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Chapter 6

為孩子打開音樂之門

用優美旋律滋養孩子的耳朵

孩子呼吸的空氣中應該流淌著音樂。

我認為,對美妙音樂的欣賞是人的心靈能感受到的最快樂的事,其影響僅次於閱讀。從嬰兒期開始,我就教維妮弗裏德音樂知識。通過聽美妙的音樂,她的耳朵得到了訓練。通過掛在她床尾的鈴鐺,她學會了分辨各種音調。

維妮弗裏德認識了字母表中的所有字母之後,我就開始教她各個音符的名稱,她的保姆會一邊用手指著這些音符,一邊唱給她聽。到她1歲時,她就愛上了“尋找音符”這個遊戲。我將某些東西藏在屋裏的某個地方,讓她去把它找出來。當她接近藏匿點時,我們並不像其他孩子玩這個遊戲時那樣大喊“hot”,而是,我在鋼琴上敲出一個低音來。如果她遠離了藏匿點,我就敲一個高音。這樣她就學會了區分鋼琴的高音和低音。

如果孩子已經表現出無法欣賞韻律,不能區分各個音調的情況,母親就應盡早跟他玩我上邊推薦的“尋找音符”的遊戲。每天堅持玩類似的遊戲,直到他完全掌握到了高音和低音的特點。

維妮弗裏德會說話之前,我會和她玩拍手遊戲,這讓我們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同時又幫她加深了對韻律的理解。我也會讓她拿著鼓槌,再握著她的手一起敲出鼓音來,或者引導她用手指在鋼琴上彈出音調來。她有一個音色甜美的木琴,每個琴鍵上都印有音符。有時我會指著貼在牆上的音符,讓她在木琴上敲出相應的音符來。維妮弗裏德3歲時就已認識了所有音符,並能在她的玩具鋼琴上彈奏簡單的高音曲調。

講故事時的那種抑揚頓挫的旋律感,相信很少會有孩子不喜歡。他們喜歡聽大人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小男孩,住在很遠很遠的一個很黑很黑的大森林裏。”重複並拖長單詞的發音等方法就能起到增強旋律感的效果,這很受小聽眾們的喜歡。

為了進一步促進韻律的學習,維妮弗裏德學會走路時,我就開始教她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每天,我都讓她聽優美的音樂,並鼓勵她用手和腳來表達音樂帶給她的感受。我認為,孩子呼吸的空氣中應該流淌著音樂。如果母親並不懂得運用音樂這一表達手段,她可以買一些音樂唱片。

正如我們會培養嬰兒欣賞顏色之美一樣,我們也要讓孩子的耳朵接受優美旋律的滋養,盡可能讓它遠離並不悅耳的聲音。

在聽的時候,小嬰兒都很專注。這是他們學習說話的方法。當他們聽到美妙的音樂時,他們的身體會隨著聲音的節奏搖擺。

大多數嬰兒一聽到雪橇鈴聲就會興奮地爬過去。我曾在維妮弗裏德的嬰兒床上綁了一串雪橇鈴,讓她用腳去踢,一踢就會發出一長串悅耳的鈴聲,這讓小寶貝異常開心。

對小嬰兒來說,淅淅瀝瀝的雨、吹拂的風、衝擊岩石峭壁的海水、一波波衝上沙灘的海浪、小溪中潺潺的流水、衝下懸崖的瀑布,無一不在譜寫非凡的樂音。在大自然的音樂聲中,無一不蘊藏著美妙的旋律。

夏威夷的孩子都熱愛音樂,他們在音樂中長大,絕不會成為樂盲,因為他們的父母會一邊工作一邊唱歌,他們自己也會一邊玩耍一邊唱歌。要在夏威夷找出一個不會唱歌的孩子很不容易。但在美國,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一句歌詞都不會哼。這是因為這些人的母親並沒有像教孩子走路那樣,盡早地教他唱歌。我認為,小寶貝一學會說話,就應鼓勵他唱歌。所有會唱歌的母親每天都應唱歌給小不點們聽。那些不幸不會唱歌的母親應該讓孩子抓住所有機會聽別人唱歌。

所有母親都應努力讓自己的聲音盡可能地溫暖甜美,絕不要用刺耳的聲音跟小寶貝說話。但可悲的是,擁有溫和、輕柔嗓音的人真的非常少。 我認識一位從事音樂工作的朋友,她從不允許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有刺耳的感覺,即便是在她非常生氣地批評她的小女兒約瑟芬時,她也隻會用mi-sol-do這3個和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