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3 / 3)

論。有謂有行至恒行不息。論主因其義便兼破勝論。此敘計也。彼計德句義有二十四種。行是第二十一。故言是德差別。彼計諸法從此至彼。速疾回轉等皆由行力。箭等乃至未墮落時。其行。猶如鳥銜其果。持其箭也

論。彼體一故至無墮落時。論主破也。其箭之上行德持箭。初發.將墮其體是一。後無別障往趣餘方先急.後緩至時分位不同應不得有。又應畢竟無墮落時。初發.將墮其行一故

論。若謂由風至無差別故。破轉計也。若風能障初即應墮。若初不能障後亦應然。即應畢竟無墮落時。障風一故

論。有別實物至是說為善。論主結歸有部宗也

論。為壽盡故死為更有餘因。自此已下述傍論也。先問後答。此即問也

論。施設論說至舍壽行故。引論四句答也 第一句者感壽異熟業力盡故者。此通二義。一任業自力盡故不能招果。二由邊際定等損其業力不能招果。舍壽行複有二義。一亦得同其外緣損壽。二亦得同其壽盡故死。與外緣損義不全同。外緣損壽非令業力不招異熟。但緣強於業壽隨緣損。舍壽行義轉其業力令招富果。與壽業盡亦不全同。壽業力盡非是他緣。舍壽行力是別緣令盡。各有片同。正理將同業盡。此論謂同橫緣。兩師各據一途。互無全是亦不全非。正理先彈自招其失。此第一句壽盡故死。第二句即福盡故死。第三句是俱盡故死。第四句是俱不盡死。但由抂橫緣死 又亦應言舍壽行故者。以其片同第四句故引入此中。故正理雲。不應複言舍壽行故。義已攝在初句中故者 以其片同初句義故。廣如前釋

論。壽盡位中至俱盡故死。釋伏難也。能感二種業俱盡時此死。由感壽業盡死。豈由福盡令命死耶 解雲福盡於死雖無功力。以死之時二俱時盡。由斯但言俱盡故死。此俱盡言不欲說由福盡力也

論。發智論說至一起便住。又引發智釋傍論也

論。彼言何義至一起便住。論主釋發智論。或是發智自釋。正理論雲若所依身可損害故壽隨損害。是名第一隨相續轉。若所依身不可損害如起而住。是名第二一起便住 婆沙論雲。有說色身名為相續。若身平和壽則無夭。若身損壞壽則中夭

論。迦濕彌羅至有非時死。引婆沙釋。隨相續轉是有障非時死也。不隨相續轉。一起便住是無障非是非時死也

論。故契經說至輪王胎時。已下引四得自體證前義也。前三句證隨相續轉。第四句證一起便住。戲忘念天由喜增忘念便死。意憤恚天由怒增故死。婆沙一百九十九問此二天雲。如是諸天住在何處。有說住妙高層級。有說彼是三十三天 今詳。此天雖二說不同。皆可得與修羅相害。準此即合二害俱有。因何但言唯可自害 又應說諸佛自般涅槃。此亦同其自害句攝。婆沙論一百五十一於此句中雲。複有一類或龍.妙翅.或鬼.及人或複所餘可為自害非他害者 唯可他害及俱害者。如文可解 俱非害者中有上二界全。勝業感故 那落迦。上品惡業感故 北俱盧洲。壽分定故 見道.慈定.滅定.及無想定。定力勝故 王仙。謂輪王或舍國習仙。或初受位時先習仙道名為王仙。此亦由勝業力俱非害也 佛使。謂所使人。此由佛力。如時縛迦此雲活命。舊雲耆婆。或雲耆域訛也。佛遣入火抱取殊底穡迦。此雲有明。舊雲樹提伽訛也。此涅槃經說。外道記女。佛記為男。母死火焚。佛令活命抱取有明。俱火不燒。活命佛使。有明佛記。俱不死也 達弭。此雲有法。羅。此雲取。於有法神邊乞取從所乞神為名故名有法取 嗢怛羅。此雲上勝。亦是長者子 殑耆。是河神名。羅名攝受。父母憐子與子立名殑耆攝受。女聲呼名耆。男聲呼為伽。舊雲恒河訛也 長者子耶舍。耶舍此雲名稱。投佛出家。夜度深流安然無損 鳩摩羅時婆。鳩摩羅此雲童子。時婆此雲活命。名活命童子也 最後身菩薩。謂是王宮所生身也。此等皆是俱非害也 問若爾何故與上不隨相續轉不同 答廣略異耳。如婆沙四句與此不同。如上所引論師意爾

論。若爾至受生有情。外人難也。若謂上所說是俱非害。何故契經唯說非想處受生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