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成功創業(4)(3 / 3)

(5)加盟總部缺乏“應變能力”。一般而言,門市經營行業的店麵風格要針對主力商品的消費模式來設計,但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商品也有固定的生命周期,所以門市的裝潢與格調也要能夠隨時根據這些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果加盟總部不具備這種商品開發的應變能力,那麼當現有的商品組合走到衰退期,而不能迎合消費者新的需求時,就很難跟上競爭者的調整步伐,加盟門市的生存能力就會大打折扣。以目前頗為流行的咖啡店為例,消費者的年齡結構有下降的趨勢,而且商品的變化也呈現出從原來以傳統口味咖啡為主,轉變為對意式咖啡、花式咖啡以及花果茶口味的飲品不斷增加的趨勢,所以咖啡店主欲提高營業額,除了要在商品結構上進行調整之外,咖啡店的裝潢格調也要變得更年輕、更新潮,色澤由以往的深暗色係轉向較為明亮的色係。如果創業加盟者所選擇的總部對於外在環境變化的敏銳度、應變力過低,這個品牌的集客能力就會大大下降,營業額和銷售利潤也會迅速減少。

(6)加盟大品牌一定可以賺錢。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於是一些創業者認為加盟大品牌就一定能賺錢,因為如此可以通過特許經營借助品牌優勢減少廣告宣傳開支,分享總部經營經驗,定期獲得總部支持等。這讓一些沒有相關行業經營背景的加盟者嚐到甜頭的同時,也讓另一些人產生了錯覺:隻要有特許商的支持,任何領域都可以大膽涉足。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盡管對餐飲業一竅不通,但眼見別人加盟大品牌後獲利頗豐,便飛蛾撲火一般投身其中,結果自然不盡如人意。其實當前特許經營行業多種多樣,涉及各行各業。如果投資者想要加盟特許經營企業,首先,要對市場有一定了解,前期要對整個市場需求做初步的調查。其次,要從自身的資金狀況出發,挑選適合自己的加盟項目。再次,要盡可能選擇自己熟悉且適合自己的行業和領域。唯有如此,創業成功的夢想或可期待。

(7)低成本、高回報指日可待。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諸如“2萬元開快餐店,輕鬆當老板”“零費用加盟,一年回收成本”等誇大特許經營的廣告宣傳。在這些誘人廣告的狂轟濫炸之下,有些人便以為特許經營市場進入門檻低,無需太多的資金投入,就能輕易獲得高額回報。其實,這種宣傳手段根本不符合特許經營的特點,因為在特許經營過程中,不論品牌大小,任何特許者都不能保證加盟者加盟後能夠成功盈利,更不用說高額回報了。加盟者加盟的是一個品牌,一個特許經營體係,並非一旦加盟就勝券在握,高枕無憂了。現實中就有很多不規範的特許者以特許經營為幌子,承諾短期收回成本,變相高價推銷產品,甚至非法斂財。因此,在決定選擇特許經營模式之前,加盟者要對這種模式以及特許者進行充分的認識與了解,以免被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假廣告所蒙蔽。

3.兼職創業——魚和熊掌或可兼得大學生兼職創業可分為兩個階段:其一是大學期間通過兼職,獲得創業經驗甚至創業資金;其二是工作後,利用工作外的空餘時間兼職創業。曾有媒體報道:華南師範大學美術係大三學生阿非,有感於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未雨綢繆,大一寒假就開始了自己的兼職生涯。阿非早為自己定下了明確的目標:畢業時賺取人生第一桶金,然後開個小公司或者做點小項目,開創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大一暑假前阿非同時接了3份兼職工作,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阿非先在網上找到了一份幼兒園兼職美術老師的工作,教小朋友畫水彩畫,一周兩個課時,下午和晚上上課。此外,阿非還接了一些平麵設計的散單,同時還到一個廣告公司兼職上班,負責策劃設計之類的工作。一天輾轉好幾個地方,阿非隻能利用在公交車上和中午飯後的時間偷空休息片刻。

