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這一動物本能引領著維妮弗裏德從嬰孩時期開始,就學習使用鋼筆,在後來,通過模仿,她又學會了使用打字機。這種模仿欲望正是大自然教育年輕一代的天然方法。
通過記單詞學習拉丁語
學習拉丁語的目的不在於增強一個人的演練能力,而是掌握正確的知識以及加強對語言原理的正確理解。
人的一生需要掌握四個要點。第一,是做什麼;第二,如何做;第三,何時行動;第四,使用何種工具。在用知識武裝維妮弗裏德的過程中,我總會想到這幾點。許多語言都源自拉丁語,而我相信很多大學生憎恨拉丁語是因為他們並未從小接受這種語言的基礎知識教育,因此,在維妮弗裏德還是個小嬰兒時,我就教她學習拉丁語。
我們需要學習不同的語言,以拓展獲取信息的通路,我們也能因此吸取不同國家的思想精髓。我們需要掌握拉丁語,是因為它能幫助我們了解所有羅馬語係的語言。
孩子的聽覺比視覺發育得早,因此,在嬰兒期通過聽單詞這種自然方法來學習多種語言,要比觀察各個單詞的特點容易得多。
學校通常采用的語言教學方法是教學生語法規則和翻譯。如果說運用語言工具來表達思想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種能力,那麼,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法是一種徹底的失敗。很多大學生學了數年法語,但他走出國門後,竟然不能用任何一種讓人明白的方式要來一杯水。有的拉丁語教授教了半個世紀的拉丁語,卻聽不懂拉丁語口語。
在維妮弗裏德還躺在嬰兒床上時,就已聽我讀維吉爾的作品,她的雙耳就已得到訓練,學會了欣賞優美的韻律,熟悉了拉丁語的發音。每天我們都玩扔球的遊戲,同時朗讀維吉爾的作品,從而學到了新的詩句。到維妮弗裏德5歲時,她就知道了500多句偉大的拉丁語作家的名言名句,還能背誦維吉爾的《埃涅阿斯記》第一卷。現在,她能背誦愷撒、西塞羅、李維和賀瑞斯等人的部分作品。學習拉丁語的目的不在於增強一個人的演練能力,而是掌握正確的知識以及加強對語言原理的正確理解。
維妮弗裏德6歲時還不能閱讀或翻譯拉丁文。她是通過掌握單詞這種自然方法來學習所有東西的。於是,我開始教她讀簡單的句子,並將這些句子翻譯成英語。維妮弗裏德所學到的所有英語語法知識以及各種正確表達都是通過這種方法學會的。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從拉丁語的研究中摘取了一些有趣的知識,並記錄在筆記本上,我們也做了個“寶寶書”,這是維妮弗裏德的詞源學筆記本。一直以來,“尋找寶寶”這個遊戲給她帶來不少樂趣。她每天都在往寶寶清單中添加新的詞彙,而我也毫不懷疑,在以後的日子裏,她還會繼續往這個清單中添加新的“詞彙寶寶”。這些筆記本為她學習文獻學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玩這個遊戲所需要的道具是一個厚厚的空白本子、一支鋼筆和一本詞典。我們第一次玩這個遊戲時,選了Magna①這個詞做第一個拉丁語媽媽。然後我們從英語詞典中查找“Magna媽媽”的所有英語單詞寶寶。打開維妮弗裏德的第一本詞源學筆記本(她已經有20個這種筆記本),我發現她已經找到了16個Magna的孩子。她不會立即將所有找到的單詞寫下來,而是每從詞典中找出一個來,就會先去了解它的意思,然後再記下來,接著再去找下一個。這樣一來,每個單詞及其意思都牢牢地印在了她的腦海裏。她每發現一個Magna寶寶,都會激動地大喊“哦,媽媽,這裏又有一個小Magna”,仿佛找到了真正的寶藏,然後,她字跡工整地將這個單詞寫下來。
