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成功的家庭教育——源於真愛(11)(1 / 3)

對於多年付出的老人沒有敬畏和愛,我們犯了最大的禁忌,就是我們不愛我們的根源。有些心靈成長的課程中講,我們跟父母的關係沒有深層的鏈接的話,我們的人生發展定會出現很多問題。這個現象很好解釋,我們跟父母的關係其實是很多角色交織在一起的,親情本來就比友情的關係要近,也有更多的層麵。如果在這些層麵上能圓通,這個本身包含社會關係的層麵的體係的和諧,定會出現社會關係的和諧。人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關係的發展。如果我們對父母本身沒有敬畏之心和關愛之心,自然就很難發展。

董進宇揭示出來的親子關係模型圖中,就有父母與子女關係疏通的問題。如果這個關係的管道不疏通,我們的信息是不會被孩子接受的,孩子的心門一關上,你想給他任何的成長性的指導和建議,他都不接收,那自然就毫無用處。

家族的整個管道代與代之間是關閉的,我們所有的營養管道都打不開。營養不良一代超過一代,自然會出現。孩子生來就是懸空著的,哪裏會有腳踏實地的走路的呢!我們可以去看看周圍鄰居,凡是父母都對自己的父母都沒有關心和照顧的家庭裏成長的孩子,成才的幾率有多大。凡是從父母那就不和諧的家庭,到子女那也會不和諧。

讓孩子學會感恩,教育才會得以延續。隻是因為這靈性的感動就能促動一個人內心去感知社會的美好和力量,冷漠和冰冷、麻木恐怕造就不出來一個深深學子。

我們應該深刻地知道:敬畏與愛是我們人類延續下去最大的力量!更是我們教育走進每個孩子內心的最大機會。

42.如何理解“女孩要富養”與“男孩要窮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很多不讓樂觀的景象,我們反思家庭、社會、學校的教育,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但我們該如何理解,又如何做呢!

女孩要富養是指愛的滋養和能力的培養

五一回老家的長途汽車上,跟鄰座的一個抱著個兩個月大的兒子,同時帶著一個五六歲女兒的女人閑聊了起來。說起現在的社會的道德問題,我們一致認為現在人的物質欲望太大了,由此社會道德底線太低了。80後的人盡管自我為中心,但至少生活比較獨立,而90後的孩子明顯地感覺社會規範意識很低。隨著道德底線一再降低,我們自然就會看到大搖大擺的小三、小四招搖過市。大學生有姿色的女子自然當小三的選擇機會多點,但這也不意味著漂亮的女人就一定會選擇當小三,有的女人醜的影響市容市貌,卻也走進了此行列,年輕女人有資本走進男人的視線,發現某個別的中年婦女們也能攪和進來。我相信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絕對不會僅僅因為外在的條件因素決定的。

她說自己家就住在一個初中學校附近,對學生的情況比較了解。她見到一些女孩子有人給她一瓶可樂都能跟著人家走了。她還見到個學生初三沒上完,就跟一個男人做情人了。這些孩子大都家裏經濟條件不好,那些不懷好意的男人給了點好處,就讓一個女孩子跟著他了。所以,讓女孩生活在物質富裕之中,對物質沒有了好奇和欲望,她也就不會隨便跟著男人就走了,所以女孩要富養。她說這樣的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也承認這小三、小四多起來之後確實指引起來教育風向。但真的女孩富養了,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社會現象了嗎!

在心理學上,對於小三、小四多的男人,第一解釋是這些男人骨子裏還延續著“一夫多妻”的怪味道,自我約束力極其差,難以以法律管住自己;第二個解釋說這些男人絕對有心理問題,童年期出現過多次更換撫養人或照料人,造成的心理分離性焦慮導致的。所以男人包養小三、小四,並非取決於有錢與無錢。