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裏,老板是悠閑的一族。他們看報、喝茶,吃喝玩樂,用不著像員工那樣辛苦地工作,表麵上風光無限。
其實,老板的生活是一個多層麵的複雜整體。作為老板,確實有一般人所羨慕的“特權”和“悠閑”。但大多數情況下,老板悠閑的表象背後,隱藏著很多辛酸。為了及時捕捉瞬息萬變的經濟資訊,老板們每天要翻閱大量的報紙、雜誌,以便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一般人看雜誌、看報紙是尋找快樂,而老板閱讀就是其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尋求潛藏的商機。
李嘉誠隻有小學文化,14歲開始創業,靠勤奮成為一代儒商。他一生閱報、看書無數,但從未看過一本小說,也從沒翻閱過娛樂雜誌。他每天日理萬機,有限的閱讀時間全部用來搜尋相關信息。他也從不看電視劇和娛樂性節目,但每天必看財經新聞。
還有那些在常人眼裏是享受的吃喝玩樂,對企業家而言也變成了工作的一部分。為了一單生意,為了拉上一個客戶或促成一項合作,老板不得不“舍命陪君子”,即使體力不支,精力耗盡,身體累垮,也要堅持。
香港金利來集團的曾憲梓先生有一次不無感慨地說:在創業之初,他常陪客戶遊山玩水、吃喝玩樂。在員工眼裏,多麼瀟灑快活,豈知生意場上身不由己,要擴大業務,必須如此。等客人盡興,生意達成,他也累得筋疲力盡了。
所以,外人看來的風光,其實不是那麼輕鬆的。
老板經常不按時上下班。當員工們還在上班路上的時候,老板才剛剛入睡。但過不了多久,也許就在上午八九點鍾,員工就能看見老板神采奕奕地出現在辦公室。
當員工輕鬆回家時,老板們卻要總結當天的工作,又要布置第二天的工作,或者又要去陪人應酬,或者約同行或朋友探討公司發展思路,交流管理經驗。
員工們可以有休息日,即使是經理人,也可以休息,不用管公司的事。但老板或許還得在休息日籌劃下一階段的工作。
這還隻是老板忙碌的一麵,他們在自尊方麵受到的傷害就更不用說了。
自尊心對於中國人,一般都是至高無上的,我們情願放棄利益也絕對不能損害自尊。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做人要有骨氣。但在生意場上,老板們必須放低姿態,臉皮要厚。往往臉皮薄、放不下架子、過於注意自尊的人是做不了大事業的。
老板的心態,是知道如何去適應別人,絕不會和別人爭一時的高低,哪怕經受了再大的委屈,也依然能夠麵帶笑容。
再舉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的例子。這幾年聯想集團聲名遠揚,但當年柳傳誌創業之初,頗多不順。
有一次,柳傳誌為了一筆業務去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遭到了該公司一位最底層的業務人員的羞辱。這個最底層的業務員對柳傳誌一點也不客氣,劈頭就問:“我們有自己的進貨渠道,這批機器憑什麼給你做?”
這個人幾乎不聽柳傳誌的解釋,就把柳傳誌轟了出去。當時房間裏有很多人,若幹年後,柳傳誌承認自己當時非常尷尬地從房間裏走了出來。
出來後,他心裏很不舒服,但過了一會兒,他就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我不和他一般見識。”最後這單生意還是做成了,柳傳誌找到了轟他出去的人的同學幫忙說了好話。
在生意場上,創業者常常遇到看似難以跨越的障礙和難堪的挫折,這時如果單純講尊嚴,那是談不成生意、接不到單子的。
這時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態,平複自尊心受到的傷害。
其實創業者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委屈,也不是感受不到自己的痛苦,而是他們知道,與人爭一時的高下,對於自己的發展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阻礙公司的發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是與非。
要想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但又過於講自尊,隻會得罪更多的人,得罪了別人,自己就很難成功。所以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常常是沒有自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