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的年輕教師,沒有一個人不想著走。想走是想走,工作還是得認真幹。然而教書就好比養豬,一是要有好豬仔,不挑食,不挑窩,有東西就吃,吃完就踏實睡,一天一個樣,很快就又壯又肥。要是沒有好豬苗,就算花再多的心思也是白搭,你給它吃鮑魚龍蝦,還要他張口。除了好豬苗,還得有養豬的技巧。年輕老師都是科班畢業,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專業技能也相差不離,誰都不比誰高明多少,誰也不比誰差多少。然而,給大家的感覺都是一樣的,都感覺自己不是教書的料,因為麵對很多問題,每個人都感覺無能為力。
在年輕老師之中,凱哥算是教書教得相對比較成功的,因為他有很好的心態。沒有好苗子,也沒有好辦法,剩下的隻有耐心和理性。凱歌是個理性的人,他知道自己現在該幹什麼,將來要幹什麼。他有想法,而且有實現想法的勇氣和資本。我們羨慕他。不是因為他有想法,誰都有想法,其他人的想法還指不定比他的更美好呢。我們羨慕他是因為他敢想敢為。
同時,凱歌的成功說明一個道理: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做事是難以取得成功的。書再難教,也有人教得好,這就是鮮活的列子。
然而凱哥並不因為教書有成就而自豪,反倒自嘲,說:“教成這鳥樣還能是優秀,簡直是對我能力的侮辱。”
不是凱哥不值得驕傲,隻是他追求的目標太高。剛踏出學校門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每個人都有理想。什麼是理想,就是在現實之中還未成現實的想法。有想法是不花力氣,隨便一想,想什麼都沒問題。關鍵是理想沒什麼實際價值,因為人都活在現實之中。有人說,理想能給人動力,沒有理想的人生是空洞的,沒有趣味。實際上,理想如果永遠都是理想,那理想才變得空洞,而且毫無意義。試想,一個人走完一生,年輕氣盛時心中的那些理想,有幾個人實現了它們?
實現不了的理想不叫理想,叫空想。理想也好,空想也罷,反正都是個想,關鍵不是想,是看想的人是不是把想付諸於行動。凱歌就是一個把想法付諸於行動的實幹家。他是山城的大樹上住著的一隻鳥,有一天他終於站在了高枝上,他抬頭看時,隻見灰蒙蒙的天空和高聳的岩崖,可是他向往藍天和草地。春暖花開的時候,他一定會飛走,飛去那片廣闊的天地,敞開翅膀翱翔,扯開嗓子歌唱。
而我,境況卻有些糟糕。
我的班級看起來不是那麼差勁,也不是那麼好。就像匹中等馬,趕不上前麵的,後麵的又相差不遠。抱著半瓶醋晃來晃去的感覺真不好,我一點也不喜歡。
不想當總統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有著宏偉的目標,有著極高的要求。我也是個有理想的人,而且也把理想付諸了行動。然而,我不是幸運的,或者說我沒有管理的能力。但是我有耐心和決心。
所以,我按照學校的指示,每天早早來學校,監督學生上早讀,每天晚上也要很晚才回去。不管有沒有效果,我的勤奮是得到了肯定的,政教主任對我說:“不錯,年輕人就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