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成功的家庭教育——源於真愛(11)(3 / 3)

富養女兒不是指物質,而是愛的滋潤和能力的培養。

男孩未必就一定要窮養

對於男孩要窮養,對於經濟情況不良好的家庭而言,切實可行,對於富裕的人家也能做的到。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讓男孩在成為男人之前,充滿鬥誌和擁有強烈的追求,避免出現男孩沒有上進心,沒有事業心,不斷地出現偽娘。我們的心願是美好的,但如果我們過度地讓一個孩子忍受貧寒時,也一定會事與願違。一個人對於物質的欲望太過強烈,他會一直停留在物質的追求過程中,而難以到達精神層麵的追求。

我們看到過社會上確實有些貪官和一些唯利是圖的人,他們本身早已滿足了生活的物質需要,甚至已經達到了物質的享受。但他們卻沒有停止過物質的追求。當然,我們會說人的欲望沒有止境,但事實上,很多有錢和身居高位的人是在做慈善事業。我們的心理需要是從底層到高層發展的,前一個層需要滿足後,發展更高一層的心理需要,當然也有先發展高一層需要的。所以,我們對物質的欲望是可以有止境的。對於那些對物質欲望沒有止境的人,心理學上講到,這些人一直禁錮在物質未滿足的層麵上,盡管早已經擺脫了貧困,但卻沉浸在貧困的恐懼之中,難以自拔,所以就要不斷地追求物質,來降低自己的恐懼。甚至隨著物質的增加,欲望也會膨脹,但就是不能解脫心理上的恐懼感,不擇手段的追求物欲在所難免了。

我們也會看到有些貪官,其實貪來的物質財富並未讓自己得以享受,而是用來觀賞了,就隻是飽飽眼福而已,也挺可悲的。

所以,男孩要窮養,未必就能成立。

人盡管男女有別,但心理的需要基本上一致的,因為人本身就具備兩性的特征。對於男孩也一定要愛和能力的培養。

我們看現在的男孩,真的很憂慮。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男孩成長為陽剛的男人,而現在的男孩比較中性化,非常乖巧,聽話。其實,不僅我們不能接受,他們的同齡的女孩有很多都看不慣這些男孩。培養一個男孩的英雄氣概大可不必,但培養一個具備承擔社會主要角色和力量的男人,還是我們教育的目標。

這跟母親擔任主要教育責任有關,也父親角色的模仿缺失有關。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跟著媽媽或者奶奶一起長大,父親在身邊的比較少也是因為需要到處奔波著為家裏賺錢。在過去,因為社會環境的原因,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父母一直都在一起,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模仿父親的角色。由此,我們是得反思該如何教育了,如何培養真正的男人,父親應該回歸到家庭教育的行列之中來。

當然,還有現在的母親是越來越強勢,也會造成男孩被壓製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男人,習慣被女人管製,習慣於不承擔家庭、社會責任,隻是等待一個強勢的女人替他承擔一切。所以,一般強勢的女人培養出來的兒子娶個媳婦也會很強勢,這個男人一輩子就隻是個在強勢女人護佑之下的孩子,所謂的男人氣概沒有存在的機會,所謂的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對於他而言也是不太現實的。由此,提醒一下,強勢的女人一定要讓自己是個女人,我們都懂那種強勢是在掩飾我們內心無助和脆弱的。由此,女人也需要從內心改善自己的心理能量,從而達到一個女人具備的外柔內剛的特質,這樣對於一個家庭和一個孩子的培養才會真正有利。

由此,家庭教育還是要更加深入,而不是人雲亦雲,從心理學的角度去了解人性。當代心理學的發展必將成為我們最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