼為因未來非因。便違此說。無違此過。此依俱有.相應.異熟通三世因密意說故。有餘師釋。雖此通依六因作論。而無有失。未來既無同類.遍行。如何可說無時非因。未來雖無。而此意說。能為因後無時非因。又此未來亦定應有。謂有為法。於正生時定能為因殄諸障故。依此密說無時非因。然經主言彼非善釋。以未來法正生位前。非同類因後方成故。如是過難前已釋通。謂非未來有前後故。就三世說無時非因。意顯更無第四時故。若爾。等無間緣應同此說。然本論不許故。本論言。若時此法未至已生非等無間。無斯過失。所以者何。等無間緣據開避力。非正生位有開避能。要已生時有開避力。若至已滅名已開避。同類因者如種子法。於正生位住種法中。至已生時正能取果。故因非類等無間緣 準上正理。雖有此救未能遣難。在未來時。因.緣二義俱未來故。何得獨因。答雲無時非因。正理自釋。與此論同。取婆沙第三說為正 問未來正生位法在餘未生法前。如何得說無前後耶 正理釋雲。過去諸法雖皆是前。而取果時已定前後。非未來法於正生時。作用別餘可立前後。要至現在已生位中。方簡未來令成後位。以已作用取彼為果

論。有謂未來至無時非因。敘婆沙異說也

論。彼於所難至未至已生。論主破也

論。然彼釋至非善於文。敘救破也。如文可解

論。是故應知前釋為善。結歸三因作論為善

論。若爾至即所除法。第二染汙苦諦難也。此不正義家誦品類足論第三節文。與正義家不同。正義宗雲。除未來有身見相應法。此是舉身見除相應法也。以未來身見從過去.現在身見生故。而不能更生有身見。未來既無同類.遍行二因。故知。身見望於身見更無餘因。故舉身見除相應法。由此但言除未來身見相應苦諦。不言及彼。不正義宗誦第三節文。即加及彼二字。雲除未來身見.及彼相應法。既有及彼二字。即是兩件除法。身見亦是俱句故除。即是未來身見能生身見。身見望身見。無相應.俱有.異熟因義。既言未來身見與身見為因。故知即是同類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