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且由時者至及墮一世。開時為四也。謂一生一住。一滅。及墮一世 問何故四相之中。唯說於三不說異相 答此說時同生顯同在未來將入現在。滅顯用在現在入於過去。住顯此法於現取果。即顯未來.現在.過去三世時同。異之一相無顯時能。故此不說。正理論雲。豈不但言一生.住.滅即知亦是墮一世中。雖亦即知墮於一世。而猶未了此法與心過去.未來.亦不相離。或為顯示諸不生法 述曰。雖言一生.住.滅即同一世。然未知彼生相之前。未來滅相之後。過去此法與心亦不相離。或諸不生不與心同一生.住.滅。恐疑彼法非俱有因。故言墮一世也 正理論雲。若爾但應言墮一世。不爾應不令知定墮一世 述曰。若直言墮一世。即不令知定墮一世。以同未來後時若生即不同世。雖先同世後非同世。若不言同生.滅等。即不令知定墮一世。更言一生.滅等。知定一世必無先後。論。由果等者至及一等流。此開果為三也。正理論雲。豈不等流.異熟亦是一果攝。如何一果外說異熟.等流耶。實爾。此中言一果者。但攝士用及離係果。豈不此言通故亦攝等流.異熟。雖言亦攝。非此所明。然士用果總有四種。俱生.無間.隔越.不生。此顯與因非俱有果。為遮唯執與因俱生和合聚中有士用果。此和合聚互為果故。自非自體士用果故。即顯非彼俱起和合。士用果中有一果義。是故別舉等流.異熟 準此論文。遮同時果。非彼欲取無間.隔越士用果也
論。應知此中至其義不同。明時.果義異也 時是顯俱。果是顯共
論。由善等者至無記性故。此明性等分為三也。通前為十
論。由此十因名心隨轉。此總結也
論。此中心王至為心俱有因。指法明因多小。文中有二。一述正義。二敘異說。此文初也 心王極多。謂初定心有十大地。及善地欣.厭隨一。及尋與伺。定共七支。總三十一法。並大.小相總二百七十九法。心已與一百五十八法為因 極少謂二定已上無覆無記心唯有十一法。並大.小相有九十九法。心王與五十八法為俱有因 有人雲。心王望九十八法中。極少猶與五十八法為俱有因者謬也。若爾九十八法中極多與幾為因。顯宗第九雲。本相與法其力等故 同其本法為俱有因。隨於一有功能故。唯與所相為俱有因。正理論雲。何緣心隨相非心俱有因。不由彼力心得生故。非心與彼互為果故。聚中多分非彼果故。即由如是所說多因。隨相不名心隨轉法 上文指釋即此文是 若爾雲何心能與彼為俱有因。由隨心王生等諸位彼得轉故
論。有說至並心本相。第二敘異說也。此師授義與前不同。唯取鄰近以為因也
論。此說非善。此總非也
論。所以者何。問非所以
論。違品類足至即所除法。出違文也。若不廣述略意難知。前後引證句義別故。依品類足論第十三千問品中。將有身見對四諦為問雲。幾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等者。二非有身見為因。非與有身見為因。二應分別(前二滅。道後二苦。集)謂苦聖諦或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或有身見為因亦有身見因。或非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此中唯有三句別也。無四句者。以身見是遍行因故。能生一切染汙法染汙法中無能生身見不從身見生。不染汙法中複無能生身見者。此中據因緣作論故。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者。牒第一句偏句。此法多故除狹取寬。有四節文。除俱句也。謂除過去.現在見苦所斷隨眠。及彼相應.俱有等。等言謂得。此從身見有同類.遍行因生。作同類因生身見也。身見相應.俱有法加相應.俱有因也。又除過去現在見集所斷遍行隨眠。及相應.俱有苦諦。是第二節也。此以從身見遍行因生。及作遍行因生此身見故除也。得非遍行因故不言等也。又除未來有身見相應苦諦。此第三節除也。此舉身見除相應法不除身見。此以相應法作相應.俱有因生身見故除也。又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汙苦諦。第四節除法也。此舉身見.及相應法。取生.老.住.無常。以俱有因生身見故除也。諸餘染汙苦諦。即是從身見生。不與身見為因苦諦也。有身見為因亦有身見因者。謂前所除法。非有身見為因非有身見因者。謂不染汙苦諦。集聖諦亦爾(已上論文)。所以苦.集句數同者。苦.集諦同以一切有漏為體。因義名集。果義名苦。如識與意體無寬狹。然迷兩諦煩惱有別。謂若具十。集唯有七。有師異釋皆非宗意 如彼論言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非與有身見為因者。以牒品類足初句也 言。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汙苦諦者。越前三節牒第四節文也。既身見及彼相應法上四相。以是俱句故除。故知。心相應法上四相亦能生心。以未來世身見相應法上四相。唯有俱有因生身見。更無餘因故 言。或有苦諦至即所除法者。牒品類足第二句也。證身見相應法上四相為俱句也。以此證知十四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