身兼三職,壓力和辛苦可想而知,但為了夢想奮鬥,又怎麼能不苦中作樂並樂在其中呢.這樣辛辛苦苦一個月下來,阿非居然賺了8000多元。阿非現在已經掙了幾萬元,雖然數目不大,但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阿非準備下學期好好策劃一下創業計劃,用他的話說:畢業的同時也是創業的開始。大學生在校兼職創業有多種途徑,如家教、導遊、促銷員、禮儀、翻譯校對、服務生等,這些工作看似低端、辛苦,但不是有句話叫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嗎.張萌兩年前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政府機關,工作輕鬆。大學期間就喜歡寫作的她便在工作之餘爬起了格子。如今報社的稿酬比過去提高了許多,收獲頗豐的張萌驚喜地發現,原來愛好也可以變成一份不錯的兼職。於是她買了電腦,上了網,並訂閱了30多份報紙,開始把寫稿當成一份“事業”來做,有針對性地給各家報社投稿。現在張萌每月的稿費收入2000多元,和工資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由於兼職,張萌的生活變得快樂而充實。

現在的張萌,又開始自學互聯網知識,打算在適當的時候做一家文學網站或一份電子雜誌。這種方式一般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和自身的廠商資源,在上班時間以外進行創業嚐試並增加收入,好處是沒有任何風險,但應該處理好本職工作與創業的關係。對於大學生和上班族來說,兼職創業的優勢在於無須放棄本職工作,又能充分利用在工作中積累的商業資源和人脈關係創業,實現魚和熊掌兼得的夢想,而且不必麵對背水一戰、進退維穀的窘境,大大減少了創業風險。但兼職創業需要在幾條戰線上同時作戰,對創業者的精力、體力、能力、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要量力而行。此外,兼職創業者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分清事業發展的主次,在重點做好本職工作,不損害所在單位利益的前提下開展創業活動。

4.團隊創業——眾人劃槳開大船美國矽穀流傳著這樣一條“規則”:由兩個MBA和MIT博士組成的創業團隊,幾乎就是獲得風險投資的保證。

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大其詞,卻揭示了這樣一種事實:創業已告別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團隊創業漸入佳境。一個由研發、技術、市場、融資等各方麵人才組成的優勢互補的創業團隊,更有可能獲得創業的成功。另據媒體報道,團隊創業因其將資本、人力化零為整的優勢,使一些有著相似經曆、背景的創業者們因為某種吸引而聚集在團隊創業的大旗之下,尤其是由退役軍人、大學校友、下崗工人組成的創業團隊得到了迅速壯大。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模式在組建創業團隊時,最重要的是要考慮成員在知識、資源、能力或技術等方麵上的互補性,充分發揮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優勢,這種互補將有助於強化團隊成員間的相互協作。

一般來說,團隊成員的知識、能力結構越合理,團隊創業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5.概念創業——從點子中挖掘金礦比爾·蓋茨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曾說:“是什麼使微軟從小人物一躍而起呢.我們擁有當時巨人沒想到的點子。我們總是在思考,曾經遺漏過什麼可以使我們保持勝利的東西。”美國視算科技公司董事長艾德·麥克肯的感觸如出一轍:“我覺得我真正擅長的是當我有了一個點子,然後和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一起去做,在形成小團隊後,愈做愈大,一路發展下去。”這種憑借創意、點子或想法創業的方式催生了一種新的創業模式——概念創業。弗雷德·史密斯隔夜傳遞的想法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快遞運輸公司——聯邦快遞;貝利把舊報紙當做禮品,出售給生日日期與報紙出版日期相同者從而改變了舊報紙的命運;大衛·H.克羅克“會飛的郵件”的離奇想法變成了為人們普遍利用的電子郵件;當第一家網絡書店、第一個搜索引擎網站Yahoo、第一個拍賣網站e-Bay不斷刷新了人們的思維和視野……於是很多人開始相信:靈光一閃的奇思妙想竟然也可以成為創業夢想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