有的單詞對孩子來說完全陌生,在閱讀釋義、與它們交流的過程中,她獲得了大量信息。她欣喜地發現Magnet和magnifying-glass這兩個寶寶(這是她最喜歡的玩具的名字,前者是磁鐵,後者是放大鏡)是Magna女士的孩子。她是如此高興,那天晚上,在吃晚餐的整個過程中,她跟她父親聊天時,隻要有可能,她就會說magnanimity(寬宏大量)。她在Magna的派生詞中發現了Magna Charta(大憲章)這個短語,於是,我們就談起了英國曆史上的約翰國王。由此,孩子不僅獲得了很多信息,而且還養成了查閱詞典的習慣,這種習慣每個人都應該擁有。
第二天,我們又選了Parva(小)這個詞當我們的拉丁語媽媽。我們發現她不僅“小”,而且還是一個“非常平凡的母親”, 她沒有像羅斯福那樣龐大的家族,也沒有一個“明星寶寶”。她從這個單詞處獲得的信息不像從Magna處獲得的多,但是她非常喜歡parvanimity(小氣、度量狹窄)這個單詞,並將它添加到了自己的“每日詞彙表”中。
維妮弗裏德滿7歲前,她就寫滿了自己的第一個詞源學筆記本。我在這本筆記本中找到一輛頂上帶著金色星星的“superbus”(超級客車),這是當時維妮弗裏德認識的最多產的拉丁語母親。維妮弗裏德數了數,這位名叫super的拉丁詞女士擁有225個孩子。
在學習單詞拚寫的時候,維妮弗裏德還掌握了其對應的事物、含義及其他相關知識。在翻譯簡單的句子時,我們盡量不再去翻閱詞典。每天我們都會以某個“拉丁語母親”為討論主題,並尋找其後代。我並未從拉丁語書籍中摘抄句子讓維妮弗裏德去翻譯,而是自己造了一些與這個拉丁語母親有關的生動句子。
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學習拉丁語時,總是花大量時間查閱詞典,幾乎每個詞都要查,而且有的還要查兩遍。我認為,這種練習是對記憶力的殘酷濫用。
我堅信,每天跟孩子的對話、給他講解拉丁語結構,從而讓他明白我們的語言是怎麼構建而成的,是非常有意義的,這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語法,而不是刻意被教授。
遊戲幫助女兒熟悉語法
教父母正確地講話比教孩子正確地講話更有必要。
在整個語言學習過程中,我們很少提到語法規則。我們閱讀英語、拉丁語、法語、希臘語等優秀作品時,維妮弗裏德聽到的都是這些語言的最好的表達結構,她自然就能區分哪些表達正確,哪些表達不正確。
去學校學習語法並不會讓孩子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其原因之一是,通過對規則和表格等的講解來學習語法既艱深又無趣。另一個原因是即使孩子在學校裏聽到的是正確的表達,但在家聽到的往往又是錯誤的。因此,教父母正確地講話比教孩子正確地講話更有必要。
毋庸置疑,在孩子還躺在搖籃裏時,母親就應教給他純正的英語,這樣等他長大後就會一直使用純正的英語。向孩子講解各種語法規則毫無用處,這些規則很快就會被孩子遺忘。
為了給維妮弗裏德展示英語的構建形式,我設計了各種不同的遊戲,同時還給她大聲朗讀經典作品,叫她注意大作家們的用詞和表述。她還是個小嬰兒時就已學會區分輔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我們當時玩了一個小遊戲,就是將元音字母嵌在綠色硬紙板裏,而輔音字母嵌在紅色硬紙板裏。遊戲的目標是從硬紙板上取出最多的元音字母來。我們輪流取,取的時候閉上雙眼,當這個紙板裏的所有元音字母都被取出來後,遊戲就結束了。
維妮弗裏德這樣評價元音和輔音字母:“輔音字母很多,一共有20個。 元音字母就沒那麼多了,隻有A、E、O、U和Y。”
有時候,我們也玩“贏名詞”“贏動詞”“贏形容詞”等遊戲。在這些遊戲中,我們隻會用到第一個盒子,抽出卡片後,我們會將各自抽到的元音放在一堆,動詞放在另一堆,而形容詞放在第3堆。如果我們玩的是“贏名詞”的遊戲,那麼最後誰得到的名詞最多,誰就是贏家。這個遊戲非常好玩,會加深孩子對詞性及其使用方法的理解,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