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原武打開包袱,看到的是一本存折與一封信,存款是用他的名義開戶的,存款金額高達數千萬日元。信中寫道:“武兒,在你們兄弟姐妹中,我最擔心的就是你。你從小就不喜歡念書,又亂花錢。當你去東京打拚時,我就很擔心你會變成一個落魄的窮光蛋。因此我每月向你要錢,一方麵可以刺激你去賺更多的錢,另一方麵也為了替你儲蓄。你給我的錢,我一分都沒有花,你大哥一家把我養得好好的。你的錢還是你的錢,現在你就拿回去吧!”
看完了信,北原武無法自持,痛哭不已。
王永慶曾經說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
小錢雖小,增加的速度卻很快。假如每天你都成倍地往儲蓄罐裏丟硬幣,到月底,你的儲蓄罐將昂貴無比,因為,裏麵已經是一筆巨額財富了。隨手節省幾分的硬幣,能給你帶來多麼巨大的財富。
我認識的一個投資家告訴我他的成功秘訣:沒錢時,不管再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解釋了窮人與富人的區別。
有個人很窮,一個富人很可憐他,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春天撒下種子,秋天就可以脫離貧困。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除了人要吃飯,還有牛要吃草,日子比過去還艱難。於是他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可以賣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隻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窮人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把羊賣了買些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日子立刻能夠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但是日子又艱難了,窮人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下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心想:致富是無望了,不如把雞賣了,打壺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來了,富人興致勃勃來送種子,卻發現窮人醉臥在地上,房子裏依然一貧如洗。富人轉身走了,窮人繼續貧窮。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最終沒能堅持到底。
現在許多人都對富人的第一桶金感興趣,其實在我看來,絕大多數富豪的第一桶金都是來自儲蓄,而不是什麼機會、運氣。
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一定要記住“先儲蓄後消費”、“先儲蓄後創業”,這樣才能將更多的薪水省下來投資。這就是通用的致富之道。
如果能夠強製自己去儲蓄,那麼我們就離財富之門更近了一步,接下來再看如何去打理這些錢。起初儲蓄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存一筆錢到存錢罐裏,並每天記錄,而這個存錢罐最好是透明的,透明的存錢筒是為了讓你隨時查閱理財的成效,記錄是讓你養成記賬的習慣。當你每日的儲蓄隨著時間的累積,達到一定數量後,再轉存到存款簿裏,如此日積月累,就可以逐漸養成存錢的習慣。
放下自尊,艱苦創業
創業是沒有自尊的。老板要向錢鞠躬,因為賺錢是讓企業生存的條件;要向客戶鞠躬,因為客戶是上帝,客戶給了你訂單,你的企業才能得以存活;要向供應商鞠躬,因為你想讓他把材料便宜一點賣給你,想讓他給你賬期,好讓你有更充裕的現金流;要向員工鞠躬,因為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比方說,你本來支付員工的是每個月600塊錢的薪水,你拍拍他的頭,對他好一點,他就能做800塊錢的事情;本來薪水是1000塊錢的,他也許就能做1200塊錢的事。你給他1500塊錢,但你罵他,對他不信任,他就可能隻做1200塊錢的事。誰聰明?你聰明,還是他聰明?給他1000塊錢,給他講好話,他做1200塊錢的事情。
如此看來,做老板確實很慘,沒有自尊!
創業,是為了能有尊嚴地生存,但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自尊。相反,踐踏尊嚴的事情常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