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若於此生至可立為因。難也。若先能障。由今不障可得是因。本無障力今不為障。何得是因
論。譬如國人至何得為因。王喻可知
論。且如涅槃至無能障用。指事難也。此等諸法有。如非有。先不能障今不為障。何得是因
論。雖無障用至亦得如前說。指事答也。若有力者。由今不障得為其因。其無力者。亦由今不障故得為其因。有力.無力障雖有別。生時無障其義即同。由此二種為因即等。正理釋雲。由一切法展轉相望。皆有障力故得為因。謂於是處有此一法。是處無容更有第二。設複此法於餘處有。彼亦無容更有餘法如是諸法。豈不相望皆能為障而不為障。故皆可立為能作因。無色亦有時依等定故。彼相望亦有障力。又諸法內一法生時。如與欲法餘皆無障。謂二緣故法不得生。一順因無。二違緣有。諸法生位必待勝力各別內緣。及待所餘無障而住
論。此即通說至於芽等。結前無障因起後有力因如文可解
論。有作是難至皆成殺業。敘外難也。因既常有。果應頓起。既同為殺因應齊得殺罪
論。此難不然至有親作力。答也。無障疏因果不得生。非是親作不成業道。法生.不生雖賴疏因。業感.不感由親作力
論。有餘師說至有能生力。大文第二敘異說也 此師意說。一切諸法與一切法為能作因。展轉皆悉有其力用。如文可解。雖由能作因取增上果。而因即廣。其果即狹 正理論雲。過去諸法與餘二世為能作因。彼二世法還與過去為增上果(此有因有果也)。未來諸法與餘二世由無障故為能作因。彼二世法非俱.後故。不與未來為增上果。果必由因取故唯有二。因唯據無障故許通三 解雲。取果唯現。過去已取。未來未取。已取果已屬已。未取果未屬已。果據所取故唯有二。謂若俱.若在後。因唯無障不據能取。故許通三。謂若俱。若在前。若在後也 現在諸法與餘二世為能作因。彼二世法中。唯未來法為現在果(已上三世相對)。有為.無為非因非果 有為望無為非因。無為無生故亦非果。無為不能取故 無為.無為非因.非果 無為望無為非因。無為無生故非果。非所取故 無為。有為。是因非果 不障生故是因。體不生故非所取故非果 由此義故說如是言。能作因多非增上果。以一切法皆能作因。唯諸有為是增上果
論。如是已說能作因相已下第二三句明俱有因 俱有因者。與俱有法為因名俱有因。或以俱有法為因名俱有因。若總出體。即攝一切有為法盡。若相對出體如下廣釋
論曰至為俱有因。此釋初句辨因相也。此與婆沙第十六評家。及正理論義不同也。婆沙雲。同一果義是俱有因義 正理論雲。有為法一果是俱有因義 不雲互為果是俱有因義
論。其相雲何。前雖總說互為果義其互為果相狀雲何
論。如四大種至由互為果。指事辨相狀也 故婆沙評家雲。謂四大種若有偏增。若無偏增。地為三因。三為地因。所以者何。地不觀地生所造色。以一切法不觀自性.及同類體為他因故。餘大例爾 如是諸相與所相法。心與心隨轉。亦更互為因。此舉三類互為因法。辨互為果相也 然於此中不說心隨轉法。及能相法自互為因者正理論雲。此中所說因相太少 然自釋雲 本論說故此無過失。然本論中曾不見說心隨轉色與心為因。應辨此中造論者意 正理敘兩師釋皆彈有過 自釋雲。我於此中見如是意。若法與心決定俱起。遍一切心依心而轉。即說彼法與所依心展轉相望為俱有因。諸心所法非定俱起。或少或多現可得故 心所法自相對多少不定。故論不說 身業.語業非遍諸心。不定心俱全無有故 不定心無色定全無身.語二業 生等諸相皆依心轉。非互相依。生等皆以法為上首互相資故。由斯不說彼互為因。又於此中。為欲顯示但說異類為俱有因。同類互為因不說而成 故顯宗論雲。一切心所.靜慮.無漏二種律儀.彼法.及心之生等相。如是皆謂心隨轉法。何緣心隨相非心隨轉法。心隨相於心非俱有因故。何緣心隨相非心俱有因。不由彼力心得生故。彼於一法有功能故。又與心王非一果故。聚中多分非彼果故。若爾雲何心能與彼為俱有因。由隨心王生等諸位彼得轉故。豈不應如大種生等。心亦用彼為俱有因。諸如造色非生等果。生等非不與諸大種為俱有因。此亦應爾(準上論意。大種生等。與大種非一果。而得為俱有因。心與隨相雖非一果何不許為俱有因耶) 如是所例其理不齊。展轉果一果。多非彼果故。非諸造色。是諸大種展轉果中。一果所攝。何容造色非諸大種生等果。故例此為失。又如前說。前說者何。不由彼力心得生故。然諸大種與生等相。展轉力。生故無此失 又雲。又此俱起和合聚中。有是能轉而非隨轉。謂即心王。有唯隨轉。謂色.及心不相應行。有是能轉亦是隨轉。謂心所法。隨心轉故。能轉色.及心不相應行故有二俱非。謂除前相 準上論文。此中所明心隨轉法。與餘處說隨行隨轉義不同也。如對法中說惠為體五蘊隨行。此即心王入隨轉攝。此中說心唯為其轉非是隨轉。即說心王非隨轉也。然此中說據王.臣理心但為轉。對法中說據對法理惠為其轉。說雖不同義無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