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3 / 3)

論。遍攝有為法如其所應。明俱有因體也。一切有為皆有四相。能相所相更互為因。理合遍攝一切有為。此中互為果言。謂同時因果。於中小相望其本法。非互為果。本法與彼作俱有因。此即非互為果而為因也。準此。即是但互為果皆俱有因。有俱有因非互為果立互為果因不遍宗法。此乃因狹於宗。正理彈雲。又不應說唯互為果為俱有因。法與隨相非互為果。然為因故。此為因相彼應更辨。由此義故應辨相言。有為法一果可為俱有因 此與婆沙義同。婆沙十六評家雲。同一果義是俱有因 今詳。此因若是同時。還有其過。自體既非自體之果如何俱有得一果耶。又大生.小生不同一果。如何得說一果因耶。此即一果之因不遍宗法。因狹於宗。與前無異。若謂異時。此即小相與其本法。同一等流.同一異熟。因何不與本法為因。此即一果之因通其異品。於異品轉其過更重。正理立因不異於前因。何彈斥俱舍自更立耶。又入阿毗達磨雲。諸有為法更互為果。或同一果名俱有因 準此二因亦無勝劣。今詳。兩論所立之因皆無有過。如說變礙名之為色。而立此因不遍無表。如說忽食.急行名之為馬。而有非馬急食.急行。亦有是馬緩食.緩行。然此立名不違世現互為果及一果因。例亦如是。順正理師以違婆沙故從一果。入阿毗達磨將不違理遍舉二因。此論略故但舉其一 有人問答雲。問若依婆沙十六。及一百五十並雲。一果者離係果。正理複雲。一果者謂士用.離係。豈不相違。解雲婆沙唯說離係果者。於此果中且據決定無濫者說。其士用果名寬不定。或是俱生。或無間等。婆沙亦應說士用果。而不說者恐濫俱生展轉士用果。以自體望自體非一果故。正理所以說士用者。為攝一果中士用果盡。是故別說。各據一義並不相違 今詳。正理說士用果者。以離係果不攝不生士用果盡。非是欲攝餘有為法無間.隔越士用果也。等無間緣無間士用。及四大造色同時無間.隔越士用。此等皆非此中一果。非是一果俱有因義。謂彼心.心所法。及四大.生等。雖俱有因非一果故。亦非前聚色引等。春農秋實之士用果。此等雖同一果。非俱有因故。準五事論解心所法名相應中。有一解雲。複次同一時分。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緣。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異熟。是相應義 準此論文。取等無間緣士用果者皆是相應因。是相應者。皆同取等無間緣士用果。不同俱有因。然有無等無間緣士用果得相應。如羅漢後心 今詳。此論所明一果。同其婆沙。不同正理。以依婆沙而造頌故。若有異端應指陳所以。有人雲亦同正理者謬也

論。法與隨相至非隨相於法。此是互為果。因不遍此法故別舉也

論。此中應辨何等名為。下三句辨心隨轉法。前言心與心隨轉法亦互為因。未知何者是心隨轉法也

論曰至心隨轉法。此出心隨轉法體也 言心相應法者。謂一切心所法 二種律儀。是心隨轉色也。言彼法者。彼三例法 言及心之生等相者。是上三例法.及心上本相 如是皆謂心隨轉法。總結上也。正理論雲。何因不說彼之隨相。不說所因後自當辨

論。如何此法名心隨轉。下一句問立隨轉名

論曰至名心隨轉。略以三義答。後開十義答。略以時等.果等.性三義說名心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