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對孩子的所有努力表示鼓勵。不過,我們也應該教他們謹慎、謙遜的態度。正如切斯特菲爾德勳爵所說:“一個博學之人應像懷表一樣,無論懷表走得多麼精準,它都總是悄悄地隱藏在主人的口袋裏,從不會冒冒失失,主動跑出來告訴人們時間。”
我很高興維妮弗裏德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並沒顯示出“喜愛炫耀”的傾向。在跟那些完全不懂拉丁語、希臘語以及其他她已經學過的知識的孩子一起玩耍時,她絕不會提及這些話題。當我叫她幫我一起招待我的朋友時,她才會同意背誦她原創的詩作,或者拉拉小提琴、跳個舞,再或者就是說幾種不同的語言,這僅僅是因為“要幫母親的忙”。在這個小女孩的內心,還有著非常強烈的利他精神,她非常喜歡舞台表演,尤其喜歡幫助貧窮孩子舉辦演出。
她父親曾表達過這樣的擔憂:害怕孩子因缺乏超越他人的欲望而在人生這場競賽中失利,但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她熱愛知識本身的價值,也並不是為了超越其他孩子而努力學習。
維妮弗裏德在主日學校的老師曾告訴我,女兒非常體諒其他同學,除非其他人都回答不上,否則她從不會搶著回答老師向全班同學提出的問題,這讓老師深受感動。
但有幾次,維妮弗裏德的這一特質讓我深感懊惱。有一次,我們住在肯塔基州帕迪尤卡的一個酒店中,那時維妮弗裏德剛好兩歲半,她給了我這個驕傲的母親不小的打擊。一位已婚的補習教師帶著她引以為傲的女兒也與我們住在同一個酒店中。她女兒瑪利安6歲,個子矮小又柔弱。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不滿3歲的維妮弗裏德總是比6歲的瑪利安跑得快,力氣也比她大。這位寵愛孩子的母親歉疚地說她女兒身體較弱,她擔心是因為她“過早地訓練孩子的智力,教這可憐的小東西太多知識”的緣故。然後她叫瑪利安到我們麵前來,並繼續對我介紹她的孩子能做的所有了不起的事情,比如能讀初級教程的課本,能拚寫大量多音節單詞,幾乎能背誦《鵝媽媽》童謠中的所有童謠。顯然,聽到母親的讚美,瑪利安非常滿意,還沒人要求,她就站在椅子上開始唱起了《鵝媽媽》的動人旋律,但她唱得單調乏味,毫不動人。她還拚讀了cat、rat、dog、hog、pig等單詞,以彰顯她非凡的拚寫能力。
我那母親的驕傲情結受到了刺激,尤其是當瑪利安轉過去對維妮弗裏德說“你還是個小孩,不能像我一樣能讀能寫”的時候,我叫維妮弗裏德放下手中的布娃娃,讓她拚讀Nebuchadnezzar(尼布甲尼撒)、hippopotamus(河馬)等複雜單詞,也讓她拚讀瑪利安小姐拚讀過的那幾個簡單詞語。你能想象,當我的掌上明珠大喊著說“哦,讓瑪利安拚讀吧,我現在跟布娃娃們玩得正開心呢”的時候,我是多麼懊惱。瑪利安的母親露出一副優勝者的表情,當然,她認為維妮弗裏德什麼拚寫都不會。我本可以堅持讓孩子聽從我的命令,但是這樣的堅持很可能會毀掉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讓我們更長遠的學習計劃無法進行,我隻好將自己的懊惱情緒埋在心底,就讓瑪利安贏得本次比賽的所有榮耀吧。
最近還有一次類似的情況發生。有幾個男孩來我家玩。我問所有孩子關於查理曼大帝的知識。維妮弗裏德一直保持沉默,最後,其中一個男孩結結巴巴地給出了答案。那天晚上,我問她:“本來你能夠回答媽媽的問題,為什麼你要保持沉默呢?”她回答說:“哦,媽媽,您知道,我學過所有有關查理曼大帝的知識,那麼,既然這能讓湯姆如此高興,為什麼我要搶著回答呢?”
在我眼中,維妮弗裏德確實擁有驕傲的資本,因為沒有哪個同齡的孩子比她掌握的知識更多,但維妮弗裏德卻從不在其他孩子麵前顯示自己的了不起,相反倒是在其他孩子炫耀的時候,她總是非常善意地成全他們,甚至讓我這個母親都自愧不如。
父母在讓孩子擁有更多知識時,同樣也應時刻培養孩子謙遜的品質,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吸取知識,並最終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博學之人。
孩子不是天生的利己主義者
給別人的生命帶來陽光的人,自己也會享有陽光。
有人認為嬰兒天生就是利己主義者,他們都是小暴君,總是希望別人服侍自己而又不給予別人任何回報。其實,這些需要父母的培養和引導。如果從小就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為他人著想,那麼,他長大後就能自力更生,而且具有同情心。
最近,一位心理學家試圖證明,孩子盡管得到了教育,但在青春期之前都還是利己主義導向的。他列舉了許多孩子的行為和言辭故事,其中一個例子如下:
有位老師,她認為自己有責任提醒學生們預防感冒,於是聲情並茂地描述了她那7歲的弟弟的死亡故事。弟弟冒著大雪去滑他的新雪橇,卻得了感冒,幾天之後去世了。她講述著故事,眼淚盈眶,而在學生們的眼中卻看不到任何一絲淚光,坐在後排的一個小男孩甚至還大聲問道:“那副漂亮的新雪橇去哪兒了?”
這位粗野而自私的小男孩隻想到關心那副雪橇,而不是那去世了的可憐孩子,這的確是利己主義的表現。但請相信,如果這位老師以一位悲傷的姐姐的身份來講述這個故事的話,屋裏的許多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會對此深表同情。
所有騎士都被教導要先利人再利己。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與所有相識的人愉快共處,記住那句古老的日本諺語:“給別人的生命帶來陽光的人,自己也會享有陽光。”
最近,我遇到一位小騎士確確實實地證明了“所有孩子都是利己主義者”這一理論是錯誤的。他的父母善良而謙恭,非常用心地將他培養成了一位自力更生的孩子。通常其他孩子會叫父母幫忙做的事情,他都自己做了,而且總是先為別人考慮。我很高興看到他以騎士的風度對待維妮弗裏德。當我表揚他非常靈巧,能自己打領結、自己穿衣服時,他似乎擔心這會傷害維妮弗裏德的感情,因為那時我正在給她紮頭繩,他說:“啊!是的。我能係領結,但如果我是個女孩,我絕紮不好頭繩。男孩子的衣服好穿多了。我相信,如果維妮弗裏德是個男孩,她肯定一下子就穿好了。”
的確,無私和大方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優良品質,但是不必因此而放棄自己擁有的所有財產。在這個現實的年代,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學會照顧好自己,因為如果他放棄了所有財產,友誼和慰藉也都會離他而去。
維妮弗裏德是我家唯一的孩子,所以沒有機會對兄弟姐妹展示她的慷慨,但她經常高興地把禮物送給貧窮人家的孩子和她愛的人。她認為每天為他人做點事情是她的職責,如果夜幕降臨時她還不能告訴我她今天做了什麼好事,她就會感到失望。
她希望能掙足夠多的錢,能為許多窮孩子買溫暖的衣服,能喂飽許多饑餓的貓狗,能讓動物園裏的所有野生動物都重獲自由。雖然,維妮弗裏德的這些想法未免幼稚,不過,我沒有挫敗她的工作積極性。將來,她會明白釋放野生動物一事不切實際。但現在的她相信愛能馴服所有野生動物,讓它們像我們的寵物貓、寵物狗一樣與我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學會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所有孩子都應建立起自己的主觀意識,學會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如果父母不加解釋就給孩子下達命令,就不要奢望他能絕對服從。孩子不喜歡盲目地依照父母的意願為某項任務工作。他們想要知道為什麼必須做某事,當他們的興趣被激發起來時,他們自然就會高興地工作。與之相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興趣或者不想現在就去做這件事,即使他勉為其難去做了,那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不會達到我們最初想要達到的目的。
在生活中,“必須”“一定”“馬上”這些詞都具有強製性。用這種語氣要求任何人,都會引起對方的敵對情緒,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沒有人喜歡被這些詞約束,也沒有哪位母親喜歡別人告訴她必須做這個或者必須做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